三国时期虽然没有天下统一,不过这段历史非常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吴、蜀、魏三个国家人才辈出,因此这段时期,不仅习武之人得到用武之地,同时文化方面也得以快速传播,很多著名的典故、成语就是出于三国时代。刘备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周瑜业于音乐,便有了“顾曲周郎”,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和曹操有关的成语。
有一年盛夏时分,曹操率领军队去讨伐张绣,在路过一片山道的时候,士兵们已经渴得不行,可是四周只有滚烫的山石,军队渐渐慢下脚步。曹操命令部队停止前行,他回头看到大家都大汗淋漓,自己也不觉一阵口渴,他走到前面高地,只见远处还是不见人家和水源,这时候已经有不少士兵中暑昏倒。
曹操心想:此次讨伐张绣事关重大,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前行,恐怕会耽误战机,可是让大家匆匆赶路的话,到了恐怕也没有力气再作战了,如此一来该如何是好。曹操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然后转身跑向大家,假装兴奋地说:“前面不远有一片梅林,我们很快就可以吃到又酸又甜的梅子了。”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眼里放射出期待的光芒,想到酸酸甜甜的梅子,嘴里不禁有了一些缓解。这时候有个领头的士兵说:“大家抓紧时间赶路,越快赶到就越早就梅子吃了。”此时众人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都开始提高速度,很快就绕过了那片山丘,可是根本不见有什么梅林,好在他们还是找到了水源,顺利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诞生的故事,而小编所说的这个版本,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更加确定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曹操,不过小编还是想要提出问题:曹操骗士兵前有梅林,让士兵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还因此诞生一个成语“望梅止渴”,可为何正史上并无相关记载?
大家可以注意的是,故事中曹操正准备去讨伐张绣,根据史书记载“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曹操是建安二年正月,第一次出发去讨伐张绣的,一直到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这一大段记载中,详细写了曹操讨伐张绣的过程,可是都没有提到“望梅止渴”这件事。
我再次查阅资料发现,“望梅止渴”第一次出现是在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中,书中讲到:“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假谲》共有14则故事,“假谲”二字本身含义指虚假欺诈。《世说新语·假谲》所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可能是假话又或许是假事,用这种方法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世说新语》中的信息几乎来源于逸闻轶事,因此正史中并无记载,说明此事的来源仍然存在争议。
虽然“望梅止渴”在正史上并无记载,不过后来很多文献中却有提及,后世不少文人更是喜爱采用这个故事来作诗。小编认为刘义庆记载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想表达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智谋,也正是因为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曹操做出这样的选择并无违和感,是符合其人物特点的,才会让大家深信这件事的来源,而小编也认为,如果这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曹操的性格是会做出同样选择的。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