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天涯百科 32 0

历史九点半/文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在大陆留下了很多特务间谍,他们潜伏于各地,等待时机,出来捣乱。

经过建国后几年的剿匪盘查,很多特务都被陆续逮捕,但仍旧有一些潜伏的很深。在这些潜伏的特务中,有一位级别最高,官至国军少将,此人潜伏了8年,后来因为一个4字成语暴露身份被捕,成为大陆最后一个落网的少将级特务。

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他便是郑蕴侠。郑蕴侠1907年生于江西临川一户官宦家庭,父亲郑宗尧曾是留日高材生,在孙先生的大元帅府任职。郑蕴侠由于成绩突出,后来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军,在何应钦部任职。

抗战时期,郑蕴侠被CC系招揽成为一员,率部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滕县守城战,后随中国远征军远征过缅甸。应该说在抗战中,郑蕴侠是有贡献的。

不过抗战结束后,郑蕴侠很快就被中统纳入麾下,成为特务,在CC系的指挥下,犯下了很多罪行,特别是重庆“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血案”。郑蕴侠也因此受到中统赏识,被提拔官至中统少将。

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1949年底,随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一路所向披靡,国军节节败退,郑蕴侠所率领的特务组在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面前,也顷刻间土崩瓦解,树倒猢狲散。郑蕴侠见大势已去,只好逃命,但当时的重庆已被封锁,郑蕴侠没能赶上最后一班飞往台湾的航班,只得秘密逃到成都,企图从四川借道缅甸金三角,与国军残部会合。

1950年3月,郑蕴侠逃到川南,但当时的西南剿匪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边境也被封锁,郑蕴侠无法出境,迫不得已又秘密潜回重庆,在军统故人的帮助下,潜伏在涪陵一家榨菜厂做小工。

几个月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由于当时志愿军的物资供应紧张,炒面和榨菜就成了前线最受欢迎的食物,涪陵的榨菜厂都开始马不停蹄地赶工。敌特们接到上级命令,将榨菜厂也列为破坏目标,幸好我军提前得到情报,派兵接管榨菜厂的防卫,才没让阴谋得逞。

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郑蕴侠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便又辗转逃到了贵州务川县偏僻的濯水镇,从此隐姓埋名,当起了走街串巷的货郎。濯水镇人口少,地理位置偏僻,是藏身的绝佳地,时常有外地的小商小贩过来做生意,郑蕴侠的真实身份也没人怀疑,他也在此成家立业,算是安定下来了。

虽然郑蕴侠顶着个中统少将特务的身份,但他此时孤身一人,与敌特也已失去了联系,便想着在此度过余生。但谁知,郑蕴侠隐姓埋名潜伏了8年,最终还是因小细节暴露了身份,引起了大家的怀疑。

郑蕴侠对外声称自己只读过几年小学,识得一些字,但熟悉他的人却发现他十分精明,且精通算数,学什么都特快,很多东西教过一遍立马就会,这种人不是天才的话,那就是刻意隐藏了自己的能力。

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1957年,当时的郑蕴侠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作为代表被派到县里学习,结果在和领导的一次聊天中,无意说出了一句成语,就是这个4字成语让领导对他身份产生了怀疑,觉得此人绝对不简单。

郑蕴侠说了哪个成语呢?不翼而飞。在当时那种全国大多数都还是文盲的情况下,能认识一些字已实属不易了,郑蕴侠对外声称自己也只是读过几年小学,按照正常来讲,“不翼而飞”不是郑蕴侠这样文化程度的人能够破口而出的。领导也算警觉,4个字立马就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不简单。

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经过暗中调查后,果不其然,郑蕴侠的身份十分可疑,随后郑蕴侠被捕,这一问才知道,他就是逃了8年的敌特少将郑蕴侠。郑蕴侠被捕后,也十分平静,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此时反倒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郑蕴侠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了,毕竟曾经犯过血案,但让他意外的是,被捕后只被判了15年,而且狱中也并没有遭受为难,相反过得很充实,生活质量也很好。1975年郑蕴侠和很多国军将领被特赦,出狱后他便返回了务川县,做了一名教师。进入80年代后,由于郑蕴侠曾参加过抗战和远征军,在生活待遇上还得到了很多照顾。

他是最后落网的少将特务,潜伏8年因成语暴露,临终留下一大遗憾

这种经历随着郑蕴侠年龄的增加,越发让他感到羞愧和自责,为了赎罪,他把后半生的精力全部放到了整理史料和做社会贡献上。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逝世,享年102岁,临终前,郑蕴侠留下了一大遗憾未能完成,那便是“回较场口看看,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历史九点半,每晚与你一起读“小人物”的英雄历史,欢迎留言、转发、收藏。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