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68 0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实体。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的美学要求,使译文读者能够享受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美学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就是由众多的艺术形象组成的形象体系。任何小说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部小说的美感也是同人物性格的塑造分不开的。翻译文学作品时,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使人受到启迪,获得美的享受,不仅是它的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它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和恨,传达了作者的作品态度。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段不只是语言外内容的中介,而且是作品的美学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结构。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拿莎剧的翻译为例。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而且基本上是用有格律的韵文行所组成,叫做戏剧诗,现今又叫诗剧。在翻译它们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节奏声调之美。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选词造句都有自己的特色。原作者在英语原文中运用的语言形式,是为了让他的读者得到一种形式上的审美享受,而我们的译作则应通过译者让中国读者也享受到同样或相近的审美效果。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语言对思维的支配作用而造成的。

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如思维风格不同,句子中心各异,会影响译文质量,破坏原文美感。英语习惯把要点在句首先说,而汉语习惯最后点出话语的息中心。又如思维侧重点不同,造成表达形式各异,进而影响译文的自然、流畅。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那么我们的译文会支离破碎,或会冗长板结。如果把“Mary didn’t remember her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译成“玛丽不记得她那在她两岁时死去的母亲了”,就有悖于汉语表达法。

(摘编自云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审美》)

材料二

杜甫被国人尊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杜诗的翻译历来受到国内外翻译家的重视,国内目前翻译杜诗最多的是许渊冲先生,而海外翻译最多的是宇文所安①,他翻译了杜诗全集。

对二人的杜诗译介也呈现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一种对宇文所安翻译杜诗全集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其翻译能较大程度地接近杜诗的原旨;另一种则称颂许渊冲先生翻译的都是杜诗的经典,译出了杜诗的神韵。宇文所安与许渊冲的杜诗翻译,哪一个更优美和准确,是否有高下之分?他们的杜诗译介是否存在误读?

不同译者对诗歌翻译的韵律、节奏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都遵循各自的原则。许渊冲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他在翻译诗歌时,采取“三美”原则。他认为翻译不仅要忠实于诗歌原意,体现出音美和形美,更重要的是再现原文的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也就是要注重“意美”。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力求流畅通顺,采取直译的方法,他说:“多数情况下,我宁取表面笨拙的译文,以便让英文读者能看出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这种相对直译的译文自然僵硬有余,文雅不足。”实际上,直译和“三美”原则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所融合,从而丰富译诗的形式。

许渊冲曾说:“如果把作者比作父亲的话,那译者就可以比作母亲,那译诗就是父母结合的产儿。产儿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像父亲,也不会一点不留下母亲的胎记。译诗不可能百分百等于原诗,也不可能不留下作者再创造的痕迹。”与许渊冲不同,宇文所安以内容优先,希望能呈现杜诗多样的风格:“作为译者,我确信这些作品的“中国性”会得以显现:我的任务是发现这个谱系差异的语言风格”。

作为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极致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具体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性服务,在内容与韵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

翻译并不是一项仅涉及语言能力再现的活动,而是实现不同文化交流的语言转换实践性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过滤。“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审美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接收者有意无意地对信息交流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创新等作用,从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内在内容、形式发生变异。”

【注】①宇文所安,原名Stephen Owen,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汉学家,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摘编自梅启波《杜诗英译的原则、策略与跨文化传播的话语权——以许渊冲与宇文所安的杜诗英译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用本族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

B .为了再现莎士比亚诗剧语言的艺术美,翻译者必须首先考虑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C .对于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杜诗译介,有评论从“优美”和“准确”两方面一一对其作出评价。

D .相比起许渊冲的翻译,宇文所安的翻译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这是他译作的优点所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及文学作品的翻译,但相较而言前者更具体,后者更抽象。

B .为了说明思维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材料一以中英文的翻译进行了举例。

C .材料二引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话来说明二者翻译采取的不同策略,更具说服力。

D .对许渊冲的翻译和宇文所安的翻译,作者的态度是中立的,并没有做优劣之分。

3 .朱生豪与许渊冲在翻译上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极善于将莎剧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相结合,力求用汉语来表达莎士比亚戏剧的诗意。《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最后一句话“For never was a story of more woe/Than this of Juliet and her Romeo”的四种翻译,最有可能属于朱生豪译本的一项是()

A .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像朱丽叶和她的罗密欧所受的灾难

B .没有故事能令人黯然伤神/像朱丽叶与罗密欧这样动人

C .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

D .人间的故事,哪儿有这般的哀伤/比起朱丽叶和她的罗密欧这一双

4 .请概括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翻译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许渊冲将“潜入”译为“steal”(意为“偷”),宇文所安将“潜入”译为“enter”(意为“进入”)。两者的翻译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胡会的一张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逝川”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小说中意在强调韶华易逝,提醒当珍惜时光。

B .“多么不是时候……”展现了胡刀雪夜来访的心理,省略号意味着他对妻子的忧心和对打扰吉喜的愧疚。

C .面对接生的请求,吉喜在下雪天不顾严寒,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便出门了,体现了她的热情善良。

D .吉喜认为胡会像“蚂蚁、青蛙、巴儿狗”,既描写了胡会从逝川上游走近的过程,又蕴含了吉喜的爱意。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运用复沓的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B .第三、四段将年轻的吉喜与“干瘦而驼背”的年迈吉喜作对比,表现她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

C .没有捕到泪鱼的吉喜惊讶地发现木盆里有“十几条美丽的泪鱼”。卒章突转,既在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

D .结尾“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既呼应为产妇接生的情节,又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8 .迟子建说“逝川上的那种会流泪的泪鱼,当然是我的创造”,这个被创造的泪鱼与吉喜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辗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B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C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D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阳,地名,居于韩、魏之间,因其在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故名南阳。

B .从事,文中是行事、办事之意,现在多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一般去做。

C .名实,文中指名声与利益,与“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之“名实”异。

D .“与国”的“与”指亲附,和《论语》中“吾与点也”的“与”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惠王为确定攻击目标,听取臣子建议。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已见。

B .张仪认为蜀地太过偏远,民属野蛮落后之民,即便是出征成功,对于成就威名、增强国力并无实效。

C .在尽心辅佐惠王成就大业上,司马错和张仪的目标一致,但对进攻蜀国的利弊分析这两人大相径庭。

D .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派遣他出兵伐蜀,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2 )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14 .张仪与司马错的主张听来都有道理,实则高下有别。两人的主张优劣何在?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 .《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词人品格。

C .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 .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16 .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南朝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亦有类似语句:“_______,__________”。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孔子的态度是“___”。这与《<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当“___”的主张是一致的。

(3 )对于六国灭亡的原因,苏洵与杜牧各持己见。苏洵在《六国论》中直截了当地提出六国灭亡“____”的论点。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的拒秦之道,间接点明六国灭亡的原因。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① 。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于一株,艳丽异常,这是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②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③ ,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充溢了乡韵,素旧拙朴,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 .依次选择出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

①A.秀色可餐 B.国色天香 C.富丽堂皇

②A.燕语莺声 B.鸟语花香 C.其乐融融

③A.笔走龙蛇 B.龙飞凤舞 C.挥毫泼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充溢着乡韵,素旧拙朴,勾起游人的乡愁。

B .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的乡韵,令游人勾起的乡愁。

C .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D .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充溢的乡韵,素旧拙朴,勾起游人的乡愁。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等结构性问题突出。化解人口难题,首先要面对该面对的。面对该面对的,就是承认老龄化、少子化是发展惯例,(),因而只能面对。

事实上,有效劳动力供给才是老龄化、少子化背后的真命题,要理性认识到劳动人口下降不可改变,但只要利用好现有人口资源,人口红利就会有所延续。

①?首先,我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高学历人口无疑是劳动力金矿,关键是是否能将这个金矿的潜能逼出来。其次,我国有2.8亿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正处于回不了乡、进不了城的尴尬境地,要妥善解决他们的落户问题。最后,② 。只要不把老年人当累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豁然开朗。其实,老年人也渴望发挥余热,不想当年轻人的累赘。

从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群到不服老的老人,以人才培养培训、合理分配来提升素质,以市场机制来激发个体潜能,那么,③。而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会有效延续中国的人口红利期。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寿命必然延长、生育率总会下降

B .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是社会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必然

C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育率总会下降、寿命必然延长

D .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基于此,2022年高考数学“变脸”。题型变化之剧、题目难度之大,让多地考生饱受打击。

人们疑惑:这样的题型和难度,是否合理?明年的难度会不会降低?

命题专家回应:提高难度,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有关部门也明确:以后数学试卷出题方式和难度会和今年差不多。

高考从来不只是一场高校选拔考试,它同时也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试题出题方式和难度的改变,必然影响到高中备考策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

作为高三的学生,对此我们除了被动接受,或许还有主动发声的权利。我们来“晓之以理”,给命题专家或相关部门写一封公开信,就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 以上。

参考答案:

1 .A2.A 3.C 4.①首先介绍文学翻译的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提出文学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

②接着分而论之,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式,提出翻译要考虑从形象、情感、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来达成目标;

③然后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指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并举中英文的翻译 实例来说明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5.(1)侧重点:许渊冲的翻译保留了拟人的修辞,遵从了“意美”,增加了生动活泼之感;宇文所安的翻译采取“直译”的方式,在表达上更忠实于原文。

(2 )原因:二人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导致思维方式不同;二人秉持的翻译原则不同。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首先”表述错误。文中举了莎士比亚诗剧的翻译来强调“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但是并未提及先后。

C.“ 从‘优美’和‘准确’两方面一一对其作出评价”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作为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极致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具体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性服务,在内容与韵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可见并没有将这两个方面一一进行对应评价。

D.“ 这是他译作的优点所在”错误,原文为“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并未说这是他的优点,而只是说是特色。

故选A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相较而言前者更具体,后者更抽象”错误,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不能以“具体”和“抽象”简单论之。

故选A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题设置不辨翻译水平的高下,而辨翻译风格的不同。译作体现了翻译者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等,题干说朱生豪极善于将莎剧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相结合,各选项中C 选项的“离合悲欢”和“哀怨辛酸”在内容和声韵上构成对应,“古往今来”和“谁曾见”也具备文言的典雅风格。

A. 改自曹禺的译本,原译本是“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像幽丽叶和她的柔密欧所受的灾难”。

B. 为梁实秋的译本。

D. 为方平的译本。

这三位翻译家的翻译虽然都在尾字押韵,但表述更为直接,着重形译。

故选C 。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首先介绍文学翻译的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提出文学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

第二段,“翻译文学作品时,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拿莎剧的翻译为例。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接着分而论之,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式,提出翻译要考虑从形象、情感、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来达成目标;

第三、四段,“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如果把……译成‘玛丽不记得她那在她两岁时死去的母亲了’,就有悖于汉语表达法”,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指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并举中英文的翻译实例来说明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侧重点:杜诗写雨“潜入”,为拟人修辞,许渊冲翻译为“偷”,保留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他的“三美”原则,“他认为翻译……更重要的是再现原文的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也就是要注重‘意美,”,遵从了“意美”,增加了生动活泼之感;

宇文所安把“嵌入”翻译为“进入”,采取“直译”的方式,取风随雨来之原意,在表达上更忠实于原文。

原因:结合“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过滤。“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审美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接收者有意无意地对信息交流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创新等作用,从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内在内容、形式发生变异”可概括出,二人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导致思维方式不同;

结合“不同译者对诗歌翻译的韵律、节奏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都遵循各自的原则”“他在翻译诗歌时,采取‘三美’原则”“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力求流畅通顺,采取直译的方法”可概括出,二人秉持的翻译原则不同。

6 .A7.B 8.①生活:泪鱼生活在逝川中,从上游游到下游。正如吉喜住在逝川旁,从年轻至衰老,逝川见证了她的一生。

②悲伤:泪鱼以泪为名,双眼总是流出“珠玉般的泪珠而吉喜命途多舛,她怀抱着婚恋遗憾,孤独终老。

③安然: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获得精神的抚慰。9.①描写年老的吉喜时,插入年轻的吉喜形象,重现吉喜的青春,突显现在的衰老。

②在接生前后,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突显现在的孤独。

③年轻吉喜的青春和甜蜜,与年老吉喜热心无私,一同呈现她生命的美好光辉。

④年轻与年老的交错,照应标题“逝川”,强化了美好易逝的伤感意味。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 提醒当珍惜时光”错误,本文写到了时间与岁月的流逝不可抗拒,表现了人在其中的悲怆,也表达了对苦难的消化,对生命的礼赞。

故选A 。

7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 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错误,从后文“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可看出,吉喜老而未衰,身体虽已干瘦,但仍有着坚韧的内在生命力。

故选B 。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生活上:结合“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生活在逝川中的泪鱼,每年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而住在逝川旁的吉喜也从年轻至衰老,年复一年,生命在逝川旁悄悄逝去。

悲伤之情:结合“‘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可知,泪鱼以泪为名,而吉喜命途多舛,爱的人娶了别人,晚年孤独,二者都带给人悲伤的感受。

安然之态:结合“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可知,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获得精神的抚慰。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构思、本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结合“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年轻的吉喜青春美丽,年老的吉喜孤独衰老,以年轻的形象衬托年老的吉喜形象。

“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在接生前后,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突显现在的孤独。

“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年轻吉喜的青春和甜蜜,年老吉喜为了给胡刀的妻子接生,错过了捕获泪鱼的时间,她热心无私,小说插入吉喜的往昔的青春美好,一同呈现她生命的美好光辉。

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而往昔的吉喜拥有甜蜜的爱情、美好的期盼,是青春和美丽的,年老的吉喜孤独而衰老,正如逝川一样,生命在流逝,在年轻与年老的交错中,照应标题“逝川”,强化了美好易逝的伤感意味。

10 .B11.A 12.D 13.(1)现在三川、周室,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 实在太远了。

(2 )要想称王,一定要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那么王业自然成就了(或:称王自然成功了)。14.张仪的主张之劣:名利两失

①有违道义:挟持天子,与魏、楚始盟而后背叛。

②无利可图:使诸侯协力对付秦国,事难成而树敌众。

司马错的主张之优: 名利双收

①得蜀之物力以强秦富民,谓之得利。

②平蜀之乱政以安民,谓之获名。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周王知道无法挽救(危局),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九鼎。我们据有九鼎,并掌握地图和户籍等,(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才是霸王之业啊。

“知”的宾语为“不救”;并且“出”的主语为“九鼎宝器”,所以应在“救”后面断开,排除A、D。

“此”是“王业”的主语,所以应在“此”前面断开,排除C。

故选B 。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错误。应为“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山南水北为阳。

故选A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并派遣他出兵伐蜀”错误,由原文“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可知,文中并未说明派谁人出战。“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错,原文“轻诸侯”意为“秦国更加轻视天下诸侯。

故选D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判断句,现在三川、周室,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顾”,反而,却;“去”,距离。

(2 )“王”,称王;“博”,广施;“备”,具备、齐备。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张仪的主张:

由原文“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可知,秦国挟持天子,与魏、楚始盟而后背叛。这种做法有违道义。

由原文“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可知,使诸侯协力对付秦国,事难成而树敌众,无利可图。

张仪的主张的劣势为:名利两失。

司马错的主张:

由原文“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可知,蜀之物力以强秦富民,谓之得利。

由原文“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可知,平蜀之乱政以安民,谓之获名。

所以司马错主张的优势在于名利双收。

参考译文:

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我们跟楚、魏两国结盟,出兵到三川,堵住轘辕、缑氏两个出口山的关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让魏国断绝(韩 国出兵)南阳的交通,让楚军逼近(韩国的都城)南郑,秦兵攻打新城、宜阳,这样兵临东、西二周的城外,惩罚二周国君的罪过,(进而)入侵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知道无法挽救(危局),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九鼎。我们据有九鼎,并掌握地图和户籍等,(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才是霸王之业啊。今天的蜀国,是西方边远之国,是野蛮人的领袖,(我们)使士兵疲敝百姓辛劳(前往攻打),也不足凭借此举建立称王称霸的名声,得到它的国土也不能够用它来获得利益。臣听人说:‘争名的人要去朝廷,争利的人要去市场。’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

司马错说:“(事情)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强,一定扩张领土;要使军队强大,必须使人民富足;要想称王,一定要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那么王业自然成就了。'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臣想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乱政。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 就好比派豺狼去驱逐羊群。(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用来扩大版图;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用来使百姓富足;这一仗不会伤亡多少人,蜀国就已经屈服了。所以秦灭亡了蜀国,天下的人不会认为秦暴虐;抢完蜀国的财宝,诸侯也不会认为秦贪婪。这样我们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还得到除暴止乱的美名。今天(我们)攻打韩国,劫持天子,劫持天子,这是恶名,而且不一定能获得利益,反而落得不仁义的坏名声。攻打天下人不愿(攻打的国家),危险啊!请让我禀告这其中的原因: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齐国是与韩国和周国亲近的国家。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那么两国必然协同力量合作谋划,来依靠齐、赵,去解楚、魏之困。(周、韩)会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大王不能够制止(这些)。这是臣所说的“危险”,(攻打周、韩国是失策)比不上伐蜀之策周全。”秦惠王说:“好的!寡人听您的。”

最终秦国出兵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就占领了它,控制了蜀国的局势。蜀国君主更改名号为侯,并且(秦王)派秦臣陈庄去做蜀侯的国相。蜀地既已归属秦国(或:划归秦国版图),秦国越发强盛富足国力雄厚,轻视天下诸侯。

15 .A16.《鹧鸪天》中,词人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山花子》中,词人嗔怪桂花太过无情,打破自己的好梦。既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 亮丽的色泽”错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直言无需色彩艳丽即是花中之冠。

故选A 。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抱怨屈原“可煞无情思”,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作者用明贬暗誉的手法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17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夫子哂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弊在赂秦使六国各爱其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肝肺”“哂”“敏”“赂”等。

18 .B.国色天香B.鸟语花香C.挥毫泼墨19.C 20.①增文势:“一座”“一处”“一派”等排比结构词语,有短句的简洁,连续三句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②广文义:从“乡村”到“客厅”再到“氛围”,层层深入,由身到心,内容更加充实,具有突出强调作用。

【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此处句子是形容牡丹花,应选用“国色天香”。

故选B 。

第二空,燕语莺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鸟语花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前文句子描写鸟儿在三角梅丛中飞舞欢叫,有花有鸟,突出两者的和谐,应选用“鸟语花香”。

故选B 。

第三空,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语境中有“书法家、画家”的表述,是这两类艺术家在此创作,故选用“挥毫泼墨”更加合适。

故选C 。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语序不当,“素旧拙朴”是“农家工具”的直观特点,要放在“农家工具”之后;

二、不合逻辑,“充溢了乡韵”要改为“充溢着乡韵”。

故选C 。

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所谓“增文势”指增强语势,排比的句式整齐,如文中“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读起来富有音韵节奏美,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

而“广文义”多指能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事物,句中从“乡村”,到“古亭式客厅”,再到“宜人氛围”,先写面“乡村”,再写点“客厅”;先具体事物“乡村”“客厅”,再描摹心灵感受“宜人氛围”,逐渐深入、文义渐广,从而既全面,又富有层次感地表现出乡村令人陶醉的美景。

21 .A22.①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口资源②还有老龄人口资源③就会产生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

【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面有“面对”二字,括号内应填需要面对的、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排除B、D;

A 项“寿命必然延长、生育率总会下降”照应了括号前的“老龄化、少子化”,排除C。

故选A 。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上一段有“只要利用好现有人口资源,人口红利就会有所延续”,此处是句首问句,下文是利用现有人口资源的具体做法,此处应填“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口资源”;

②“最后”承上文谈利用现有人口资源的具体做法,下文谈如何看待和利用老龄人口资源,此处应填“还有老龄人口资源”;

③此处是前面内容的结果,结合“而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会有效延续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可知其结果是“就会产生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

23 .例文:

不诘他人,反躬自省

尊敬的命题专家:

你们好!

2022 年的高考余温犹存,在这个新高考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关键年份,许多刷尽天下题的考生原本自信满满,可是却在数学试题上惨遭滑铁卢。对于数学试卷的难度和变化,有人质疑其合理性,并希望明年数学试题难度降低。而对于此,作为一名刚刚进入高三的准考生,作为一个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青年,我有不同的看法。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考命题并不是兴之所至,信马由缰。因为,对于高中生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教育部在高考各科《新课程标准》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而这《新课程标准》正是命题的依据和来源。今年的数学试题题型变化和题目难度的确非常大,但是纵观全卷,并没有超越新课程标准的题目,可见这是一套合格规范的高考试题。更何况,无论题目变化和难度是否大,但所有考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分数起伏只是一个水涨船高的现象。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试题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在此,我想对各位命题的专家说,请不要对社会上各种质疑的声音过分介怀!

高考,是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其出发点是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的、优秀的、有才能的、堪当大任的人才。所以,高考试题若无难度或难度不大,就背离了选拔的初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又如何见出高下呢?这就如同奥运会,奖牌数目有限,每一个竞赛项目都有让选手难以企及的难度和难以突破的瓶颈,可是纵然如此,打破纪录、完美呈现的运动员依然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才让世人见证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正因为如此,真正的优秀者才脱颖而出。既然如此,题目有难度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今年高考的数学试题又是那么出人意料——“名将”纷纷落马!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获高分者依然大有人在。这不能不令我们所有高考生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同做一套题,大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

这世界瞬息万变,这形势波谲云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灵活应变。新的形势,新的时代,新的标准,都要求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具有独立创新、见招拆招、先吃螃蟹的能力。高考试题题型和难度的变化,就是一个信号的传递。能够高质量将其完成的考生,就是更能顺应时代变化的人,就是更能承担重任的人。而刷尽天下所有题、在新高考面前依然捉襟见肘甚至束手无策的考生,还是多了几分墨守成规和循规蹈矩,少了几分学以致用和灵活变通。想通过降低难度、提升自己竞争力的准考生,亦是多了几分逃避退让和责任转介,少了几分自我磨砺和拼搏奋进。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试题,而在于我们考生自身。

各位命题专家,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很多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但是绝大多数人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理性看待高考题目和难度的变化。作为承担新时代责任和使命的青年学生,我们明白遇事不诘他人、反躬自省,更愿意接受高考试题各种形式的挑战,并对你们的劳动致以衷心的谢意!

此致

敬礼!

一位高三学生

2022 年9月30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亮明2020 年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方案的要求,然后指出2022年高考数学基于该要求的变化,给多地考生带来打击。对于题型和难度,人们质疑其合理性,并希望明确明年难度是否降低。对于此,命题专家指出提高难度能够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以后数学试卷的出题方式和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材料最后指出高考的功能,以及出题方式和难度的改变带来的影响。

可见,2022 年高考数学的“变脸”,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今年的数学试题题型变化和题目难度的确非常大,但是纵观全卷,并没有超越新课程标准的题目,可见这是一套合格规范的高考试题。而从命题专家的回应和有关部门的答复来看,高考试题出题方式和难度不会有太大改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从命题专家的角度来说,试题要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不出偏题、怪题,不过分拔高;同时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把握好试题的难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从而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选拔合格优秀的人才。从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说,对高考试题的方向定位应有全局观念,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世界格局变化对人才的要求等角度宏观把握,同时也要对高考备考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从而为考生指明发展的方向。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说,要正视高考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直面自身的不足和缺失,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

题目的任务是要求考生“给命题专家或相关部门写一封公开信,就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首先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落款和日期。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作为立足点,运用层进式结构,阐述自己对于今年高考数学“变脸”的看法,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给相关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从命题者、有关部门、考生及家长等三个角度来谈自己对今年高考数学试题变化的看法。主旨要鲜明,脉络要清晰。

立意:

1. 且以实力定乾坤,不以难易惧沙场。

2. 不诘他人,反躬自省。

3. 顺形式,合标准,即为合理。

4. 明方向,定难易,做好高考指挥棒。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