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考大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山东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五百多分,但是在民国时期有个牛人数学考了零分,作文就写了三句话不过三十个字,然后就被山东大学的考官闻一多破格录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牛人是如何考进去的。
这位牛人就是臧克家(zāngkèjiā),是一个显赫文坛的大师级人物。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祖上在前清考取过功名,父亲更是法政学堂毕业的,家庭里面文化气氛浓郁。八岁,臧克家的生母去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
家庭的不幸,让他有机会和贫困人家一起玩耍,让他充分认知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出身条件好,所以年幼的臧克家经常背古人佳句,年幼时期背诵的《滕王阁序》让他一生难忘,时隔七十多年仍旧能背诵全文。
但是当时华夏饱受帝国主义蹂躏,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竟然被倭寇所欺压。臧克家十四岁那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和同学们打着小旗在街头宣传,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在他的内心里生根发芽。
臧克家考国立青岛大学(现在叫山东大学)也是非常不容易,差一点就失之交臂。因为是私塾出身,所以臧克家对数学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考数学的时候只考了零分。当时国力青岛大学考官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个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另一个是《生活杂感》。臧克家考试的时候选了《生活杂感》。
他的作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就这么短,不过三十个字的作文。考官闻一多看到后,反复咏读,最终给了98分的高分,并且破格录取了臧克家。题外话,闻一多考清华时也是因为作文优异,所以被主考老师破格录取,看到臧克家多半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心理。
臧克家也没有辜负闻一多的期望,入学之后就不断的发表新诗,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诗集出版之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茅盾、朱自清、闻一多都给予臧克家很高的评价,甚至还有很多著名评论家专门为《烙印》撰写文章。如果当时考官不是闻一多,臧克家可能都进不去国力青岛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描写人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