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可贵的文化自信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82 0

王家大院:可贵的文化自信

可贵的文化自信——读《王家大院话纵横》有感

何成丁

近日有幸阅读了灵石县文化和旅游开发服务中心文化研究室主任兼《王家大院》报编辑室主任郑建华同志精心编创的《王家大院话纵横》一书,感慨良多。本书的“上编”对王家大院景区做了全面详尽而又具体生动的介绍,“下编”是对王家大院相关内容的申报材料,虽属“材料”,却也不乏文采。“附录”中所选的则是作者对所见所闻的写景叙事以及记叙亲友先贤往事的优美散文。

从《王家大院话纵横》一书中,我们会清晰地看出,这座用文化筑起的古宅大院,不仅是中国晋派建筑的一个标本,也是一座不朽的文化殿堂;不仅是一座历史景观,更是一片文化圣地。王家大院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元素,诸如晋商文化、官商文化、耕读文化、礼制文化、廉政文化、忠孝文化、家训文化、神祇文化、吉祥文化等等。于是我们便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深刻体味到了作者那种难能可贵的文化情结和文化自信。

作者这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一种坚实深厚的思想物质基础。首先是王家大院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王家大院经明清两朝,历三百余年修建而成,视履堡、恒贞堡、崇宁堡三座全封闭城堡留下二百多座院落和星罗棋布的堡、巷、院、祠堂、牌坊以及精美的“三雕”艺术,这些高品位的历史文物无疑对建华是一种震撼,是增强其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其次,我认为这种文化自信也源于灵石县委、县政府修复开发的果断决策,源于专家学者对王家大院珍贵文物价值的认知和评估,也源于王家大院景区历任领导和全体员工无私奉献的影响,更源于建华本人那种顽强的学习精神。

如今开放的王家大院三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早已被广泛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中国民间紫禁城”,它以其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了“国宝、人类宝、无价之宝”。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王家大院的开发是颇具争议的。也难怪,开发前王家大院的每幢院落都是多户人家居住的大杂院,或是村民小组用以堆放杂物的仓库。院墙、屋脊、门窗、照壁年久未修,多有破损。院子里搭鸡窝、垒猪圈、院门外堆垃圾、攒粪堆,到处脏、乱、差。加之出行不便,吃水困难,有的住户愿将住房廉价出售都无人问津。时任县长耿彦波经过认真调研考证,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非凡的魄力,一锤定音,开发了王家大院。这种文化自信的成功无疑对作者是一种有力的激励。

《王家大院话纵横》一书,多次深情地写到建筑界泰斗级人物、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和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两位老先生。大院开发伊始,罗哲文先生就指出,王家大院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要加强研究,研究它的历史文化内涵。郑孝燮先生更是先后七次考察王家大院,对王家大院的结构布局、建筑风貌、“三雕”艺术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认为每位专家学者的首肯,对作者文化自信力都是有深刻影响的。

王家大院的每位顾问、历任领导以及全体员工的无私奉献也影响着作者。建华的父辈,德高望重的温暖老师整天在身边耳提面命,张佰仟、王儒杰等几位良师益友工作兢兢业业,特别是王家大院景区历任掌门人,为王家大院的开发、经营、管理等付出了诸多汗水和心血。这些人的实际行动都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都给建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然,作者的文化自信更来自他自身刻苦学习的精神。他在《后记》中写道:“……刚来的两年,在深入了解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魅力的同时,也读了一些有关王家大院的书籍和资料;我对许多专家、学者的妙笔华章,不由得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说到作者的文化自信,《王家大院话纵横》一书的问世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无论对大院景点的介绍,还是大院的申报材料,抑或是“附录”中的多篇散文,内容生动,语言流畅,读来都令人感动。至于作者平时的工作更是有目共睹,知情者无不交口称赞。作为文化研究室主任,他办报纸,写材料,搞座谈,开笔会,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在回老家探视生病父亲的途中,都因为单位有事半路返回也毫无怨言。作者对他负责的业务工作更表现了贵在创新,他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结合当下形式深入开掘,使之更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作者相识相处十多年,我深感他是一个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以诚待人的好同志。《王家大院最美保洁员》虽篇幅不长,读来却令人感动。作者负责的《王家大院》报每期必亲自送我和文友们阅读,读之受益匪浅。

王家大院:可贵的文化自信

桂馨书院的育人环境

刘佳丽

游过王家大院的游客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王家人十分重视院落的文化环境建设,他们在不同的功能区域,营造了不同的文化氛围。比如视履堡的桂馨书院,就处处展示着对学子们的教育元素。

在桂馨书院西月亮门的门额上,有一方石雕手卷匾——“探酉”

大家都知道“学富五车,书通二酉”这个成语吧?这里的“二酉”指的是大酉山和小酉山藏书洞。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死从咸阳偷出书简千余卷,藏于二酉山洞之中,这才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而在《太平御览》《荆州记》中,也记载小酉山石室中藏有书千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好多读书人逃到这里来读书,因而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书籍,所以人们常以酉室指书斋。故“探酉”是指研究学问、探讨知识。它教育子孙要效法古人,刻苦读书。

我们再看月亮门两侧的这副楹联:

簏簌风敲三径竹

玲珑月照一床书

簏簌,意为下垂貌,指的是竹稍下垂的样子,表达的是竹子低头虚心的君子风貌。全联是说微风吹动书院翠竹,竹稍下垂飒飒作响,显示低头虚心君子之风度。夜深了,玲珑美好的月亮照在卧室的床上,那床上并没有睡着人,而是堆放着一床书,在这里,院主人以景物描写的方式,教育子孙要养成一种虚心、刻苦的学习态度。

说到竹子,它一直以来都被文人墨客所钟爱,大家倾心于它的低头、虚心、向上,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郑板桥赞美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就连喜爱吃肉的苏东坡都写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的诗句。王徽之也将院内空地都种满竹子,即使是寄居在别人家,也要种几杆竹子,并说“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可见古人已经将竹子的形态特征看作是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王家将它融入到书院建筑当中,给子孙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环境。可谓抬头见规矩,行走受熏染,让孩子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这处月亮门上装饰的楹联匾额,我们可以发现王家长辈的良苦用心。他们不仅重视孩子们刻苦学习精神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对他们的优良品格的养成教育。这可能就是王家人恒昌七百年,鼎盛八代人的秘诀吧!

王家大院:可贵的文化自信

古镇大院组诗

静升古镇

张宝铸

小巷深深掩老槐,青砖黛瓦伴楼台。

谁人不识王家酒,一碗醇香酡脸腮。

游资寿寺

张宝铸

秋随凉意洗凡尘,曲水苏溪傍寺门。

云卷襟怀神倍爽,花开净土色尤纯。

心灯一盏资仁寿,慈念三轮寄梦魂。

仙释不须身外觅,此间普渡乞兰盆。

题王家大院

张宝铸

高堡红门映碧墀,信为梁栋义为基。

持家视履传衣钵,报国恒贞述鼎彝。

规矩方圆千古镜,纵横曲直一盘棋。

几多过客迷前辙,驻足华堂应有思。

折桂令·王家大院

张宝铸

爱今宵三五风光,月上高楼,灯映中堂。

遐照神州,澄辉四海,心寄乡邦。

王家院逢时激赏,晋儒商却待腾装。

马踏秋阳,人不离鞍,来日方长。

游王家大院

董常源

孝灵书友聚静升,

王家老院仰华城;

天下民宅第一处,

半白须眉群夸雄!

过王家大院

田培杰

庭院轩楹兰玉阶,乾坤日月转楼台。

面迎太岳青山对,背靠汾河古木陪。

善举家风忠孝义,耕耘翰墨展雄才。

诗情涌动轻移步,孟夏流云欲隐雷。

水调歌头·王家大院

田培杰

清代晋商富,灵石静升王。

九沟溪水萦绕,天赐好风光。

三面依山环顾,几辈流风余韵,旧燕识庭堂。

拥翠义安院,锁瑞话安康。

建文庙,兴义学,铸辉煌。

三雕雅致,翰墨训诫已成章。

穿过深深楼阁,有过熙熙名分,岁月映沧桑。

华夏民居美,情注满庭芳。

王家大院:可贵的文化自信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