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也要回归“初心”[下]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72 0

  [二],为何宋朝盛产奸相?

  宋代的皇帝,特别昏庸无道的并不突出,但驰名天下的奸臣倒是不少。当然,历史上的中国,历朝都有奸臣,不仅有一般的奸臣 ,还有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奸臣。

  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相。

  从宋徽宗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一百多年间,比较有名的奸相就有十几位——蔡京、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秦桧、万俟卨、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陈宜中、留梦炎……这些奸相不仅权势熏天、陷害忠良、祸国殃民,绝大部分还都是汉奸卖国贼。还有如;何执中、韩侂胄等宰相虽然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但总体来看仍然属于权奸一类。

  有宋一代,何以奸相前扑后继、奸相辈出?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寻的历史现象。笔者思之再三,觉得造成这一奇异的历史景观大约有下面一些原因;

  1,宋太祖国策错误,以后的皇帝路径依赖;

  重文轻武,导致文人得势,武将受压,文人得势导致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宋太祖理念,人生在世,图富贵荣华享乐,杯酒释兵权,造成特权阶层,强干弱枝,中央集权,机构重叠,互相牵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收不抵支,行政成本太高, 既使无外侵,宋朝也不能持续。

  宋太祖以后的皇帝,有些明白病根在那,但也积重难返,路经依赖,一步步走何灭亡。

  2,,皇帝昏庸无能,贪图享乐,导致大权旁落。

  在很多朝代,我们都能数出一些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尤其在汉唐盛世,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 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等都算得上是有雄才大略的,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奸相很难有生存的空间。

  在宋徽宗以后,更是一个不如一个,要么于政治一窍不通,要么刚愎自用,要么年幼无知。以宋徽宗为例,他舞文弄墨,大秀风雅,倒是一把好手,可治理国家则如同白痴。

  在这样一群昏庸皇帝的治下,除了像文天祥这样有民族责任感有强烈自尊心有真正独立人格的少数宰相,那些心坏的宰相自然方便欺下瞒上,独揽 朝纲,为所欲为。主昏必定臣奸,这是千古不易之理。

  3,,只管发展经济,罔顾政治改革。

  整个宋代,经济高速发展,GDP迅猛增长,在与各朝各代的比较中,宋朝算得上是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艺术地再现了宋朝经济繁荣的状况。

  但是,经济发展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实惠,黎民百姓从来就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豪强不断兼并土地,造成大量农民破产,失去土地的农民流落各处成为打工仔,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以宰相为代表的大地主利益集团完全占有了经济发展成果,官僚成为全社会最先富起来的阶层。而宰相就是这种经济模式的最高组织者,最大受惠者。 王安石实施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由于触动了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即使是拥有精明的政治头脑相对洁身自好的司马光也都极力反对。

  4,,经济畸形发展,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而朝廷却没有制定有效的政治措施来解决分配问题。

  可以这么说,宋朝的一切政治制度都只用来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因而,从宋初开始,阶级矛盾不断加剧,各地农民起义时有爆发, 而这个过程中,宰相又成了维稳的总指挥。宋朝(尤其在南宋)的许多宰相同时又兼枢密使(国防部长或者军委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致权力完全不受制约,极端的权力自然会导致极端的腐败。要想保住既得利益,要想呼风唤雨瞒天过海一手遮天,宰相当然得用尽心机,耍尽手腕。一代代奸相就是这么炼成的。

  5,外患频仍,奸相有了更大的表演舞台。

  两宋采取的都是韬光养晦的基本国策。在外敌虎视眈眈的环境里,宋朝统治者不要说没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就是对咄咄紧逼到眼前的入侵者奋起一击的勇气都没有,他们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议和”,即“通过和谈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大宋的所谓“议和”就是实行“送去主义”,不断给敌人送钱送物,以求一时苟安。宋真宗时的“澶渊之盟”就是整个宋代议和的缩影。一个貌似强大的国家,因为惧怕辽的威胁,以至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以后北宋末到南宋与金、元的“议和”除了输送钱物之外,还不断送去土地,最后将大好河山全部送完。而主持内政外交的宰相在“议和”的舞台上就有了足够的表演空间,秦桧、史弥远等多个宰相都亲自担任过议和使臣,其屈膝辱人之状,直叫人作呕。

  6,宋朝皇帝用奸相淘汰忠臣, 这是一手, 另一手宣扬颓靡的思想文化,使中华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

  [一]宋朝皇帝用奸相淘汰忠臣如岳飞等等,这是一手,

  另一手宣扬颓靡的思想文化,宣扬读书为了“颜如玉,黄金屋”,成为诞生奸相的“沃土”。

  有人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最为繁荣的朝代。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宋代在文学、艺术、科技,经济诸领域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出现了许多大家;[特别说明,在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基本奉行道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十国经济,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宋统一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宋朝的主流文化其实是享乐文化、消闲文化。

  宋代统治者出于维护安定局面的考虑,“重文轻武”,使得汉唐以来的尚武精神丧失殆尽。思想上,统治者通过比以往更严格更精细的科举考试和必须与朝廷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导向,逐步加深对人的钳制,于是宋儒理学应运而生。

  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读书只为求官,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复存在,秦桧、留梦炎都是状元及第,最终沦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卖国贼的例子就是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诠释。

  国家不幸诗家幸,如王安石、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少数还保有着传统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读书人创作出了许多光照千秋的篇章。

  但是,在朝廷的舆论导向指引下,更多的读书人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沉迷在流行的各种娱乐文化中,茶文化、玉文化、狎妓文化在宋代都发展到了顶峰,在知识精英那里玩流行文化就是时尚,就是潮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就是对官僚士子糜烂生活的形象概括。

  即便是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宗旨的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熹,表面上道貌岸然,家里却是三妻四妾,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知识分子不再关心国家民族而是醉生梦死享乐至上,当然有利于统治者维持稳定。但也正是从颓靡思想文化的土壤里选拔出来的高学历官员从此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信仰,也没有了廉耻。

  玩弄权术,贪污腐败,甚至卖国投敌在他们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宰相正是其中的登峰造极者。

  第二政治特点;是实行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体制,聪明过头的皇帝与士大夫成员之间互相制衡,人浮于事,该管的事谁也不管,老百姓没官管,所以就自由了,但社会也失控了。

  宋朝政治一直腐败,由吏治腐败到全民腐败。

  [二]制度特点;

  宋代的政治体制是皇帝大权独揽,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宰相制度衰落的体制。表面上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分权不明确,谁也没权没责,仍是皇帝大权独揽。

  宋朝再次分割相权是废除丞相的前奏。北宋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故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就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局面,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被打破,唐末五代时期那种君弱臣强的局面在宋代不复存在。 宰相便是权利越来越小。

  宋朝治理效果,宋朝政治一直腐败,由吏治腐败到全民腐败,无能的皇帝与官员之间互相制衡,人浮于事,该管的事谁也不管,老百姓没官管,所以就自由了,这种自由,使民间创造力释放,又基于十国时留下较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因而宋代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最好业绩,显示出中华民族民间的智慧与创造力。

  至宋代开始,中华文明和文化就开始转折衰落,至南宋亡,中华文明和文化衰落的不成样子,史家有;“崖山之后,己无中华”一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

  [三[宋朝的两面性;

  1、宋代的政治体制是皇帝大权独揽,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宰相制度衰落的体制。表面上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分权不明确,谁也没权没责,仍是皇帝大权独揽。

  2、它的经济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胜过汉唐。

  3、它的科学成就是最为辉煌的。

  4、它的思想是最活跃的,出现了一大批学者与学派。

  5、它的教育是很发达的,除官学外,出现了大批民办的书院。

  6、它的科举制度是先进的,开科取士人数是唐代的二、三十倍。

  我们先来看看大宋的繁华。

  宋朝也搞城市化,不过是简单的以街巷制取代里坊制。

  在唐代的城市格局为里坊制,坊制就是把皇族居住区和政府机关与居民区分开。每个区域都隔开。人们就在一个个独门小院里安然而居。

  到了宋朝,人们开始在大街开店摆摊、经营买卖,坊墙被推倒,居民区与市场混在一起,即为街巷制。

  宋朝坊墙倒塌之后,商业空间更加广阔,无处不在,时间上也打破了宵禁的限制,北宋出现了夜市。

  有了夜市也就有了夜生活。大宋夜生活的主题是享乐,一般的酒楼有吹箫、弹琴、歌唱、散耍的人伴奏助兴;规模较大的酒楼则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的娱乐场所,这些酒楼为了吸引顾客、笼络客人,会招聘很多女技师(妓女)……

  宛如现代的夜总会。这些妓女的作用主要是使酒楼的气氛更加活跃,酒楼用这种手段使酒楼内充满歌舞欢笑之声,以娱乐的方式吸引顾客的到来,以致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的天气里,客人也不会减少。

  到轻佻的宋徽宗当了皇帝,实在抵御不住市井夜生活的诱惑,竟然置六宫粉黛于不顾,和心腹太监翻墙跑到宫外去嫖妓。

  宋朝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而且分工细化。

  比如宋人笔记记载有一个鎚石莲的行业,就是剥莲子,从事这一行业的有数十家,每年鎚莲数百车,把剥好的莲子卖给水果行或药铺,以此为生。

  在宋朝文化产品也是一个行业,诗歌、酸文等都可以专门出售。

  东京的夜市就有秀才卖诗,市民出题目买诗,有时还会指定韵脚,一般30文左右一首。

  临安夜市有李济卖酸文,张人卖扇子。酸文难度比诗还大,根据随时发生的事情,顷刻成文,并要求诙谐调侃;卖扇子一般按顾客要求画一些山水画。

  宋朝简直是全民经商,连和尚都卖肉。比现在万众创业更厉害。

  在东京最大的寺院相国寺,是有名的集贸市场,其中庭两院即可容上万人做生意。寺内的和尚办了一个专门经营猪肉生意的“烧猪院”,和尚惠明还成了名闻京城、专门烹调肉类菜肴的大厨师。

  宋朝人大多也喜欢出去旅游,旅游也成为专门产业。还有旅游指南叫做《朝京里程图》,就像今天的导游图,在驿路上的商店里出售。

  宋朝也有各种节日,比如牡丹节。大部分来旅游的人目的地都是帝都,也就是宋朝的开封。现在开封还有菊花节。

  宋代民间手工业的技艺十分高超。

  还有辉煌科技。有宋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到了它自身发展的最高峰。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外传,对中国以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宋代天文仪器的制造、历法的编修等都走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东京的水运仪象台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天文仪器。

  此外,地图绘制、医学理论、农业科学,

  以及纺织、建筑、矿冶、制瓷、造船、水利等技术部门也都有长足的进步。

  既然宋朝这么厉害?为什么后来被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外族部落给灭了?

  宋朝大多数皇帝抛弃了应承担的守土的责任,只顾自己享乐,把守土治国责任推给文臣,又不充分授权文臣,真有能力的文臣也无法发挥,只有奸相投皇帝所好,因此,宋朝盛产奸相,宋朝大部分文官也都很无能,忙于争权夺位。

  宋朝科举制度是发达的,开科取士人数是唐代的二、三十倍。 是因为宋朝皇帝为了赵家的江山牢固,直接增加官员数量。结果是宋代确实没有出现威胁皇位的大臣,可皇帝也没坐稳位子,被外族人打下来了。

  宋朝的教育是很失败的,虽然当时出现了大批民办的书院。好的教育应该教育出来优秀的人,当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这些人可以担当起责任。

  可是,敌军来的时候,没有几个像样的忠臣烈士,基本都是望风而逃。

  只顾自己享乐的皇帝与官员之间互相制衡,人浮于事,该管的事谁也不管,老百姓没官管,所以就自由了,但社会也失控了。

  于是出现了侵街现象,到处是摆摊、开店的商人。也就是上面街巷出现的原因,它的出现不是因为政府主导,是因为政府的无能。

  街巷制就是这样取代里坊制的,商业也跟着繁荣起来。

  这种繁华是致命的,宋代的疆域很小,周边无日不打仗,前方战火纷飞的时候,后方却无日不在醉生梦死地享乐。

  在宋以前的唐代,汉代,中国文化是扩张的,进取的,清明的,在这种积极的文化中获得的繁华是民族精神健康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曾经号称“强汉盛唐”,那个时候的人民是进取的、质朴的,没有那么夸张的享乐,繁华是伴着土地、疆域、资源总体的增加而来的。

  而宋代在国土萎缩、四面楚歌、每天挨打的情况下,还能醉生梦死,中国文化由此走向了内敛衰落,失去了创造力,中国健康向上、张扬的东西没有了。

  宋朝亡国说明,要想一个国家,民族灭亡,其实很简单,只要道德沦丧,官腐民败,很快就会亡国,不仅中国如此,西方罗马帝国也是从元老院腐败导致灭亡。

  唐朝贞观之治说明,要想一个国家兴盛特别艰难,帝王首先要管好自己,中国800多个皇帝,只出了一个唐太宗。

  孔子倡导以德治国,多么有远见,德不配位遭致灭亡的帝王太多了。

  老子日;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什么是正?正就是政治清明,贞观之治就是典范。

  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真是了不起!

  “程朱理学”和法家,在明朝,清朝时期大行其道。由于明清帝王的家学渊源无根底或简陋,皇家对文化阶层和汉人始终恐惧和仇恨,以至于清朝后期,儒家和诸子学说已经被执政者篡改的面目全非,成为了统治者压迫百姓的美丽借口和文化扼杀的理想工具。

  五,明末清初产生的“朴学”,继承了孔子原始儒学的初心,成为晚清“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的主要思想来源。

  “朴学”其代表人物有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 “朴学”影响了魏源, 龚自珍,林则徐, 梁启操,康有为,章太炎 孙中山及众多变法维新人士及革命志士。[“ 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另一个思想来源则是近代西方思想]

  “朴学”三位大家,都生活在明末清初,都反清朝,人生不得志,将理想寄入学术写作之中,决不向现实屈服,这与孔子当年坚守理想,周游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人生境遇何等相似!

  因此, “朴学”才继承了孔子原始儒家“初心”和道家的“初心” 。

  结语;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是应肯定,发扬光大的,从汉代董仲舒开始偏离,到宋代“程朱理学”背离儒家“初心”,直至明朝,清朝,“程朱理学”这一派儒家衰落至谷底。

  这一派“儒家思想”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万恶的“封建礼教”了,成为“吃人礼教”,成为了“皇权专制社会” 统治者为富不仁、欺压良善、泯灭人性、摧残文化的御用工具。

  另一派儒家是明末清初产生的“朴学”,继承了孔子原始儒学的初心,成为晚清“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的主要思想来源,推动了“”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朴学” 和道家的“初心”是中国版“文艺复兴”, “朴学” 和道家的“初心” 是中国版“思想启蒙”,

  但要指出,中国不会自发产生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这是由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哲学观,价值观决定的。[有兴趣的朋友,可参看笔者文章, 《中西文化与哲学的比较看易经》一文,搜索即可]

  我们应该回归儒家“初心”, 道家的“初心”,继承“朴学” 的思想精神,恢复孔子原始儒家本来面目,让儒家“初心” 和道家的“初心”传下去。

  作于2020年2月4日 转载须经作者许可

  更多精彩文章,关注作者公众号:zz19551130 历史和国学的独立思考[用搜狗搜索]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