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45 0

文·段宏刚

诗人贾岛(779年——843年)某天打算去长安城外的月归寺,拜访一位俗名叫李凝的僧人朋友,不料来到朋友家门口时天色已黑,万籁俱寂,他的敲门声惊起了门前树上的小鸟。连着敲了三下,仍不见朋友出来开门,贾岛想着朋友可能不在家。

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贾岛在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贾岛是中唐有名的“苦吟诗人”,世称“诗奴”,他写诗时喜欢苦心推敲,对每一句诗,甚至每一个字词都要反复锤炼,直到自己再无法改动才肯罢休。

《题李凝幽居》同样是一首苦吟之作,全诗语言质朴凝练,没有什么典故,写的都是闲居、草径、荒园、宿鸟、大树、木桥、野色、石头等司空见惯的景物,却道出了一种清幽、娴静的韵味,让人心生向往。

贾岛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跟他自己的心境,或者说境界有很大关系。他曾经做了14年僧人,才能有此境界。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贾岛因为家境贫寒,生活难以为继,9岁就在老家范阳(今河北涿州)的一座小庙里出家为僧。22岁离开范阳,入驻洛阳龙门香山寺,之后,又入驻长安青龙寺。在此期间,偶然结识了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的韩愈,给其写了一首诗,才华被其赏识,被劝还俗,从此开始用功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后来,直到43岁,贾岛总算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却因为性格耿直,仕途之路一直不顺,一生处在穷困潦倒中。

写《题李凝幽居》时,贾岛大约30岁左右,已经还俗数年,诗中却透露着一股超尘出俗的禅意,明明是他敲门,他却说“僧敲月下门”,对自己曾经的僧人身份总是念念不忘。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当然,《题李凝幽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无疑就是创造了 “推敲典故”,被后人传为美谈。

相传,贾岛当时在写“僧敲月下门”这句诗时,最初想用“推”字,但又觉得不恰当,又想用“敲”字。他反反复复地琢磨“推”字和“敲”字哪个更好,一时拿不定主意。此后,只要有空,他就在脑子里思考这个问题。某天,他骑着毛驴进京,脑子里仍然在想“推敲”,并且一边想一边打着手势做推和敲的动作,路人看到他都觉得他的脑子有问题。他这个专注而滑稽的动作正好被韩愈也看到了,韩愈询问完,便说:还是用“敲”字好。韩愈当时是京兆尹,又是文坛领袖,说话分量十足,于是,贾岛便听从了韩愈的建议。

韩愈之所以建议用“敲”,依我之见,有两个原因。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其一,“敲”字比“推”字显得更有礼貌。

去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家里有没有人,敲门是最基本的礼节,如果不去敲门而直接推门而入的话,会让人觉得无礼和冒失,甚至讨人嫌。韩愈是大儒,对儒家的“不学礼无以立”很推崇,对别人他自然也是这样倡导和要求了。

其二,“敲”与“推”想比,更能取得“以动衬静”的效果。

推无声敲有声,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如果偶然响起几声敲门声,即刻会刺破深沉的夜,从而达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南北朝诗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一诗里写道: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说明动静从来都是一体的,有动衬托的静,才会静得更深沉,更有趣味,能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捕捉到许多微妙而生动的东西。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自唐朝之后,许多诗人和学者对“推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扬“敲”贬“推”,或者扬“推”贬“敲”的人基本上势均力敌。

其中,扬“推”贬“敲”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

他在《姜斋诗话》里说道: “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王夫子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韩愈和贾岛,认为贾岛写诗,韩愈没有资格替人家拍板,贾岛想用“推”还是“敲”,应该由自己的直觉来决定。贾岛没有主见,自己作诗却把审定权交给韩愈,难道是因为韩愈的官大、威望高?官大的人不一定学问就大。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另一位扬“推”贬“敲”的代表人物是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曾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认为用“推”比用“敲”更好。

朱光潜认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推”字显得鲁莽,“敲”字更温暖,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但是,结合全诗的意境来看,“推”字用在这里更恰当。

“僧敲月下门”里的“僧”字,到底是指贾岛本人还是李凝?到现在众说纷纭,并不统一。若是李凝,他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小小的月归寺,进出门都是把门虚掩着。这天夜里他或许出门赏月来了,赏月归来,进门时当然是“推”了,“敲”给谁听?

贾岛“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年,两位大学者建议用“推”,理由可信

如果“僧”指的是贾岛,他可能不止一次地拜访过李凝,跟李凝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他乘月夜访友,知道朋友这时已经休息,不忍心敲门打扰朋友,于是,就索性推门而入。况且,在寂静的夜里如果敲门的话,会惊起宿鸟,这又会增添不必要的纷扰。

贾岛曾经做过14年的僧人,境界不是常人能比,他是一位六根清净之人,心中本无一物。他在月夜来到朋友门前,心无杂念,什么也不考虑推门而入,这是最自然、最本能的反应,也符合一名僧人的境界。如果是“敲”,那是俗人才做的事情。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