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31 0

无论古今,在治国理政方面不能单纯地倚靠既定的制度和规则,尤其是在古代社会,

在那个存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等级社会之中,若是单纯凭借严酷的法律来约束庞大的社会底层人民,无疑是难以实现的,他们需要一个主流的指导思想来治理国家。

中国社会许多政权建立未获成功的原因都是没有适宜它的指导思想,思想上没有健全注定在行动上难以成功。早在先秦时期就文思泉涌,出现了许多主流的治国思想,并且各具特点,提供当时的君主们选择。

按当时社会的具体环境来看,儒家这种以“仁”治国的思想很难得到支持,毕竟在秦朝统一之前,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后续的七雄并立,都离不开大动干戈,大肆用兵,所以兵家治国思想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它都有哪些特点能?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一、兵家思想脱颖而出

1.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当时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并未实现社会上的完全统一,导致在春秋五霸确立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时期,各个国家为了扩充势力和地盘不断进行改革和对外战争。

早在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在经济方面鼓励耕作,致使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思想上也有一定的进步,文化方面,私学不断兴起和普及,这一点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基于此类情况,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知识渊博的学者,根据自己所在阶级的利益对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事物和现象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将这些解释和判断形成书籍。

随着这种情况不断发展成熟,根据思想观念的不同逐渐形成许多个派别,派别中的领导人广收门徒,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多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并存难免会产生对立和矛盾的观点。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但各学派中的信奉者总是坚信自己的观点并想尽一切办法对其进行维护和佐证,甚至为了促进自己的思想立足,从其他人观点出发提出质疑,相互争论不休,这就是最早期的百家争鸣现象。

进入战国之后,诸子百家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七国对峙的局面刚刚形成,各个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因此,诸子百家的主要精力开始偏向当时分国家政治和经济变革。

为了让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自己在国家政治方面的建议,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开始周游列国,四处拜访,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有重要人物巡游四方,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虽然这些思想传播广泛,真正能被当时统治者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思想非常有限,“兵家”就是其中的一种。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2.兵家思想的出现

所谓“兵家”是当时社会中战略家和军事家的合称,战争与对峙是当时社会的常态,早从原始社会开始,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私有财产冲突不断,奴隶制社会之后,夏商周三朝无一不是因为战争而建立和覆灭。

后来分裂时期的东周,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战争都十分常见,在百家争鸣现象向军政方面转型之后,兵家这种以军事家和战略家为主体的门派无疑是最受欢迎的。

因为兵家早期的主要思想就是对战争的考量,他们主要阐述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宏观上把控战争,掌握全局,其中的代表人物孙膑,孙武等都是战略研究的集大成者,其根据思想和军事理解所撰写的兵法也一直被后人传承。

3.兵家思想转向治国理政

我们常说政治是战争的继续,战国时期,随着七个国家各自疯狂的扩军备战,兵家思想也开始由军事逐渐涉及到了治国理政方面,主张知兵要达道,通过改革的方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此类代表人物如吴起,商鞅,各自进行了国家的变法改革。由于这两国的显著成就,多数国家都开始将原本兵家的“作战理论”逐渐转型,运用到国家治理方面,那么,原本用于开疆拓土的思想若是结合到了政治,会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二、兵家思想的治国特点

1.强调文德与武力兼备

兵家思想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内外兼修,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桎梏,首次将军政结合,不再只单纯强调政治或军事,而是将两者联系起来,将政治家与军事家两种职业相结合。

以当时的吴起为例,他在战争方面的能力只强不弱,但从来不单纯只着眼于战争,早年的吴起首先就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只不过由于年少轻狂用错了方法,家财散尽不说还引来了一众人的嘲笑,吴起一怒之下将这些人尽数杀光。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此后吴起被迫出逃,期间学习并接受了儒家仁德的观点,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吴起在不得已之下只能继续通过军事建树实现政治抱负,所以来到魏国,但由于战功显著被群臣猜忌,吴起不得不弃魏来楚,这一次他并没有着手于战争。

到了楚国之后,他向君王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并在其支持下对政治,军事多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是军政相结合的典范,在推动了楚国政治转型的同时强化了其军事实力,由此可见兵家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2.全局观念与和平为主

兵家的治国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强调和平下的全局观念,所谓全局观念,乃是来自于军事家的战略思想,而作为军事家,但兵家在治国中也并不提倡一味的进行战争,他们也清楚连年战争的危害,所以主张以和平为主。

治国中的全局观,是指从国家发展的宏观立场进行思考,即根据目前国家的发展状况进行战争的宏观考虑,无论是战争开始还是战争过程中,都要结合国家的政治现状经济现状从全局出发,决定战争的方式,这一点一直延续了整个战争历史。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就很好地展现了兵家战争的全局观,粮草问题一直是诸葛亮的当务之急,最初的时候,诸葛亮是选择到达北方之后再进行粮草种植和收割,但是很快丢失了街亭这块粮草中转地。

伴随而来的是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多方面挫败,此时的诸葛亮从全局出发,首先变革了军事方面,将囤积粮食改为运送粮草,其次从制度方面,允许女性参加到运粮工作之中。

这次全局出发的军政变化虽然没有奠定最终的胜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蜀国目前的军事窘境。

3.独特的务实性

兵家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强调实践,这也是兵家在治国理政之中最优于其他思想的地方,由于军事方面的原因,兵家主张“实践”,无论是在政治决策方面,还是军事手段方面,究竟其适不适用,都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这个特点是当时诸多思想所不具有的,比如最典型的儒家思想,它只是一味强调“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却不知道这些主张,在当时那个动乱的社会背景之下压根就不适用,要想不被吞并,就必须进行战争和反抗。

再者,无论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承认所谓的“民贵君轻”,尤其是对于君王来说,那就是统治阶级中的最高层,绝不会同意与庶民平齐。

其次,儒家思想不主张严刑峻法,而是提倡道德约束,这无疑又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大肆宣扬道德上的最高标准,这无疑是走不通的。

所以这种脱离实际并且过度理想化的思想才不被接受,还在秦始皇时期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手段来打击这种思想,由此可见兵家实践的重要性。

浅谈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特点

4.早期的辩证思想

这一点主要是强调兵家治国的灵活性,所谓辩证,即从多个方面看问题,这种辩证思维早在军事方面就有所体现,比如战争中常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灵活变通的方法有助于抓住战机,扭转局面。

这种思维也被赋予在兵家的治国思想之中,文武的集合,礼法的集合,赏罚之间的结合,都是在辩证思维的影响下多方面考虑的结果,正所谓张弛有度,灵活变通,多方面考虑就是如此,所以能够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总结

从总体来看,全局观念是兵家治国的大前提,其次,忌讳纸上谈兵,追求实践你,主张内外兼修,刚柔并重,最后,辩证思想的出现能够让这些特点紧紧结合在一起,简言之,兵家治国的方式已经拥有了早期的哲学雏形,可以说是非常先进。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