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代代相传,关铃打虎,轻松写意,为何不见后人提及?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77 0

历史上的‘打虎英雄’极少,以《三国志》为例,能打虎的也就只有典韦和曹彰,一个是“逐虎过涧”,一个是“力格猛兽”,至于孙礼斩虎,全仗着宝剑之利,与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焉。除此三人,就无人的战绩是与老虎有关的。吕布、关张赵之流,全凭演义吹捧而来,他们的勇绩能记载于史册的其实非常少见,尤其是大吼大叫的张翼德,除了断桥上的那一声巨吼,以及在后期对战张郃时取得一点局部战斗的胜利之外,就乏善可陈了。

但那一次局部战斗,张郃虽然战败,却被曹操升了职,由此可见这是一场无关痛痒的战斗,甚至可以说就是曹操的授意,张郃有佯败于张飞的嫌疑。

离开了历史,谈演义小说的话,打虎就是稀松平常之事,不足为好汉光宠了。

武松打虎,代代相传,关铃打虎,轻松写意,为何不见后人提及?

《残唐五代史》、《隋唐演义》、《说岳全传》都有记载好汉们打虎的故事,读起来轻松写意,让我们感觉老虎不过乃尔,只要是条汉子,就可以打死老虎。

那段时间深受演义小说的影响,小编也曾计划着去深山老林碰碰运气,如果碰到华南虎,看小编如何大显神威,手脚并用,将老虎打趴在地,进而名声大噪。但是计划归计划,后来忙于工作恋爱的事情,计划就被搁浅下来了。未来完成打虎壮举,以扬我国威,小编一直深感遗憾。

从演义小说的描写来看,打虎真的不是难事,看看《说岳全传》的关铃,眼见老虎扑来,关铃气定神闲,轻轻一笑,哗啦一下,就闪身于老虎的屁股后面,呐一声喊,就按住了老虎的顶花皮,用力往山下一掼,老虎就被摔死了。

武松打虎,代代相传,关铃打虎,轻松写意,为何不见后人提及?

山下的岳云见了,也是不慌不忙,他将老虎的尸体拦腰一把抱起,往山上扔去,关铃接住,又复往山下扔去,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扔来扔去,非常好玩。之后两人因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水浒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却能够经久不衰,妇孺皆知,就连武松自己也以此自衿,好像打虎很了不起的似的。而水浒的武松也的确是因为打虎而成名的,还因为得了个都头的美差,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打虎还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当我们把武松打虎和关铃打虎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就很尴尬了,武松打虎,拼尽全力,九死一生,最后虽然打死了老虎,也是两败俱伤,可见武松打虎凶险异常,困难重重,远不如关铃打虎那么轻松自在,但是读者只记住了武松打虎,代代相传,甚至还被写进了中小学生的语文教科书,而关铃打虎,知者甚少,也很少有人提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武松打虎,代代相传,关铃打虎,轻松写意,为何不见后人提及?

首先,从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重视程度来看,《水浒传》贵为四大名著之一,知名度和影响力摆在那里,水浒传的故事大部分名闻遐迩,而《说岳全传》的故事,除了像小编这样的老书虫,实在乏人问津了。

第二,武松是《水浒传》的主角之一,水浒最著名的武十回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他一人展开故事情节的,而《说岳全传》的关铃直到中后期出现,托名为关胜之子,也就是克隆关胜而来,是个平面化的人物,并无自己的人格魅力可言。

第三,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施耐庵的神来之笔,故事写得环环相扣,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又没有离谱得太远,仿佛历历在目,更容易令人接受,而其他演义小说的作者,基本全是胡来,说好的老虎,三两下被解决了,比打人还轻松,就未免太离谱了吧?太离谱的故事是很难流传下去的吧?

第四,就故事的精彩程度而言,与武松打虎相比,关铃打虎写得太过轻描淡写了,也不够引人入胜,是很难令人折服的,只能够当个不起眼的插曲来看。

武松打虎,代代相传,关铃打虎,轻松写意,为何不见后人提及?

而武松打虎,却是实实在在的好文,从一开始的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再到后来的环境变化,以及武松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一串描写下来,令人感同身受。尤其是武松既害怕面对老虎,又担心回去被人耻笑,丢了好汉的面子,这种矛盾的心思最能反应人性的微妙,读来令人拍案叫绝了。

文学,归根结底,就是人学,因为有着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突出的人物,文学作品才算成功,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做到了这一点,这就使的他笔下的英雄人物武松特别出彩,使武松的打虎故事,异常出色,而与之相比,《说岳全传》以及关铃打虎的故事,就显得黯然失色,乏人问津了。

那么您怎么看呢?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