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家孩子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写不好作文?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58 0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不足,因此,阅读帮助他们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读了不少书,摘抄本上也写满了好词好句,依然写不好作文的孩子可不在少数。

看了许多书却写不好作文,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哪里?从“阅读”到“写作”,中间还需要迈过哪些坎?一起来看看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原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老师高庆,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读什么?怎么读?很重要

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还能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等他们掌握了写作文的基本技巧之后,这些积累就会转变成很强的写作能力。

可为何有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转变成写作能力呢?高庆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孩子看的是什么书;另一方面,了解孩子在读一些需要精度的书时,是否是深度阅读。

孩子们读书,大多更偏爱侦探类和冒险类的书籍。这类书籍的故事情节有趣、离奇,能满足孩子较重的猎奇心。可孩子在快速阅读这类书籍的同时,往往会而忽略文字的表达。

更多需要精读的书,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把书读“厚”。如果孩子还是把这类书当作消遣类的书,采取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看完就忘,对孩子的写作帮助就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阅读但并不完全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对书里的内容、文章蕴含的思想等,并没有真正理解,更没有进行思考、加工和过滤,读完很难有什么收获。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往往会认为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随时进行圈点、勾画、批注,把精美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把自己的感想、启发记录到笔记本上,甚至每读完一本书都会让孩子写读后感。

首先,我们得承认“查字典、批注、摘抄、写读后感”都不是坏事。孩子如果遇到生僻字能主动查字典,说明他的自我监控能力非常强;孩子如果看到好词好句能主动摘录,说明他希望不断积累精彩的词句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孩子如果积极主动批注、写读后感,说明他已经初具解释和评价能力,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机械僵化地用“查字典、摘录、批注、写读后感”等形式辅助阅读,其实是高强度的、超负荷的阅读练习,可能会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

怎么办呢?

以“摘录”为例,如果孩子摘抄一个词,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词,也不是为了想把这个词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做的意义其实并不大。

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如果孩子抵触、厌倦,建议就减少频率,或者换一种说法。例如“用荧光笔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替代“摘抄写作时用得上的词语”;“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集中抄写到某一处,等读完后再集中查字典”替代“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字都查字典”……

高庆老师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学会把摘录下来的词/句/段,与日常生活当中的场景关联起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动笔和动口的好习惯,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摘录”。

例如孩子摘抄了一个成语叫“津津有味”,家长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尝试用这个词去描述自己身边的生活场景。这样做会加深孩子对“津津有味”的理解与运用。

从多读到会用

家长可以做这些引导

在孩子从阅读到写作,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家长起着很大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早期更多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在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沟通以活跃孩子的思维。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这两种表达训练的思维模式,和我们去‘读’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它们所启动的大脑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也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去刺激孩子在‘表达输出’这块的思维,让这块的思维更灵活。”高庆老师说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探讨时,不要把自己扮作老师,提一些充满检测、考察味道的问题。比如孩子读《西游记》,如果家长一上来就让孩子复述情节,说出背后寓意,孩子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反感和拒绝,连带着对继续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可能都没有了。

如果家长问的问题,都是一些能激发孩子讨论欲望的,孩子就可来劲了。例如:西天取经为什么那么费劲要走十万八千里,孙悟空背着唐僧一个跟斗飞过去不行吗?为什么只要孙悟空不在唐僧身边,唐僧就会被妖怪抓走?

另外,在和孩子沟通时,要让孩子觉得你很认真地在和他讨论,并且十分重视他的观点与看法,而不是在敷衍他。孩子如果说得不流畅,也请多鼓励他,慢慢引导,陪孩子一起梳理。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在和孩子讨论和沟通所阅读的书时,可以尝试引导他们从“写作者”的角度去阅读。例如在阅读时多问问自己:作者为什么选这个词语来形容?为什么要这样开头?修辞手法有什么特色?这就是“写作者”的阅读视角。

但这种“阅读视角”不是天生就有的,有的是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出来的;而大部分则是从持之以恒的练习中得来的。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阅历和理解能力暂时还无法直接转变成“写作者”的阅读视角,但他们可以去仿写。

仿写优秀作品的句式、表达、结构特点、好词好句,逐渐去摸索和积累一些好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其中,读写结合就是一个易于长期实践的方法。

孩子学课文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习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习课文的写法。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孩子可以模仿这种写作结构,用这些词去描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这种读与写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学会“连词成段”

擅用“错别字诊断书”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谈及写作文有无秘诀时,他说了十三个字:“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大意是说:要想写好作文,一个是要多读,另外一个就是要多写。只多读,远远不够,还要多写才成。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于晓冰老师给家长建议: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多写、多练的不一定是看图写话类的练习,更多的是写字本身。如果孩子的写字能力没有跟上,等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写作文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让他一次写两三百字,他就会觉得特别痛苦。

小学中段的孩子,家长平时可以让孩子多多练习“连词成段”。从学过的一篇课文当中,选择3-5个词语让孩子连成一段话。最开始,没有病句就可以,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孩子会越写越有趣味,越写越能找到相应的规律,不断写下去,才有相应的提高。

等孩子到了小学高段,如果孩子写作文经常有错别字,容易把某两个字弄混淆,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尝试做“错别字诊断书”。

错别字诊断书需要孩子从形音意等方面,对某几个字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比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句,孩子经常把“滩”字写成“摊”,就让他去分析一下“滩”和“摊”的区别在哪,要看到相同的点,也要看到不同的点,同时还要结合一些经典的古诗、语句等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可以借助字典、课本。

等孩子分析完成以后,下次再遇到,这两个字可能就不会出错了,也会更准确地运用。而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去抄写3遍、5遍,这些属于机械记忆,而机械记忆是十分容易忘记的,只有真正的理解以后,才不会忘记。

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去坚持。如果能够把以上几个方面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相信孩子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的。

标签: 描写人物的作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