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成实外教育集团开展了以“初高中同课异构”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边城》整本书阅读的初高中教学,旨在“品边城之美,悟生活之理”,体现学段差异,探索初高中语文衔接的可能性。
一
初中组王宇鏐老师——《边城,一次寻美之旅》
王老师的课堂,将《边城》与《桃花源记》相联系,设计了走进“桃源”、胜似“桃源”、走出“桃源”的三项任务。
首先用题目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品读《边城》中环境描写的美感,感受湘西边境小山城茶峒别样的风土人情,体悟那令人神往的人物美、人情美、人性美。
然后由《边城》不那么完美的人物塑造和不那么圆满的故事结局引入,让学生学会接纳《边城》中恰如其分、美与遗憾共存的、普通的、真实的人事哀乐的不完美。
最后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之美”,启示学生在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要坚强面对。
教学设计中边城茶峒“胜似桃源”的部分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充当“渔人”的角色,在茶峒小山城展开一场寻美之旅。理解沈从文通过环境与人物,传递了一种“优美、自然、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对人性美的赞颂。
二
高中组伍周老师——从沈从文的《边城》与鲁迅的作品中探寻塑造人性的不同路径
伍老师以沈从文《边城》中的美为出发点,带领学生重点去挖掘字里行间体现人性美。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般的至美边城,又将其与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中鲁镇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比中求异,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鲁镇还是边城,无论是“摧毁”还是“建造”,他们都是为了塑造健康的社会、健全的人格、优美的人性,从而引出新时代的学生,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本课的亮点在于比较阅读,这是贯穿本堂课的重要思路,也是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读自赏,各抒己见,让思维碰撞,让学生展示,让孩子在文学的殿堂里体会到了单纯的快乐与美好。
三
评课发言
实外西区语文教研组长李建春老师
李建春老师就“教学内容选择”进行评课发言。他指出,探索初高中差异,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引出思考衔接的可能性。
初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参考。而围绕小说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跨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大视野、多角度地去分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坚定其蓬勃的生命力,弘扬并传承,开阔文化视野,最后能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
新津成外张永娟校长
张永娟校长就“学习任务群建立与效果”进行评课发言。她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建立,二是《边城》课堂实践的效果。
根据对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语文学习任务群主要体现在任务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上,义务教育段语文要注重内容组织和呈现形式。
张校长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现实意义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追求。
任务是学习任务群课程价值的基石,群是任务组织的纽带,要注重初高中文学类教学维度的差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综合素质。
实外高中刘若冰老师就“教学价值体现”进行评课发言
刘老师将2022新课标与十年前的课标进行对比,提出义务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2新课标明确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刘老师提出,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面对知识和解读文本的思维方式也要发生转变,构建语文学习单元,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成为终身学习者。
四
活动点评
龙祖元部长点评
潘明霞部长点评
潘部长认为,两位老师分别从直觉思维和情感角度切入,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和递归思维。
整本书的阅读,融贯式的阅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式可以多样,思考的角度可以多变。
五
两位部长为授课教师颁发证书
六
“共教共研,向阳而生”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七
与会教师合影留恋
卷书传韵琢美玉,一课承德育英才。
一场“跨界”思维的碰撞,看到完美,接纳不完美,以沈从文涓涓细流的方式去洁净生活的污浊。
微信号|lxjczzx888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