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盛开,秋日漫漫——之江实验《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13 0

秋日正浓,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金桂散发着浓浓清香,簌簌飘落的黄叶沙沙作响,成熟的麦子安静等待收割,清风拂过江面微微荡漾……这些都勾勒出了独属于秋的景致。还有,秋天的那份深情——史铁生执笔而写的《秋天的怀念》。

今天,小编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个宝藏教研组——杭州市之江实验教育集团语文组。

来跟着我直击现场,加入《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沉浸式感受三堂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秋日佳课吧!

01

菊花盛开,秋日漫漫——之江实验《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寇笑歌老师以“走进那时的我”“抓住细节,感悟母爱”“聚焦现在的我,体悟情思”三个大环节切入,逐步引导学生在熟悉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细节描写的语段,深入而细致地品读史铁生作品语言背后的意蕴。

寇老师引导学生对“暴怒无常、突然、猛、砸碎”等关键词进行分析,而后关注史铁生发泄时的情境,从而在品析中走进“那时的我”。背景资料的适时补充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更深处。

而史铁生将这一切的坏情绪都给到了母亲身上。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又是一份怎样的母爱?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分工有序的小组讨论活动,在观点碰撞中落实朗读与赏析等知识。

菊花盛开,秋日漫漫——之江实验《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而“现在的我”又有怎样的体会呢?老师引导学生们精读以下两段话,体会史铁生的深切感受。是后悔,是自责,是无可奈何的阴阳两隔,是永远的怀念。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在齐读文章结尾段的朗读声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史铁生的“懂得”,深刻理解了母亲“好好儿活”的深意,也为史铁生的精神力量所深深鼓舞。

最后,老师想让同学们弥补这一份内心的遗憾,布置了如下作业: 又是秋天,史铁生终于在妹妹的陪伴下来北海看花了,但是母亲已经不在人世,如果你是史铁生,看着这烂漫的花海,你会对逝去的母亲说些什么?(200字左右)

02

徐凌洁老师出示了预习任务单,并以“你认为史铁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体会“突然瘫痪,前后对比的巨大心理落差”,因此建立好文本阅读与理解的情感基点。

菊花盛开,秋日漫漫——之江实验《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颁奖词却如此评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如此充满矛盾的一生,是谁一路托举他站立起来的?带着这个疑问,徐老师引领学生们进入课堂。

初读文章,对话蕴情。徐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们在人物对话中感受真情。在史铁生与母亲的两次对话中体会史铁生绝望、愤怒的心理,也在细微的变化中感受母爱的细致、耐心、包容、不懈、乐观。

菊花盛开,秋日漫漫——之江实验《秋天的怀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接着,徐老师聚焦史铁生,着力分析其情感。精读文章,细微含情,要求小组合作,寻找能体现儿子对母亲情感的细节或词语,并按要求分享。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我”找到出路了吗?我走出房间,感受寄托着热烈母爱的花儿,感受着新生的生命。

最后,徐老师进行了课堂拓展,通过人物补白的设计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史铁生的成长变化,联结学生与文本间的情感。课堂尾声,徐老师呈现了《病隙碎笔》的选文,更是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03

课堂伊始,徐才良老师设计了“母亲( )我”的填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浸润文本,寻找细枝末节的字词关键,将内容概括、品鉴赏析、情感探究等要素兼容其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机会。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爱、帮、关心、照顾、心疼、忍受、理解。

学生们围绕“爱”这个词,从文章中找寻到丰富的证据:面对绝望的儿子,母亲“扑、抓”;在临终前,母亲心中依旧挂念孩子们;母亲总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为了照顾儿子而放弃心爱的花。

徐老师抓住教学契机,顺势提问:为什么母亲如此执着地邀请“我”看花呢?在学生的讨论与老师的逐步引导中,教师介入“移情”的知识——将我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使死物生命化;将外物特点吸收进我,使物我统一。继而举出丰富的例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而后,徐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母亲( )我,我却( )母亲。徐老师结合有关的三个语段,“我却一直都不知道”“没想到”“绝没想到”“别人告诉我”等词可以看出明明是一起生活的家人,“我”却漠不关心,仅仅是是在索取而不知回报,被突然的瘫痪冲昏头脑,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却不知道母亲承受双倍的痛苦……

至此,徐老师提出“爱的错位”的知识,并出示《我与地坛》的文段,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与体会错位之挚痛。

徐老师以“错位”为探究主题,实践群文阅读,关联了《风筝》和《老海棠树》,引导学生在文本的拓展阅读与勾连整合中体会“错位”的艺术手法之巧妙,达到学生感性体悟与理性认知的互助提升。

在同课异构的评课研讨会上,老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多角度切入评课,让教学思路尽情碰撞,呈现了一场精神的盛宴。减负增效的理念,双减等任务形势,聚焦新课标……我们努力打磨、锤炼、塑造优质的高效课堂,让灵动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这个收获的秋季,老师们带着金黄的硕果,满载而归。

END

END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