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课堂】谢秋霞:于细微处洞见伟大——《藤野先生》精读课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30 0

于细微处洞见伟大

——《藤野先生》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同类信息整合的方式,聚焦品味语言,体悟人物形象。

2.整合延读,感悟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导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伟大的鲁迅先生在其人生成长路上,遇见了一位影响一生且令其怀念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

1934年,日本出版商岩波书店的老板来上海拜访鲁迅先生,请求准许翻译鲁迅文集在日本出版。选定了两个译者,一个是鲁迅的学生增田涉,另一个是日本诗人佐藤春夫。鲁迅说文章你们来选就是了,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内,我希望借这个机会,找到藤野先生。

1935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鲁迅多次向岩波书店、增田涉和佐藤春夫打听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无所获。

二、概读,整合语言描写

(一)请同学们从文中寻找鲁迅先生执意要求将《藤野先生》入选文集并多次寻找他的依据。

请概括具体事件:

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实习 ④了解裹脚 ⑤临别叮嘱

(二)20 多年后,曾经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已经成为了大文豪,但藤野先生却依然活生生地站在鲁迅的心里,生动而立体,鲁迅先生用了什么最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呢?

预设: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师:鲁迅先生在刻画藤野先生时,主要刻画的是什么?

生:语言描写相对较多。

师:鲁迅曾说,在他的记忆中,他与藤野先生先生的七次谈话,句句话语铭记在心。请同学们圈画出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进行同类信息整合。

【语言描写类别】对于有引号的语言描写,我们称之为“明写”,对于没有引号的,如“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这样的语言,我们可称为“暗写”;另外还有藤野先生与鲁迅的“对话”描写,藤野先生一个人说话无需对话的“独白”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富有变化,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多姿。

第一次是藤野向100 多名学生介绍自己,

①“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第二次是帮助他修改讲稿,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写来么?”

③“拿来我看!”

④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以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第三次是具体指出笔记中血管位置的偏差,

⑤“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第四次是表示他敢于进行解剖的放心,

⑥“因为我听说中国人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第五次是问他关于缠足的事情,

⑦“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六次是对他放弃学医表示遗憾,

⑧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⑨“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第七次是希望他在离开之后能够保持联系。

⑩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三、细读,琢磨语言的妙处

1.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小组内选出其中的 2— 3句进行品析。

(小组内可设计分角色演读)

2.教师引领学生品析一处,其他交由学生品析。

如:①“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删减词语,句式比读】

【解析】可否修改为“我是藤野严九郎。”“就是”与第6段中“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相呼应,缓慢而坚定,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藤野先生的相关信息,暗含着“我就是那个你们相传的藤野先生,这就是真实的我,看到了吧”于幽默中感受到藤野先生的诚恳而严厉的 个性。

师:学生们了解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信息呢?

穿衣模胡,忘带领带,着旧外套,被人怀疑是扒手

这些消息是否属实呢?为下文刻画藤野先生,其实也是一种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聚焦虚词,关注标点】

③“拿来我看!”

④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以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解析】“!”的运用,表明了语气的严肃坚定,必须拿过来检查,不容商量,对于“弱国”学子学业的关心;聚集虚词的运用,凸显出了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且自始至终毫无民族歧视(与日本的爱国青年相比),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即使在鲁迅去世后,藤野先生在看到这篇文章时,也仅仅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且不愿向世人公布自己的身份。

⑥“因为我听说中国人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⑦“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解析】在此前,有一句话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鲁迅先生将“很高兴地”单独成句,可见藤野先生对我解剖实习的关心,以及从中国习俗文化出发,为我着想,“总算”“很”等副词,也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高度责任感。同时“总要”“才”“究竟”等副词,也展现了藤野先生对于骨学的兴趣与求实,加之前面的“叹息”一词,也透漏出对于中国女人裹脚的担忧。与文章第37段的直抒胸臆“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前后呼应。这对于处在异国、处处遭受白眼的鲁迅来说,无疑是一种值得一生怀念的温情;于学习中的种种细微处,透露出这一平凡教师的伟大。

⑧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⑨“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第七次是希望他在离开之后能够保持联系。

⑩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解析】在第⑧⑨句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藤野先生对于我放弃学习医学的惋惜与无奈,想要挽留和劝阻,但是又爱莫能助的无力感,同时他的叮嘱,仿佛父亲般呵护,叮嘱鲁迅时时告知他的状况。而鲁迅也没有让他失望,转向了比从事医学更伟大的事业,以笔杆子为武器,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观照人称,多用短句】

⑤“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可否修改为: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改好了,以后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解析】“你看”这一看似口语化的提示语,读来让人顿感亲切与温和,仿佛看到了藤野先生在耐心指导鲁迅先生的情景;句中多处运用了逗号,多处停顿,短句句式,让我们感受到藤野先生对于来自中国、缺乏日语交际能力的鲁迅先生的贴心顾及;多处“你”的运用,写出了藤野先生对于鲁迅的严格要求,以及用心引领。

在语言信息整合和品读的过程中,我们从细微处洞见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且学会了相关人物形象品析方法。

【总结】人物语言品析歌

一言一语总关情,善从细微品奥妙。

虚词运用可聚焦,同类整合显真情。

一标一点细细嚼,拳拳之心见分晓 。

多维对比不可少,前后语境要观照。

赞藤野先生

您作为一位平凡的教师,

于自己,总是不计小节,

生活简朴,不修边幅。

然而,

对待学术,您却专注执着,

一丝不苟,尊求事实;

对待学生,毫无民族歧视,

严格要求,诚恳热情。

于种种的细微关怀中,

我看见了您的

热心、耐心、细心、真心,

还有那滚烫的责任心

与博大的仁爱之心!

如此,我们也明白了鲁迅先生的用心记叙与苦心寻找,而且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也是值得的!

四、研读,洞见灵魂深处

面对如此关爱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应该会一直坚持学医术, 但他却——

——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这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寻找依据。

——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③清国留学生的状态

请品读下面的五句话,感悟鲁迅先生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词/句,我觉得应该__________读,因为当时的鲁迅先生对此现象感到______________。

①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解析】“花下”“成群结队”,我看到了他们轻薄、浮华的普遍行为,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行为的失望,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②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那是在学跳舞。”

【解析】“咚咚咚”更突出他们的喧闹与浮华。

③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解析】“当然”“便”这些充满讽刺的字词,我看到了作为弱国国民的中国人的悲惨境地,鲁迅先生充满了愤怒、辛酸、愤懑之情。

④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教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解析】“偏有”“也是”等词,我看到了中国国民的麻木愚昧,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屈辱与悲哀,民族自尊心严重挫伤,思想受到震撼。

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喝醉酒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解析】我看到了受落后封闭文化熏陶的国民的劣根性,这些看似与藤野先生毫无关联的材料中,却均与藤野先生有关,也是这一最让我怀念的片段,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色。因此,本篇回忆性散文除了以藤野先生为中心来组织材料,还有另一台线索即我的爱国情,具体表现为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背景资料】

①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②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③1926年,也是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

结合背景资料,我们更加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抉择,正如《〈呐喊〉自序》中所写的那样:

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

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伟大的藤野先生不仅在学识上给了其极大的帮助,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影响。而鲁迅先生也延续着藤野先生的伟大,影响着后一辈的中国青年,引领着他们不断向前!

五、延读,追随伟大灵魂

巴金《忆鲁迅先生文》——你像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像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 你永远……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在困苦中,在绝望中,我每一想到那灵前的情景,我又找到了新的力量和勇气。对我来说,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没有他的《呐喊》和《彷徨》,我也许不会写出小说。

靳以《当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节选)》——他是一个人,优点远超出他的缺点的,值得人爱,值得人敬,值得人效法的,当他一朝离开了这个世界,引起我为什么生前不多亲近他的悔恨,就什么也不多想,只要我能做的事,我都尽力做了。

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热风》随感

【湿地课堂】谢秋霞:于细微处洞见伟大——《藤野先生》精读课

谢秋霞,就职于山东省龙口市龙口学校,热爱语文,愿追随青春语文,遇见更好的自己。

【湿地课堂】谢秋霞:于细微处洞见伟大——《藤野先生》精读课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尤其强烈谴责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