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56 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书写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类作品以非虚构写作的形式,科普自然知识,传播生态理念,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由于作家专业背景、关注对象和写作风格不同,这些博物书写,有的长于咏物抒怀,饱含人文情愫;有的则长于科普,充满理性哲思。

咏物抒怀类博物写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诗人,他们拥有较深文学功底和丰富写作经验,善于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万物生灵、一枝一叶的描写,用通感、拟人等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蕴。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拓展视野,钻研博物学经典著作,在写作对象、创作手法上吸收博物学记录描摹、对比说明、汇总整理自然万物的方式,为作品增添知识含量。如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李元胜《昆虫之美:勐海寻虫记》、张炜《我的原野盛宴》等作品观察细腻,语言精到,被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博物学界所认可。

其中,作家阿来的创作尤为典型。在散文集《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中,植物学知识信手拈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娓娓道来。该书从腊月开始,按开花先后,记录了蜡梅、丁香、含笑、芙蓉等20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每一章主写一种花木,间或有闲笔。比如贴梗海棠一章,记录了初春不同颜色的海棠:“树树怒放的红海棠间,却相间着一丛丛白海棠。红海棠树形高大,花开热烈;白海棠只是低矮浑圆的一丛,捧出一朵朵娴静清雅的白色花。”短短几句,用拟人手法写出红白海棠的独特气质,用颜色对比寓意热情与娴静的性格,灵动可爱。

科普类博物书写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作者大多具有相关学术背景,一般为科技史和科技哲学学者或博物学家、植物学家等,甚至是护林员、保育员。他们用严谨科学的语言和以小见大的写法,将看似枯燥的自然知识饶有趣味地介绍给读者。如王辰《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付新华《萤火虫在中国》、刘华杰《天涯芳草》等作品分别讲述花卉、萤火虫、植物等领域的知识,深入浅出,生动可读。

这类写作并不容易,往往凝聚着作者多年科学研究的经验,还要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真正的厚积薄发。比如付新华的《萤火虫在中国》,记述作者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地寻找、研究萤火虫的丰富经历,通过朴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使读者能够领略小小萤火虫的有趣知识。此外,作者还讲述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和对故乡童年的回忆,帮助读者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刘华杰《天涯芳草》将作者数十年搜集研究植物的经历汇总起来,精心描述植物习性特点,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可亲可爱的自然世界。

不同于既往生态文学“代自然立言”,博物书写更强调让大自然“说话”,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博物书写在记录自然之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艾莲《博物书写,让大自然“说话”》)

材料二:

除了密集地写人,文学作品也十分注重“物”的书写,不少作家将自然风光、社会风貌、万千物种、历史考古、前沿科技等作为文学书写的主题。一些作品出现了一种“博物”的书写倾向,作品呈现出一种“博物志”形态和气质。博物书写既指向一种“大百科全书式”的写作,也将“物”作为人的延伸,甚至将其放置在与人平等的地位上。

物极必反。有些作家存在一种对物过分崇拜的心态,由“物”滑向一种“物欲”,是一种拜物教的书写。诸如类《小时代》的青春写作等,将都市之物背后的欲望放在写作的首要位置,充斥着对各种物大量的、细致的描绘,对物欲进行无节制地抒发。与此同时,博物书写的泛化和滥用也需要引起重视。在文本中罗列掌握的所有知识,容易变成一种堆砌,长此以往,文学写作就成为一种百科词条式的写作。知识填塞进文本,并不表达文学的意义。一些作家追求大部头的写作,各种物的书写仅仅作为一种填充材料,物的无序介入冲击了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的基本要素,而让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占据显要位置,并在一种强制阐释中获得合法性地位。最后,还要警惕那种机械性的重复书写。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太过容易,数据库、信息库无限开放,包括文学传统也是绝对开放的,各种关于“物”的知识进入文本太过容易。影响青年写作的焦虑一直存在,似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路径,无论标榜怎么创新和阐释,始终还是围绕着既定传统在打转,最终阻碍了文学真正的革新。

(摘编自刘小波《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书写呈现出或长于咏物或长于科普等的不同风格,这源于作者的专业背景、关注对象、写作风格的不同。

B.刘华杰《天涯芳草》运用通感、拟人等手法讲述植物知识,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植物的精心描述,生动可读。

C.一些文学作品 作家进行创作时,将诸多类型的“物”作为文学书写的主题,甚至出现了“博物”的书写倾向。

D.拜物教的书写并不可取;文学写作如果只罗列知识而不表达文学的意义,这样的作品更像是百科词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是他钻研博物学著作和细腻观察植物的结果。

B.护林员要把专业的树木知识进行通俗化表达,语言既应科学严谨,又应浅白易懂。

C.博物书写的作用比生态文学更大;前者更强调让大自然本身“说话”,后者则“代自然立言”。

D.博物书写的特征之一是“博物”,即传播知识,但它还是“书写”,需用文学手段。

3.下列选项,不属于“博物书写”的一项是(3分)

A.茹志鹃的《百合花》以百合花被子、毛竹、野菊花、秋庄稼等展示富有地域特征的农村风貌。

B.林棹的《潮汐图》中普及了很多岭南的方言、地方风物、动植物乃至欧洲博物馆学等知识。

C.彭家河的《瓦下听风》借大量书写农村各种器物的变化,反映乡土社会的裂变。

D.刘醒龙的《黄冈秘卷》将黄冈诸多的饮食、历史、风土、人情等纳入作品,是一部风物志作品。

4.对于博物写作,两则材料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下面是《红楼梦》对王夫人耳房内的陈设的描写,请从博物书写的角度,对其作简要评析。(4分)

只见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经世致用

黄晖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最热闹的时候,都莫过于新生入学那几天。面对浪潮般涌入的一张张满是渴望、朝气勃勃的青春笑脸,谁会不热血澎湃呢?看到他们,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美好未来呀!

轻快而忙碌的脚步匆匆穿过一师①走廊。一张张写着新生姓名的红纸贴在了寝室门上;一间间寝室里,一个个铺位也同样贴上了名字;一块块班级牌挂在了教室门口,一张张课桌贴上了写有学生姓名的红纸;崭新的课本,崭新的校服、校徽发到了新生们的手中……

八班寝室里,新生们收拾着床铺、用品。子鹏正把“第一师范”的领章钉上校服领子,易永畦给满头大汗的他帮着忙。子鹏对面的床上,刘俊卿正木然地扣着新校服的扣子。就数毛泽东动静最大,他收拾好床铺,换上新校服,伸伸胳膊伸伸腿,好像总感觉校服小了一点。

刘俊卿抱着新发的课本,心事重重的样子,木然出了寝室。走过一师走廊,他想去教室,却看见萧子升②闷头坐在走廊栏杆上。他心里一紧:我不是把他的考卷给……为什么他还能考那么好的成绩?真是奇怪!正想着,又看到萧三匆匆跑了过来,他赶紧往前走了几步,躲到走廊的圆柱后面。身后传来萧家兄弟的对话:

“哥,来都来了,就别再东想西想了。那件事,都怪我和润之哥,是我弄丢的文章,是润之哥要帮这个忙,哥,别坐在这儿了,回寝室吧。”

随着一声轻轻的叹息,刘俊卿听到萧家兄弟的脚步声,他从圆柱后面探出头来,望着萧家兄弟离去的背影,他脸上的木然一扫而空,只剩一脸阴沉沉的疑惑——“润之帮忙?”

天黑了,随着校役摇动的铜铃声和喊声,一只手拉动电灯拉绳,室内电灯陡然亮起,照亮了全寝室十个穿着崭新校服的青年。

“各位各位——”周世钊拍了拍巴掌,“从今天起,我们十个人就是同寝室的室友了。今天呢。借这个机会,大家互相认识一下——就从我这个寝室长开始,我姓周,周世钊,宁乡人。”

同学们次第举手示意,介绍着自己:

“易永畦,浏阳人。”

“刘俊卿,长沙人。”

“毛泽东,湘潭的。”

周世钊说:“你就不用介绍了,今科状元嘛,谁不知道?”

大家都笑了起来,只有刘俊卿冷着脸,望了毛泽东一眼。

“那以后就这样排定了——润之兄是我们寝室的老大,我老二。”周世钊一个个指点着……

里面正排着序,外面走廊上孔昭绶③与方维夏④并肩走来,听到旁边寝室传出一阵热烈的笑声,孔昭绶不由停住脚步,抬头看寝室门上标着“本科第八班”,第一个名字就是“毛泽东”。方维夏与孔昭绶进了门,说:“嘿,好热闹啊。”

学生们都赶忙站了起来向他们问好。

孔昭绶和蔼地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说:“大家不用客气,都坐吧。我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好不好?”

“好的好的,我正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师范?”毛泽东一直想读北大,只是因为没有钱才来读了一师,所以,很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大家都坐下来,刘俊卿忙不迭地给孔昭绶与方维夏倒来了水。

油灯映照下,学生们簇拥着孔昭绶与方维夏,专心地听着孔昭绶的话——

“诸位今日走入师范之门,习教育之法,今后也要致力于国民教育,如果不解决读书的目的这个问题,则必学而不得其旨,思而不知其意。到头来,不明白自己五年的大好青春、一番功夫都下在了哪里。”

孔昭绶喝一口水停了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要从我们第一师范的办学宗旨讲起。”

“大家都知道,自南宋理学大儒张栻张南轩先生在此地创办城南书院发祥,800余年间,虽天灾、战祸,虽朝代变迁、帝王更迭,而绵绵不息直垂于今日……”

孔昭绶的声音中,一双双脚悄悄停在门外。一个个经过的学生静静地站在了门口。

“如孙鼎臣、何绍基,如曾国藩、李元度,如谭嗣同、黄兴。历代人才辈出而灿若星辰,成为湖湘学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为什么?我想,一句话可以概括: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那种关进书斋里,埋头故纸堆中做些于国于民无关痛痒的所谓之学问,不是我湖湘学派的特点,湖南人读书,向来只为了两个字:做事!做什么事呢?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

毛泽东迫不及待地插嘴道:“那——什么事于国于民最有用呢?”

孔昭绶鼓励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以今时今日论,我以为首要大事,当推教育。”

“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真才既出,则国势必张……”

寝室外的走廊上,早已静悄悄挤满了入校的新生。孔昭绶的声音仿佛巨大的磁石,正吸引着更多的人不断聚集……

孔昭绶说:“以此而推论,当今之中国,有什么事比教育还大?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中华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

一片沉思的寂静中,突然响起了掌声。孔昭绶一回头,这才发现身后居然密不透风地挤满了学生。

(节选自《恰同学少年》第七章,有删改)

【注】①一师:指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②萧子升,文中新考入湖南一师的学生。颇有才华,人称“湘乡第一才子”,刘俊卿嫉妒他的才华,暗中破坏,偷走了他和弟弟萧三的考试作文。毛泽东代萧家兄弟重写了作文上交,萧子升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③孔昭绶(1876—1929),长沙人。我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时任一师校长。④方维夏(1880—1936),湖南平江人,近代教育家、革命烈士。时任一师学监主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以热情洋溢的笔墨表达了学校开学给人带来的喜悦和期待之情,给全文奠定了昂扬振奋的感情基调。

B.寝室长周世钊让大家自我介绍时,说毛泽东是今科状元不用介绍,这侧面交代了毛泽东的出众才华已经众人皆知。

C.孔昭绶列举孙鼎臣、何绍基、曾国藩、李元度、谭嗣同、黄兴等历代人才,旨在证明湖湘学派生生不息 强大生命力。

D.学生们密不透风地簇拥着两位师长聆听谆谆教诲,展现了有旺盛求知欲和强烈责任感的一代青年的风貌,呼应了开头。

7.关于文中刘俊卿偷听萧家兄弟谈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心事重重”“一脸阴沉沉”和“冷着脸”描写刘俊卿,以此来展现这个人物性格的阴郁。

B.综合一些细节来看,刘俊卿烦恼的真正根源是他曾经对萧子升的试卷动过手脚。

C.萧子升能顺利进入一师就读,是因为毛泽东给予了他帮助,而这让他很有负担。

D.偷听而知实情,很多文艺作品采用这一手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也有相似情节。

8.文章第二、三两段展现开学场景,如电影镜头般富于动感和感染力,请对此加以赏析。(6分)

9.孔昭绶对学生讲 关于“经世致用”的话反映了他对现实与教育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王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将必有伯①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勾践草鄙之人,敢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②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节选自《国语》卷十九)

【注】①伯:通“霸”,诸侯的盟主。②虺(huǐ):泛指小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B.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C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D.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逆,迎接,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中的“逆”意思相同。

B.卜:占卜,是古代的一种用火灼烧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

C.玉趾:对人脚步的敬称。“玉”是敬辞,多用以形容对方的身体或言行。

D.顿颡,即叩头;指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用于请罪之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但越国大夫文种则出主意,希望勾践讲和,以此使吴王的野心膨胀而进攻中原诸侯国,从而削弱吴国。

B.勾践派诸稽郢拜见吴王,用“天王”来称呼吴王,把吴王捧得很高,也委婉指出了他出尔反尔、不顾信义,这使其心里很愧疚,答应了求和。

C.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谋略也很清楚,但吴王夫差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

D.吴王缺乏远虑,他没有意识到越国正在变得强大,认为越国根本不会成为心腹大患,还认为如果没有越国,吴国春秋两季阅兵就没有地方炫耀武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2)勾践草鄙之人,敢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

14.申胥所说的“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①

李白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宣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②前。

【注】①诗题有说是当为“送杜秀才赴举入京”,“芝”字疑讹。②雁沼,指雁池,汉梁孝王官苑中池名。此代指吴王府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直接称赞杜秀才,不仅以“秀才”直接称谓,而且还加以“翩翩”进行形象描绘。

B.首联第二句侧面刻画杜秀才的品格,以吴王口吻,借颜回的贤能,映衬杜秀才的脱俗。

C.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杜秀才即将“辞别”诗人,“赴举”长安,交代事由,照应诗题。

D.颈联由叙事转为写景,以落日秋山的清丽,秀水寒烟的氤氲喻诗人的美好心灵与祝愿。

16.尾联含蓄蕴藉,情韵悠长,虽没有直接写情但句句有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 ”两句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亡秦覆辙。

(2)《短歌行》中,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

(3)借代手法能够更形象地突出事物特征,因此在诗词中常被运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三冲村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因境内有涂冲、江冲、林冲三条溪流汇集马槽河而得名。

她是绿色的。山体碧绿,绿得如同颜料堆起来一般;树林翠绿,绿得好似颜料涂抹一般;溪水清绿,绿得仿佛颜料流淌一般。这时候,人的思维在 ① 中也被绿色浸染,稍不注意就会缠在树梢上,融进水流里,落入草丛中。

她是湿润的。三条溪流如三条游龙,从山涧里游来,从石缝中游来,从树丛中游来,从奇花异草中游来。于是,马漕河变得丰腴而灵动,裹挟着大别山的神威,裹挟着三冲的神韵,蓄势奔涌,一路欢笑一路歌,流向巢湖。

清滢滢的河流,在柳林旁潺潺而去,拽着河边水草和柳树的根须发出哗哗的响声。浅滩处 ② 的鹅卵石排列成不同音阶的琴键,弹奏着 ③ 的乡村歌谣。翠鸟从柳林里飞过来飞过去,编织着诗意的天空。河边的水牛悠然自得地甩着尾巴,驱赶着飞动的草虫,享受着自由的时光。白鹭吃饱了便飞至牛背上稍息,和水牛一起构筑着童话般的意境。河沿上野花缀埂,有蜻蜓擦着河面飞,如一线震颤的曲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三条溪流如三条游龙从山涧里、石缝中、树丛中、奇花异草中游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 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从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蔚为大观。②《梦华录》中的三娘更是手艺精妙,③几十道茶点被剧里剧外的“老饕”们跃跃欲试。④据记录北宋开封风俗人情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显示,⑤就用大段的文字描绘了当时人们的吃喝饮食。⑥《清明上河图》中的饮食铺子,有豪华酒铺,有高档脚店。⑦“脚店”是歇脚之店,为宾客起到茶歇休闲的作用。⑧另外,还有一般小铺和街头小吃,可谓类型多样、定位明晰,⑨使得消费的汴京开封的达官贵人和市井百姓皆有满意去处。

据专家介绍,我们现在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宋真宗时开始的,此前, ⑩ 。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餐,是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结果。古代一般夜晚实行宵禁制度,但在北宋开放了夜市,于是,夜宵也开始出现。人们对吃食的讲究, ⑪ 。炒菜的“炒”字对厨师要求极高,要掌握量、火候,还要把控好时间。此外,饮品零食也很紧俏,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霜凉水、香糖果子、荔枝膏等,种类丰富。就连现在的快递外卖,北宋也有。 ⑫ ,上面热着酒壶,送到家里还能吃热乎的。

21.对文中第一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不妥之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③,词语用错,“被”字应当改为“使”或者“让”等使令性动词。

B.句④,句式杂糅,应该删去“据”或者“显示”,这样才能和句⑤协调。

C.句⑦,成分赘余,“为宾客”应该删除,删除之后语言更为简洁明了。

D.句⑨,语序不当,“消费的”应移到“满意”前,作“去处”的定语。

22.请在文中第二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区别和联系到底是什么?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刘华杰《天涯芳草》运用通感、拟人等手法讲述植物知识”说法错误。“运用通感、拟人等手法讲述植物知识”是咏物抒怀类写作的作者一般会采用的手法,而刘华杰是科普类博物书写者,说他“运用通感、拟人等手法”,于文无据。

2.C 【解析】“博物书写的作用比生态文学更大”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同于既往生态文学‘代自然立言’,博物书写更强调让大自然‘说话’,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并没有说“博物书写的作用比生态文学更大”。

3.A 【解析】百合花被子、毛竹、野菊花、秋庄稼是为了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非博物书写。

4.①材料一从正面论述,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博物书写是让大自然“说话”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赞美。②材料二从反面论述,批评了文学作品中博物书写种种不良写作倾向,是对作家们的善意的警醒。

【解析】结合文章出处“《博物书写,让大自然‘说话’》”及材料一最后一段“不同于既往生态文学‘代自然立言’,博物书写更强调让大自然‘说话’,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前面举的例子可知材料一从正面论述,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博物书写是让大自然“说话”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赞美。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物极必反。有些作家存在一种对物过分崇拜的心态,由‘物’滑向一种‘物欲’,是一种拜物教的书写”“与此同时,博物书写的泛化和滥用也需要引起重视”“最后,还要警惕那种机械性的重复书写”可知材料二从反面论述,批评了文学作品中博物书写种种不良写作倾向,是对作家们的善意的警醒。

5.①这段描写展示了相当丰富的器物知识,向读者呈现了一系列豪门大族所用的器物,使读者对这些器物以及豪门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②这段描写并非百科词条式的知识堆砌,而是一种有效的文学表现手段,展现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侧面烘托了人物地位尊贵、生活奢华的形象特点。

【解析】本题可以从博物角度谈和从文学角度谈。

这段描写展示了相当丰富的器物知识,向读者呈现了一系列豪门大族所用的器物,诸如猩红洋罽、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梅花式洋漆小几、文王鼎匙箸香盒、汝窑美人觚、银红撒花椅搭等,使读者对这些器物以及豪门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段描写并非百科词条式的知识堆砌,而是一种有效的文学表现手段,文中对王夫人的室内陈设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意在突出贾府这个世禄之家的荣华富贵,展现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铺着猩红洋崴”“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梅花式洋漆小几”“文王鼎匙箸香盒”“汝窑美人觚”“银红撒花椅搭”“一对高几”“茗碗瓶花俱备”,以上描写,显示了贾府的富贵,侧面烘托了人物地位尊贵、生活奢华的形象特点。

6.C 【解析】“旨在证明湖湘学派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理解有误。孔昭绶列举这些英才,是为了引出第一师范办学宗旨“经世致用”的观点。

7.B 【解析】“刘俊卿烦恼的真正根源是他曾经对萧子升的试卷动过手脚”推断有误。综合上下文看,刘俊卿这个人物性格复杂,嫉妒心和功利心都很强,“对萧子升的试卷动过手脚”可能会让他心理上有点压力,但不是烦恼的真正根源。

8.①开学场景的描写运用动态的特写镜头组合多个画面。轻快忙碌的脚步,一张张写有学生姓名的红纸,一间间寝室,一个个铺位,一块块班级牌,一张张课桌,崭新的课本、校服、校徽,连续快速推进,富于动感。②整体有电影画面由外到内、从面到点的推移感。从走廊、寝室门到寝室里,从教室门口到教室里;寝室里,先是新生收拾床铺的群体画面,再是子鹏、易永畦、刘俊卿、毛泽东一个个人物的特写画面。③这些丰富的画面连缀,勾勒出故事发展的背景,渲染出欢欣喜悦、朝气蓬勃的开学氛围,仿佛带着读者置身校园,沉浸其中,为故事的发展蓄势,富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小说中体现的电影镜头感,首先在于场景描写的一系列特写组合和快速切换。如第二段中以“轻快而忙碌的脚步匆匆穿过一师走廊”为描写的切入点,充当了摄影镜头的作用,展现了“一张张写着新生姓名的红纸贴在了寝室门上;一间间寝室里,一个个铺位也同样贴上了名字;一块块班级牌挂在了教室门口,一张张课桌贴上了写有学生姓名的红纸;崭新的课本,崭新的校服、校徽发到了新生们的手中”的群像。而这些充满时间快速流动的场景中,开学场景的热闹、忙碌便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小说从“轻快而忙碌的脚步匆匆穿过一师走廊”展开,首先略写了一师寝室区、教师区,然后在第三段将视角重点放在八班寝室,尤其是毛泽东寝室中,详略分明。如,随着这个隐藏着的步伐,我们的视角首先从在走廊上看到的寝室门,以及寝室内的大体场景,到教室门以及教室内的大体场景,从而感受到了镜头逐渐从远到近拉进的推移感。而第三段则又回到寝室区,却与上一段的略写不同,而是将视角集中展现在其中一个寝室,并具体描写了子鹏、易永畦、刘俊卿、毛泽东等人物“子鹏正把‘第一师范’的领章钉上校服领子,易永畦给满头大汗的他帮着忙。子鹏对面的床上,刘俊卿正木然地扣着新校服的扣子。就数毛泽东动静最大……”的具体行为,充分体现了由面到点的镜头推移感。

作者虽以“轻快而忙碌的脚步匆匆穿过一师走廊”充当摄影镜头,却并未直接点明这一“脚步”的主体。因此,任何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充当这个摄影者的身份,代入其中去看到、感受到这两段中开学场景的热闹群像,更是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毛泽东“收拾好床铺,换上新校服,伸伸胳膊伸伸腿,好像总感觉校服小了一点”的激动心理。而开学场景的热闹和学生们欢欣喜悦的激动心理展现得越形象,也就越有利于后续情节的展开。

9.①孔昭绶深感中华百年积弱,民智未开,这是让他忧虑的现实。②孔昭绶认为只有大兴教育,让每个人受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去开启民智,培育国家栋梁之材,从而改良社会,振兴中华。③孔昭绶认为承担着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要教给学生经世致用,要学而明其旨,学得真知识,做于国于民有用的事。

【解析】这篇小说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心怀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对青年学生强大的引领和启示作用。而老一辈革命家孔昭绶对革命的思考,就充分体现在他所说的话中。

就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孔昭绶所说的“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因为民智未开而一直积贫积弱的困境;他所说的“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落后”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前全民族愚昧落后的可悲现实。

孔先生对于“经世致用”的论述,主要是为了回答前文毛泽东为什么要读师范的问题。而从其对“经世致用”的解释“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可充分看出其兴办教育是为了学得更多优秀的知识以改变当时落后的国家和社会这一革命理念。

在孔昭绶说话的最后,他说“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中华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理念:学生们读师范是为了学习如何去教育民众,以开启民智,帮助中华民族振兴,这也是学习教育以“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

10.C 【解析】句意:越国的大夫文种勇敢而善于谋略,他是想玩弄吴国于股掌之上,他本来就知道您好胜心强,所以就用委婉动听的话来放纵您的心志,让您贪图征伐中原各国的快乐,以自取败亡。

“大夫种勇而善谋”,“谋”作“善”的宾语,不可断开;“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主语“文种”承前省,其前断开,排除AD;

“故婉约其辞”,“其辞”作“婉约”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

11.A 【解析】“意思相同”错误。文中的“逆”是“抵抗、迎战”之意;句意:越王勾践起兵迎战。“寓逆旅”的“逆”是“迎接”之意;句意:住在旅馆。二者的意思不相同。

12.B 【解析】“这使其心里很愧疚”错误。从原文“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来看,诸稽郢的一番游说,使吴王高度膨胀,自信可以控制越过,“愧疚”一说于文无据。

13.(1)等到吴国的百姓疲惫,天灾又夺去吴国的粮食后,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收拾它的残局,吴国就失去了上天的保佑了。

(2)勾践是草野鄙贱之人,怎么敢计较边境上的小怨,以至再次得罪您的左右呢?

【解析】(1)“罢弊”,疲惫;“天夺”,为上天所褫夺,即天灾;“烬”,残局;

(2)“草鄙”,草野鄙贱;“重”,再次;“执事”,对对方的尊称。

14.①如果现在不灭掉还弱小的越国,等它强大了,就灭不掉了。

②申胥在用这句话提醒吴王夫差:越国是未来的大患,应及早灭掉越国。

【解析】“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虺”指小蛇,伍子胥的意思是,如果蛇小不打,等它长成了大蛇可怎么办?在此,他将越国比作“小蛇”,告诫吴王,如果现在不灭掉还弱小的越国,等它强大了,就灭不掉了。越国是吴国的大患,应及早灭掉越国。

【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起兵迎战。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计说:“您还是不要跟吴国打仗。您不如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让吴王的骄傲的心理膨胀起来。我们可(拿这件事)向上天占卜,上天倘若要抛弃吴国,必定会让吴王答应我们的求和,吴王将一定产生称霸诸侯的野心。等到吴国的百姓疲惫,天灾又夺去吴国的粮食后,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收拾它的残局,吴国就失去了上天的保佑了。”越王同意了,于是派诸稽郢去吴国求和,诸稽郢说:“我们的国君勾践派我来,不敢公然陈设礼品行聘问之礼,只敢私下对贵国的办事人员说:过去越国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起兵,在心里抛弃了勾践,却又宽宥了他。天王对于我们越国,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的恩德啊。勾践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天王那么大的恩赐呢?勾践是草野鄙贱之人,怎么敢计较边境上的小怨,以至再次得罪您的左右呢?勾践因此率领几个老家臣,亲自承认犯下的重罪,在边境上叩头请罪。现在天王没有细察,在盛怒之下调集军队,打算狠狠地讨伐越国。越国本来就是给吴国纳贡的城邑,天王不挥舞着鞭子使唤它,却要让您的军士屈尊来攻打呀。勾践请求缔结盟约。现在天王已经扶植了越国,凭着圣明在天下闻名,却又要消灭它,这是天王对越国的扶植徒劳无功啊。即使是四方的诸侯,又将凭怎样的事实来相信吴国而来臣事它呢?越王冒昧地派我把话说透彻,只希望夭王根据利益来考虑怎样合适!”吴王夫差于是对大夫们说:“我将要践行征服齐国的宏大志向,为此我将允许越国讲和的请求,你们不要反对。假如越国已经改正错误,我还有什么要求呢?假如越国不改正,从齐国返回后,我还可以整顿军队攻打它。”申胥(即伍子胥)进谏说:“不可以答应越国的求和。越国并非真心与吴国友好,也并非畏惧于我们军队的强大。越国的大夫文种勇敢而善于谋略,他是想玩弄吴国于股掌之上,他本来就知道您好胜心强,所以就用委婉动听的话来放纵您的心志,让您贪图征伐中原各国的快乐,以自取败亡。他要使我们的军队疲惫,兵器损耗,民众背弃逃亡,国力日趋衰竭,然后安安稳稳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越王重信义,爱百姓,四方的人都归附于他,那里年年丰收。趁着现在我们还有力量战胜他(此时应攻打他),如果蛇小不打,等它长成了大蛇可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何必这样抬举越国?越国难道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吗?如果越国不存在,那么春秋两季阅兵时,我向谁去炫耀我们的军威呢?”于是就答应了越国的求和。

15.D 【解析】“秀水寒烟的氤氲喻诗人的美好心灵与祝愿”分析错误。颈联是以秋景的美丽,暗喻诗人对杜秀才的美好祝愿,而非诗人自己心灵的写照。

16.①尾联前后两句都用典,前句化用“折桂”典故,后句引用“雁沼”典故。②前句表达了对杜秀才此去科举高中的祝愿,后句表达了对杜秀才高中后再回吴王府邸相聚的期望。③尾联虽未直接写情,但借用典抒情,将祝福和期待融入其中,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谊,韵味悠长。

【解析】诗的尾联“欲折一枝桂”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折桂”这一典故,该典故是说晋代郤诜回答晋武帝时说自己“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来就用“折桂”比喻科举考试中被录取。此处作者借用典故祝愿朋友此次去长安科举一定会高中的,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之情。

而在“还来雁沼前”一句中,作者则运用了“雁沼”这一典故,对杜秀才高中后做了想象,想象他在高中之后一定还会回到吴王府上,和大家一起庆祝这件事情。所以这一句达了作者对与朋友再次相聚的期待之情。

作者借助典故来抒情,虽未直接写情,但却通过用典,通过典故中所蕴含的情义来表达自己对好友杜秀才美好祝愿。将祝福和期待融入典故之中,这样的处理,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间接抒情,让作者的情义表达显得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或者“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或者“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解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哀”“鉴”“樯橹”。

第(3)题平时要注意诗词中的借代手法,如“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朱门”代指富贵人家,“鸡黍”代指丰盛的饭菜等。

18.①不知不觉 ②五颜六色 ③动人心弦

【解析】①处,语境指人在无意中被绿色浸染的状态,可填“不知不觉”。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②处,形容鹅卵石各式各样,什么颜色的都有,可填“五颜六色”。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③处,形容流水声如乡村歌谣般美妙、动听,可填“动人心弦”。动人心弦:形容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

19.(1)原句是排比句,句式整齐,有音乐美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得到欣喜之情;改后句则为长句,其中透露的作者的欣喜之情较弱。(2)原句是几个短句,与语境的语言风格一致;改后的长句则与上下文的语境不一致。(3)原句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个场景,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改句仅表达了溪流流出来的位置。

【解析】修辞上,原句“从山涧里游来,从石缝中游来,从树丛中游来,从奇花异草中游来”采用“从……来”得到相同句式,句子整齐,形成排比,增强了语势,使抒情更强烈;而改句是一个长单句,状语成分太多,显得冗长,不利于表达欣喜之情。

语言风格上,原句由五个短句构成,与原文第三段对三冲村的描写使用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都是典型的散文化语言;而改句句式太长,语言平淡,与原语境不符。

表达效果上,原句的五个单句就是五幅画面,场景生动,给人想象力和画面感;改句表达直白,“山涧里、石缝中、树丛中、奇花异草中”就是表明位置的词语,缺少感染力。

20.(1)使用了拟人 手法,它以“悠然自得”“享受着自由的时光”赋予牛人的情态,描写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使用了对偶的手法,“驱赶着飞动的草虫,享受着自由的时光”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增强了语言的感人效果。

【解析】“悠然自得”形容安闲舒适,自得其乐的样子,本是形容人的状态,这里形容牛;“享受”也有人的一种满足感,这里也形容牛。这两处词语都是把牛人格化,对河边的水牛悠游自在的描写显得亲切自然,生动形象。

“驱赶着飞动的草虫”与“享受着自由的时光”都是动宾短语,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形成对偶,使语言富于音韵美和感染力。

21.B 【解析】“或者”说法有误,应该把两者全部删去。④和后面的第⑤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⑤中“就用大段的文字描绘了当时人们的吃喝饮食”,“描绘了”是谓语动词,“用大段的文字”是动词的前置状语,“当时人们的吃喝饮食”是宾语。故④应是句子的主语成分,应为名词性短语,故要将“据”和“显示”都删去。

22.⑩人们一天只有两餐;⑪使炒菜在北宋应运而生;⑫有的外卖还带炉子

【解析】⑩“我们现在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宋真宗时开始的”讲述了饮食习惯在宋真宗时期开始产生的变化,而挖空处前的“此前”一词,这说明这里写的应该是变化之前的情况。而根据后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餐”可知,原先是一日两餐,故可填:人们一天只有两餐。

⑪挖空处后文“炒菜的‘炒’字”引出了饮食上的一个新对象——炒菜。而“人们对吃食的讲究”一句前讲述的是夜宵的情况。故挖空处所在句子应是承上启下的衔接句,且重在引出后者,故可填:使炒菜在北宋应运而生。

⑫画线处后文中“热着”“吃热乎的”说明当时的一些外卖还带有加热保温装置。结合当时的科技水平,可知加热保温装置主要是炉子。但这显然不是针对所有的外卖,而是专门应用于酒水类外卖的,故可填:有的外卖还带炉子。

23.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有“有意思”“有意义”两个关键词。“意思”一词,是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是有“价值、作用”的含义。本题包含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称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对于关系型的题目,审题的任务就是审出其中的两元关系。其中题干中“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一句给了我们思考提示。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关系:

(1)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思,需要有意义,或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义,需要有意思。(选择关系);

(2)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并列关系);

(3)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递进关系);

(4)无论我们的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条件关系)

然后根据作文体现“正能量”的原则,选择其中合情合理的关系立意。

比如可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活不能仅仅关注“有意义”,还应该关注“有意思”;第二层,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意思”,更要注重“有意义”;第三层,让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参考立意:

(1)“有意义”之外还应“有意思”。

(2)生活的本质还应是“有意义”。

(3)“有意思”与“有意义”相辅相成。

【参考例文】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这是个问题。然而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共存的。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何谓“有意思”?就是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时候我们需要敢于做自己,活出自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过得有趣有意思,是值得一生研究的课题。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被赋予了过量的“意义”。看动画片被认为幼稚、浪费时间;读名著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乐器是为了考级;学英语是为了读研、出国;上各种补习班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上理想大学,读好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挣大钱……我们被“有意义”的生活一路裹挟,从幼儿园,不,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终止,被功利的“有意义”胁迫不停地奔波。到了生命终止那一天,回想这一生,除了忙碌,还剩下什么?

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坚持跑步,他在书中写道:“跑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根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在我诸多习惯里,跑步是最有益的一个。” 是啊,跑步,除去健康的功利意义外,还可以让人“快乐”,这不就是“有意思”吗?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为了得到什么,只是喜欢,这才叫生活。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追寻自己的梦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有意思”。

有意思是浅表感受,有意义是深度幸福。

何谓“有意义”?就是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人生是需要不断思考大问题的,诸如自我存在的意义,对他人、社会的意义。纵使找不到终极答案,也能在反思中洗涤灵魂的尘垢。人,不只是属于自己,他还属于这个社会,那么你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们,能够甘于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靠的不是“有意思”,而是“有意义”;黄旭华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担起丈夫、父亲的职责,不是因为这份工作多么“有意思”,而是因为它“有意义”;塞罕坝几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扎根,也不是因为这件事“有意思”,而是因为“有意义”……“有意思”或许让你尝到浅表的快乐,“有意义”才能让你不怕艰苦,甚至不惧牺牲,体会到人生深度的幸福。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黑即白、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和谐并存的。一辈子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才是完整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标,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生活,而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关注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也不能只盯着目标而忽视了人生的乐趣,“有意义”之外还应适当追求“有意思”。如能做到在“有意思”中追求“有意义”,在“有意义”的同时体会到“有意思”,则是更高层次的人生。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我们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体验、每一份付出、每一点收获,都是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哪一种生活,只要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进而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自己的小小贡献,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就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人生。

说明:本资料来自网络,并且免费分享。侵删。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