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55 0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到“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翻开古老的《诗经》

宝鸡的身影无处不在

宝鸡,仿佛是从古老书卷中

跳出的文墨精灵

三千年的濡染,三千年的浸润

时至今日

这里的书香、文化韵味

依旧萦回在渭河之畔

环绕秦岭脚下

《诗经》与宝鸡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从官方到民间的三百余篇诗歌,真实、生动而细致地反映了周王朝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宝鸡作为周王朝的肇始之地,与《诗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公制礼作乐于此,王官采诗教诗,使诗成为配合祭祀、宴饮等各种礼乐教化的特定形式,这些诗最后被收入《诗经》。其中许多篇章就直接产生在宝鸡,或所咏事件与宝鸡地区相关。因此说,宝鸡地区才是《诗经》的发祥地,是“ 诗经文化之乡”。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渭水流域是孕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摇篮,是先秦文学的发源地,很大一部分与宝鸡的悠久历史、风土民情相关。赞扬周先祖功德的《颂》诗,叙述西周历史人物的《雅》诗,描述秦族征战生活的《秦风》诗,许多都是宝鸡历史的印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典故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未雨绸缪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豳风·鸱鸮》

《豳风·鸱鸮》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小鸟诉说遭到鸱鸮欺凌迫害的情境,劝谏君王爱惜民力,体恤民情。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巧舌如簧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小雅·巧言》

成语“巧舌如簧”由《小雅·巧言》中的“巧言如簧”演化而来,这首诗说的是周幽王听信谗言,导致国家混乱。可见,出于建言献策的能说会道是正能量,而别有用心的言论,越是说得漂亮,越可怕。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忧心忡忡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召南·草虫》

召南,就是指自陕以西的地方,《诗经》里《召南》的十四首诗大多产生于此,《草虫》为《召南》的第三篇,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她的丈夫出门在外长期不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她的思念越发深切和强烈。

成语“忧心忡忡”就出自本诗,意思是因忧虑担心而不安的样子,《诗经》经常使用叠词,“忡忡”用在这里,既增添了感情色彩,又增加了朗读韵味。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高高在上

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周颂·敬之》

这首诗是周成王写的,全文的意思是告诫自己和群臣,天理昭彰,明察秋毫,我们这些人干国家的事,丝毫不敢懈怠。现在“高高在上”变成了脱离群众、不问疾苦的代名词。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爱情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诗以传情,歌以咏志。

诗歌是人类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而美好的爱情往往都是被歌咏的对象,翻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首篇《关雎》即是一首爱情诗。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这首来自《诗经》中的名篇《关雎》,想必大家读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原来诗经中讲述的这段爱情故事,竟然发生在宝鸡,主人公就是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小伙儿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妻子有莘国(今渭南)美女太姒。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这首诗写了男子思慕“窈窕淑女”,弹琴奏瑟来亲近淑女,使她欢愉。君子淑女终得成婚。更以钟鼓和鸣,描绘出君子淑女结合后的美满和浓情蜜意。有些学者认为《关雎》表面讲述的是姬昌和太姒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在讲“后妃之德”,赞颂太姒在周朝母仪天下、尊上恤下的美德。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乐器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乐是西周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 《诗经》里形象生动的描写,与宝鸡历代出土的青铜乐器相互印证,让人们在三千年之后,依稀能够回想那曾经让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绝响。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里,乐器的品类之丰、组合之巧令人叹为观止, 钟、镈、铃、铙、磬一应俱全。被称作西周“钟王”的一枚大编钟在扶风县出土;八枚一套的编钟在宝鸡县(今陈仓区)杨家沟出土;十二枚一套的编钟在眉县出土;一套发音序列按宫、商、角、徵、羽次序排列,总音域为三个八度的西周柞钟在扶风县出土;一套西周中期的石磬在宝鸡县(今陈仓区)出土。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乐器陈列馆”里,被排在首位的就是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三枚一套编钟。据专家称,它表明了商周之际乐器演奏由单音向组音阶的演化和飞跃,是我国乐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周颂·有瞽》就是一首描写古代庙堂祭祀音乐演奏场面的诗。全诗十三句,开头两句说盲乐师们在宗庙进行音乐演奏,以下便详细记叙开演前安放乐器,准备道具的情况。

《鹿鸣》是《小雅》之首篇,描绘了宴会音乐和谐欢快的旋律。被历代文人誉为雅歌古乐一大名曲,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宴飨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大武》堪称西周礼乐文化精华的乐章,体现了大型歌舞以德制暴的威武,是在周公姬旦的主持下,乐官、乐师们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而创编成的,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的大典,由此而正式建立了中国的雅乐体系,并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承袭,传承了三千多年。

藏在《诗经》里的西府民俗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先秦时在《诗》传播过程中所用的“雅言”是以岐周方言(也就是早期宝鸡方言)为主的。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显然,“雅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绸缪 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唐风·绸缪》

这首诗描述的是新婚当日,男子进洞房后看见美丽的妻子时感慨万分。 原岐山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宝鸡民俗研究者李辛儒说,古人说的“束薪”是成捆的柴火,用来表达婚姻。这就是几千年来,承袭、演变并最终留在西府地区的婚俗。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肴既将,莫怨具庆。

——《诗经·小雅·楚茨》

岐山臊子面对宝鸡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美食了,吃臊子面时只吃面不喝汤,把汤倒回锅里,供后面的人享用,就是“回汤”,这是它的传统习俗。虽然如今已经被更加健康、卫生的方式所取代,但是这种回汤的习俗却蕴涵着古时的礼仪。

《楚茨》中的“以绥后禄”,是说后人接受了前人的恩惠,非常满足之意。《礼记》也记载了这种祭祀后,大家享用美味的环节,即“由馂现之矣”,“馂”就是吃剩饭的意思。这种祭祀后的“馂”礼,演变到今天就是我们的回汤臊子面吃法。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西部小城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小雅·鹿鸣》

在这诗句中,“承筐是将”的意思是客人用竹筐盛满礼物送给主人。 同样,在宝鸡地区,如果你参加过农村的红白事以及各种走亲戚等活动,年龄较大的客人手中总会提着竹筐,里面放着挂面、花馍、白糖、鸡蛋等各色农家礼。这种可以用来送礼的竹筐被称为“提盒”。

可见在西府人的心目中,提盒代表着两家的礼尚往来,是亲情、友情的连接点。

《诗经》就像是一条

长达三千年的幽深时光隧道

记载着璀璨瑰丽的华章典故

涵养了先辈气吞山河的豪迈

使得周风秦韵得以传承

让宝鸡的故事传唱千年

- END -

编辑:刘婧怡 杜佩茹 李明倩 审核: 王龙

转载须告知并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宝鸡市人民政府网、

周原文化景区、行摄宝鸡、夏天的风

岐山文化和旅游局、网络等

如有侵权或转载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微信运营方

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

以便我们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