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74 0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史前先秦部分考查的重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史前的彩陶艺术、先秦的青铜艺术、帛画和书法艺术四个部分。考查形式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

在复习的过程中尤其注意用发展的逻辑去把握各类艺术形式在历史中的变化,例如在复习青铜器艺术这一模块时,在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如青铜器起源、铸造方法、品种用途等之外,最重点的则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形态以及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夏到商到周再到春秋战国,用这样的历史逻辑去厘清,同时也要注重对比。

本篇文章带来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整理。

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瓦当

【简析】

此题须解答瓦当的图案特点,因分值较小,无需解答装饰纹样。

【参考答案】

瓦当,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着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餐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2.马踏匈奴

【简析】

此题须解答马踏匈奴的造型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

马踏匈奴石雕∶为主体性雕像,以硕大的花冈岩雕出一匹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艺术风格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塑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中国式的以少胜多、因材施雕、简洁平实的手法,具有反璞归真、降龙伏虎的艺术效果,雕塑多为团块结构,具有沉厚力量,追求的是深沉、宏大、雄伟的美学效果,与秦始皇的兵马俑相比是属于大写意手法。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3.击鼓说唱俑(坐式说唱俑)

【简析】

此题须解答击鼓说唱俑的器型特点。

【参考答案】

击鼓说唱俑头扎巾幞,袒膊赤足,左臂抱鼓,右臂执槌前举,一腿抬起,面部眉飞色舞,充满激情,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的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似乎说唱到精彩动人之处。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4. “T”形帛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T”形帛画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一号墓铭旌保存得最为完整,出土时覆盖于内棺上。整幅画面呈“T”字形,全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车前举扬,具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作用。

一号墓铭旌全图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上段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宇宙或生命的主宰之神,两侧有仙鹤唳鸣,右角画带有金乌的太阳及扶桑树,左角画带有蟾蜍及玉兔的一弯新月,一女子飞奔向月,应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天宫的下端有天阙,两司阍守门,又有神豹护卫,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中段人间部分画女主人的形象,她身材肥硕,衣着锦绣,神态庄重,前有人跪迎,后有侍女相随,极力渲染其作为长沙国丞相夫人的尊贵身份;中段下部画厅堂中设案摆列鼎、壶、羽觞,两旁有人跪坐,当是向死者致祭。

下端地下部分画一裸体巨人手托大地,立于两条大鱼背上,可能是传说中的地神。铭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早期绘画所达到的水平。特别是天宫及地下部分,描绘了许多产生于远古的神话景象∶日月交辉、游龙盘旋、飞兽奔跃、神人形象奇异,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使我们联想到战国楚先王庙和西汉鲁灵光殿的壁画,也可与屈原诗歌《离骚》《天问》中所描述的神话做对照理解。铭旌的绘画继承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并在绘画技巧上发展得更为完美。铭旌中女主人形象与墓中女尸的年龄近似,相貌特征也有相同处。勾线劲利严谨且富有变化,在用色上使用了朱砂、石青、石绿、青黛、藤黄、蛤粉、银粉等多种颜料,绚丽鲜明,作为传统绘画中工笔重彩的技巧已大体形成。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5. 长信宫灯

【简析】

此题须解答长信宫灯的器型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是汉代鎏金铜灯的杰作,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因灯上刻有“长信”铭文,故名“长信宫灯”。铜灯构造精美,各个组成部分均可拆卸。捧灯之宫女作跪地侍奉状,人物性格鲜明;人像中空,可以容纳烟垢,手臂作烟道;灯罩可以活动以调节亮度与方向。长信宫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是汉代青铜雕塑工艺的典范。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7. 汉隶

【简析】

此题须解答汉代隶书的书法特点及风格。

【参考答案】

①印文字体变化较大,通常采用较为单一的纵横笔道。

②字形的部分或某些偏旁趋向于简略、变形。

③篆书已经退出日常应用,隶书取代了它的位置。

④规范化的缪篆也变得简率平直、粗细疏密多变,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⑤装饰性的鸟虫书入印,但与东周鸟虫书不同,比较强调书法意味。西汉的鸟虫篆印多较具象,而东汉的多为单线回旋的曲形印文。

8.画像石

【简析】

此题须解答画像石的概念及分布地区。

【参考答案】

画像石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

①山东、苏北、皖北区

②豫南、鄂北区

③陕北、晋西北区

④四川地区

9.画像砖

【简析】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此题须解答画像砖的概念及分布地区。

【参考答案】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大型图案用几个印模多次压印,部分图像用利器刻画而成。

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继续流行。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产品数量、制作水平都特别突出。它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画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0.秦始皇兵马俑

【简析】

此题须解答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总体布局上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兵马俑的形象是类比秦代军队的形象而创作的,俑的形状大小与真人真马差不多相等。兵马俑的服饰也是完全按照当时的情况设计的。

(3)兵马俑注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形象生动。从已发现的兵马俑看,无一雷同,人物表情丰富,个性突出,或威武刚毅、或沉着冷静、或憨厚朴实。

(4)妆彩粉饰,俑最初是着色的,如铠甲俑身穿绿色或红色短袄,领口袖口镶紫色或粉蓝色花边,深蓝色短裤,黑鞋,显得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绘塑结合,如马嘴和鼻孔塑得较小,但绘上红舌、白齿和肉红色的鼻孔后,呈现出张口嘶鸣的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使军阵的气氛显得热烈又雄壮。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1.马王堆帛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马王堆帛画“T”字形帛画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马王堆帛画: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许,构图基本相同,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

①在构图上,通过穿璧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闾,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②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

③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画法是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再墨勾轮廓线。线条类同后世所谓“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质朴有力。设色以平涂为主,局部辅以渲染,技法纯熟,使用的颜料以石色(矿物质)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等,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重。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2.铜奔马(马踏飞燕)

【简析】

甘肃武威雷台张氏墓中出土,此题须解答铜奔马的造型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亦称为“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甘肃武威擂台出土,也称铜奔马。作者独具匠心,铸造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暗示天马奔驰的速度超过了燕隼,具有挟风带雨的气势。其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作者巧妙地让燕隼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3.四神纹

【简析】

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合成一组的图案。此题须解答四神纹的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

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合成一组的图案。四神纹在汉代极为流行,在铜镜、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被广泛应用。汉代把四神看成与辟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这四种动物,以玄武比较奇异,它是龟和蛇的合体。汉代四神瓦当,在圆形中表现出几种动物的形象,适合圆的要求,但无拘谨之感,既生动自然,又劲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佳作。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4.武梁祠

【简析】

此题须举例解答武梁祠的画像石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武梁祠西壁画像∶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画面右方有玉兔捣药场面。第二层,自右至左(下同)刻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

(2)武梁祠东壁画像∶东壁画像亦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刻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代赵夫人、梁节姑姊、齐义继母、京师节女等列女故事。第三层,刻三州孝人、义浆羊公、魏汤、孝孙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裹子、聂政刺韩王、无盐丑女钟离春等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及县功曹迎处士场面。

(3)武梁祠南壁画像∶画像分四层∶第一层画像与东西两壁的第二层画像取齐,刻梁高行拒聘、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楚昭贞姜等列女故事。第二层,刻柏榆受笞、邢渠哺父、董永佣作侍父、田章孝母、朱明友悌、忠孝李善、金日殚拜谒阏氏像等孝子故事。第三层,中央刻楼宇燕居,楼上端坐一妇女,旁有持镜、捧杯、执便面的侍女四人;右方刻蔺相如奉璧于秦、范睢辱魏须贾故事;左方刻七人画像,居中三人身份高贵,其右二人作跪禀状,左二人手持便面躬身侍立,无榜题,故事不明。第四层,中央为通连第三层之楼宇下层,室内画四人,室外两侧各画一人,近年有人释此图为“楚群臣绝缨图”。两侧为向左方行进的车骑人物。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

(4)武梁祠西壁画像《闵子骞失棰》画面刻画闵子骞跪地向父亲进谏的那一瞬间,其父作左手扶毂,转身以右手抚子骞脖颈状,表现了其父醒悟后愧爱交加的怜子之情。

(5)武梁祠东壁《孝孙(原穀)》∶画面有老壮少三人,居中之少年作躬身收舆、回首答话状,上方榜题“孝孙”二字右上方有横列之“孝孙父”三字榜题左后上方榜题“孝孙祖父”四字。画面左上角刻画一只飞鸟。整段画像采用独幅画的形式表现,情节构图生动简洁,画面抓取原聚一边收舆、一边用犀利的答话回报其父质问的那一瞬间;背景没有刻画山石草木,仅用一只飞鸟以表示孝孙祖父已被异弃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原穀在中心部位,既突出了故事的主角,又便于和祖父、父亲相互呼应。

15.霍去病墓石雕

【简析】

此题须解答霍去病墓石雕创作背景、石雕种类及造型特点。

【参考答案】

(1)创作背景霍去病为汉武帝时名将,能征善战,英年早逝,汉武帝为表彰其卓越功勋,特赐陪葬茂陵,并“为冢像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2)特点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6.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题材有出行仪仗、饮宴、迎宾、百戏、庖厨等生活画面,也有农耕、畜牧、蚕桑、渔猎、粮食加工和手工业生产等劳动场景。还绘有古圣先贤、孝子烈女、神话传说、珍禽异兽等西汉以来的传统壁画内容。绘画风格率意洒脱,线条圆润流转,渲染赋彩技巧熟练,人物的身份、姿态、神情的刻画生动入微;车马出行与放牧图中马的造型简练概括,尤富意趣。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7.汉代铜镜

【简析】

此题须解答铜镜的器型特点、装饰纹样。

【参考答案】

(1)西汉前期的铜镜,继承战国铜镜的传统,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有些蟠螭纹镜,花纹中出现规矩纹及四叶纹。镜铭产生,多“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吉语。西汉中叶,铜镜的形制及花纹发生显著变化地纹逐渐消失三弦纹桥形小钮经过伏兽钮、蛙钮及连峰状钮之后,普遍变成半球状圆钮;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中心,或匀称地分成四区;铭文增多。主要流行简化蟠螭纹镜、边缘有连弧纹的草叶纹镜及星云纹镜。西汉后期,铭文成为主要装饰,出现日光镜、昭明镜,还有四乳四螭镜。

(2)王莽前后,流行规矩四神镜。其钮座旁常有十二辰铭文,外圈常有“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等铭文,还有铭文字体趋向方正的宽缘昭明镜及鸟兽纹带镜。东汉初期,日光、昭明、规矩及鸟兽纹带镜继续存在,新出现的是连弧云雷纹镜。东汉中后期,镜钮变得更厚大结实,当时最流行的是蝙蝠形柿蒂纹镜、夔凤镜、兽首镜及直行铭文双兽镜,通常带有“长宜高官”或“长宜子孙,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等铭文。此外,从东汉中期起,新出现浮雕式花纹的方格环状乳神兽镜,传世者有“元兴元年”及“永康元年”等纪年铭。浙江绍兴是东汉后期最重要的铜镜制造中心,该地铸造重列神兽镜和画像镜,标志着铜镜纹饰的新发展,前者以东王公、西王母等神像和龙、虎等兽形为主纹,后者除神、兽形象外,还有车马、歌舞、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等浮雕图像。

18.秦篆

【简析】

“小篆”是秦代官方通行文字,此题须解答秦篆的概念。

【参考答案】

(1)字体∶秦代“书同文”,印字也同文,过去的六国古文一律废止。秦代有八种法定书体,其中的辜印篆用于印章,与小篆字体相近,印文端庄秀丽,但比规范的小篆稍显恣肆自如。

(2)特点∶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或“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除官印、私印外,还以成语入印,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 秦汉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19.戈射收获画像砖

【简析】

此题须举例解答戈射收获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弋射收获画像砖东汉盐井画像砖,描绘了三个人并肩弯着腰割禾穗,前边两人手抡大镰刀割禾秆,后边一人肩挑禾穗,手提食罐,构成一幅朴素的收获季节田间小景。同一砖上的弋射图尤为精彩,荷塘岸边两名射手正沉着有力地引弓,瞄向天空四散飞逃的小鸟,成功地表现了扣人心弦的瞬间情景。

20.斗拱

【参考答案】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它的使用,成功地解决了剪应力对梁架的破坏性问题,同时加深了屋檐外挑的深度及高度,有利于保护墙体,并且使建筑外观益加优美。商代的妇好偶方彝,可见斗拱的雏形;洛阳出土的西周铜器“矢令簋”上可以看到梁柱式的栌斗结构(柱头坐斗);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龙凤铜方案,复原了最早的梁柱斗拱结构。

21.循石造型

【参考答案】

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即因材施艺,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大部分的石刻作品仅仅是利用原有石块形态稍作雕琢,既提神造像,又保持了自然情趣,使得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得以加强。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因为当时就有很多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代表作品有霍去病墓石雕。

22.秦玉箸篆

【参考答案】

玉箸篆是一种书体,又叫“玉筋篆”,即小篆的别称。箸、筋,即筷子。“玉箸篆”就是“笔划丰腴如玉筋(箸)”的篆书,其代表书家有秦代的李斯和唐代的李阳冰。小篆始于秦代,属于篆书类,字形呈长方形,结构比大篆要稳定,趋于规范。玉箸篆文字流传下来的有两大类:一类是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如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等,此外还有瓦当上的文字。另一类是刻石文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七次出巡,所到之处皆刻石颂德,炫耀其文治武功。秦二世效之,在始皇帝所刻碑石后续刻诏文。

23.博山炉

【参考答案】

博山炉是汉代铜器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品种。汉代“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盖上部雕镂成山岳的样式,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中常饰以飞禽走兽,穿插在云气之间,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云雾缭绕。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