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50 0

【摘 要】设计小学语文作业题,应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立足课堂,体现导学助教功能,在语言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作业在课前是教师备课的内容资源,在课中是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课后是学习效果的评价素材。

【关键词】语文作业题,语文要素,导学助教,评价诊断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学习任务。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重新编写了与之配套的《语文作业本》,全面优化作业设计,让《语文作业本》融入教学实施环节,成为导学助教、学情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语文作业本》的编写为例,探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

1. 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采用“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式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进行编排。以语文要素为主线,将语文要素中的知识、方法或能力训练点分配至各册、各单元中,尝试建构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各单元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和落实。其中,“交流平台”对重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总结,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设计作业题,要关照单元整组,凸显单元语文要素,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到语文园地,层层递进,体现由学习到迁移的过程。

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语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其中,《古人谈读书》选取第二则作为典型语段,编写了三道题:

(1)圈出课文片段中对读书提出的三个要求。

(2)根据课文片段的内容填空。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3)下列各项中,与朱熹的读书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③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三道题通过找到画出、分点概括填写、互文阅读等多种练习形式,为学生梳理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提示了思考的路径,便于学生把握这段话的内容要点,以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忆读书》从全篇入手,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编写了一道题: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下图中填写作者的读书经历。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此题通过图式,提示学生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可以从读书时间(第一行)、阅读书目(第二行)、读书感受(第三行)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要点,进一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我的“长生果”》从全篇入手,设计了三道题: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本文约15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

(2)摘录课文中的词句,完成下图。

(3)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点表述。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本课中,作者读过的书籍表述得很清楚,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出关键词句,借助第(2)题的结构图,梳理出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大部头小说等书籍类型的信息,再梳理出书籍的具体内容,把相关信息说清楚。作者从读书中悟出的道理是穿插在文章内容中的,学生可能会遗漏。第(3)题要求分点表述,提示学生要找全相关信息。第(2)(3)题是根据不同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练习;第(1)题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则是对本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提高阅读的速度”的巩固练习。

本单元每一课的作业设计,既紧密结合统编教材课后习题进行了有机细化,又通过精读课文的典型语段和略读课文的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和运用,体现了从单元整组视角设计作业的思路。

2. 立足课堂,体现导学助教功能

作业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要将作业变为学习设计的一部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基本教学要求》提出,要“保证每天的语文课中,学生有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随堂练习,将《语文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融入课堂教学”。作业不仅有巩固复习的作用,还应具备引导学生学习、推进教学活动的功能。

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肥皂泡》的课后第二题:“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对于这些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教师一般会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随文理解。为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我们以文中一个不容易理解的句子为例,设计了如下作业题:

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1)查字典(见下图),这句话中“扯”字的意思是字典中的第几项词义( )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2)联系上下文,“颤巍巍”的意思是( )

①当肥皂泡扯成长圆形,泡泡轻微地颤动,好像一不小心就要破裂似的。

②因吹得太大、扇得太急而成的肥皂泡形状各种各样,非常漂亮。

(3)猜一猜,“光影零乱”的意思是 。

(4)通过理解难懂的词语,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

上述四道题将练习内容转化为学习思路。第(1)(2)(3)题分别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测三种理解难懂词语意思的方法,第(4)题以题干中“通过理解难懂的词语,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提示学生思考路径。学生可以此类推,理解课文中其他不容易理解的句子。

作业题还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提示教学路径。如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因缺乏具体的教学路径而落实不到位。对此,也可以通过设计作业题,明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路径。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

读课文,填一填。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填写,借助“宇宙混沌,盘古沉睡”的提示,逐步厘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然后借助图示,说一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作业设计一方面要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强调须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性质,构建循序渐进、能力立意的作业体系;另一方面要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设计能够引导预习、促进理解、提高熟练度、整理知识、养成习惯等多种功能的作业。将作业融入课堂,能使课堂结构更加多样化。可以先讲后练,保证“目标—内容(教学和练习内容)—评价”的一致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边讲边练,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先练后讲,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的主体,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3. 重视实践,展开学生思维过程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设计作业题应加强语言实践能力训练,避免概念化。作业题的设计应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路径,使其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能学、会做,从而促进其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如六年级上册《草原》课后第三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展开思维过程,有效表达,可将此题转化为如下三道作业题。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填一填。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 。

(3)你在生活中一定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请你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三道作业题,将解答《草原》课后第三题的思维过程展开了。先以“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为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体现“蒙汉情深”之处,再让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就不难了。从课文中具体描写“蒙汉情深”入手,统整思维,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生活中与人惜别的经历,作业中呈现了“我转学离校的那天”“爸爸要去远方工作”两个助学支架,打开学生的思路,提供语言表达的例子,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写一写。三道作业题的编排,从具体描述到抽象概括,从课文理解到学习写法,从范例引路到自主表达,层层递进,充分展开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其思维可见,在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基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延安精神。这些故事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依托。如何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发现身边的榜样?可以设计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作业:

学校准备举行“走访家乡名人”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寻访身边的名人,获得成长的力量。请你记录寻访成果,推荐家乡的一位名人,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此项实践作业,让学生关注社会,在走访中了解生活中的名人,植根家国情怀。为家乡的名人设计名片,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运用。

4. 体现弹性,倡导差异分层发展

体现弹性,是指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加以调整和变通。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多样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分层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单元学习结束,可设计“阅读展示台”:童话,给我们的童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阅读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与伙伴和家人一起分享。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童话阅读的成果。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为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还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式,继续记录自己阅读童话的成果。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的分层题,应该在同一目标指引下,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

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课后有一道选做题:“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

(1)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

(2)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3)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并选择一个按照提示填一填,然后讲给同学听。

题目:

人物:

事件:

这道题,分别指向读神话故事,讲神话故事,写出神话故事的题目、人物、事件并讲神话故事。要求在不断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使用建议

1. 课前:作业是教师备课的内容资源

作业是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备课时要备作业,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选择有针对性、实践性、多样化的作业。教师要统筹安排布置作业的进程,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教学时段,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的作业题,教师要先做,从“学”和“教”的角度,提前写清楚答题要点、答题思路,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点,以便于开展有效指导。要避免出现教师写唯一答案、学生沿用教师答案的现象。

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结合教材第37页的插图,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脚。一名教师试做题目,然后结合自己的试做体会,提出指导学生的答题思路:一是看课文插图,可以从哪些角度介绍;二是读课文,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三是变化人称,感受其中的趣味。教师将自己做题的体会,转化为对学情的预估,以及答题思路的整理,为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指导过程也紧扣了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 课中:作业是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

作业题的设计体现导学助教功能,教师可以把作业题纳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时借助作业题推进学习活动。

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单元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桥》是其中的一篇课文,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名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桥》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如下:

(1)阅读单元篇章页,说说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填写作业题。

(3)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讨论并完成鱼骨图。

余琴︱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

(4)引导学生观察完成的鱼骨图,了解小说的表达方法。

预设1:横向看,上面一行描写环境,下面一行是故事情节,中间轴指向人物——老汉。

预设2:纵向看,上面的环境描写和下面的故事情节是相互关联的。

(5)教师小结: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从以上教学环节看出,作业题成为推进教学活动的支架:学生从作业题中获得思路与方法,教师通过作业题以练代讲,教学效果良好。

3. 课后:作业是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

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反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课前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的思维路径、学习方法以及掌握程度,便于精准反馈与讲评学生的作业。

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单元语文园地拓展链接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对此,可设计如下作业题:你觉得爱丽丝会后悔进兔子洞吗?为什么?有三名学生的答案如下:

生1:后悔。因为她喝了一瓶不知名的药水,使自己变成了巨人,结果被困在了兔子洞里,无法脱身。

生2:不后悔。因为她后悔就不会进兔子洞,而且兔子洞里发生的故事那么奇妙,爱丽丝又是个有好奇心的女孩,她喜欢探险,所以一定很想去兔子洞探险。

生3:后悔又不后悔。因为如果她不进兔子洞,自己就不会变小了;但如果不进兔子洞,又不会发生这些离奇的事情了。

三个不同的答案反映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多元解读。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应充分展示学生的答案,尊重其多元思维,不应强求答案的整齐划一。三个不同的答案,也可以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保证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的一致性。作业承载着评价功能,教师应通过作业诊断学情,从而改进教学。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