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22 0

《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白鹿原》剧照

《白鹿原》通过讲述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描述了从清朝末年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变化。以白、鹿两大家族的家族内部生活以及两族的相互关系为纬,来推进小说的发展,小说也书写了白鹿村从兴旺到衰败的历史路程。在代表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最高水平和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的历届获奖作品中,陈忠实的《白鹿原》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很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从近代历史角度反思对立,敢为“地主”说“是”——成功塑造了一个忠厚仁义、可敬可佩的乡村地主白嘉轩,一改地主罪大恶极的人物特征。

一、从白嘉轩看近代以来地主阶级形象变化

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史,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小农经济收到了严峻的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地位也开始发生变化。翻阅上个世纪的文艺作品,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作家笔下的地主形象会有不同的脸谱。这些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乡村地主,在百年间由于对立运动、时代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性格风貌和形象特征。

1、20世纪初情感色彩突出人物的地主形象

20世纪初期的地主形象,以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的土财主顾天成为代表。小说没写顾天成的劣迹,更多的是表现他的痛苦和不幸。作品淡化阶级斗争和对立色彩,关注动荡时期人物的命运变化及内心痛苦,使作品透露出一种悲凉、忧郁的情绪氛围,契合20世纪初期人们的心理感受。

2、20世纪中期对立色彩浓厚的地主形象

20世纪中叶,是一个强调斗争哲学、突出阶级对立的年代,地主成了恶霸的代名词。最为典型的是梁斌的,小说开篇就定下了地主冯兰池是个恶霸的基调。此时期的作品不仅将阶级斗争扩大化,而且用阶级关系掩盖了所有的社会关系,“在小说里,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成了唯一的矛盾,地主之间、贫农之间似乎不存在矛盾。

《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红旗谱》

3、20世纪末具有文学艺术色彩的地主形象

20世纪末期,激进的革命思想已经退潮,体现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文化进入多元化状态,作家开始注重地主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努力挖掘地主身上的人性内涵。正如《白鹿原》中白嘉轩作为族长也是父亲,是权力的主体,他遵从的明德好义、仁厚宽容、以德报怨……维护着农村文明秩序,作家着力描写宗族家庭、伦理道德,维系民众向善的力量,约束人性的善恶,却又逃不开想要指腹为婚,干扰他人的封建思想。陈忠实对传统地主权力的复杂态度,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艺创作中,地主经历了几次形象上的变脸,可怜的如顾天成、可恨的如黄世仁、可悲的如李文武,可敬的如白嘉轩等。每一次变脸的后面都揭示出对立风云的变幻、社会变迁的轨迹。在文艺创作中对地主角色的褒贬扬抑,体现着不同时代的评判标准,暗合了一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对立风云与历史沧桑,为我们呈现着时代的发展。

二、《白鹿原》中正面“地主”白嘉轩形象的创新

《白鹿原》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创造了村民地主白嘉轩这一独特形象。白嘉轩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正面描写地主的形象:他把名节看的极为重要,甚至超过生死,他的形象是一个突破,是一个创新,无论是从文学创作方面还是人物性格方面,他独特而鲜明的任务形象,引发了读者对传统地主的深思,让人们得以重新认知这一阶级。

1、文学观念突破下的创新角色

在近代中国文学创作史前十几年的长篇小说中总是依据所定的主题把人物分为营垒分明的两部分:正与反、忠与奸善与恶、先进与落后等等。把人物明确分为正反好坏两部分这在中国文学是有历史根源的尤其是在中国戏曲中两方人物分得清清楚楚。而作为现实主义文学来说这已退到了古人的水平线以下。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曾彻底打破了这种违背现实的人工分别,曹雪芹写人是以现实存在为依据的,“不敢稍加穿凿”。既然《红楼梦》已经自觉地打破了这种人为划分,为何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能这样做呢?陈忠实在文学观念上的突破和充分的生活积累下,白嘉轩这一丰满的形象应运而生。

《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红楼梦》

2、农耕务实的“好地主”

从经济上来看,白嘉轩是靠勤劳为本,省吃俭用发家致富的小说具体描述了白嘉轩和家人如何通过劳动而发家的整个过程。白嘉轩勤劳善良,终生劳作,书中着力描写和渲染白嘉轩在发家前后对待劳动一以贯之的态度:发家前固然终日辛劳、耕种不辍,即使富甲一方之后,他也并非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是仍旧保持着热爱劳动的农民本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与传统的红色经典中地主强抢强霸、为发财而不择手段的地主形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3、一个“正义”的乡村地主

从社会道德层面看,他为人光明磊落,正直善良,“学做好人”白嘉轩与村里另一地主鹿子霖热心仕途不同,他更喜欢在家族宗内,教化儿女;严格来说,我不愿承认白嘉轩是一个土地主,他作为一个经历时代变革,身处乱世却处乱不惊,理智前进的人,却改变不了骨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气质,我更愿称他是一个有“权利”农民;在他的土地上,勤俭劳作,靠劳动而致富,待长工如家人,与鹿三情同手足,近君子远小人,处乱世而不惊,纵观白嘉轩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白嘉轩不愧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写”的地主。

相较20世纪前中期的文学作品,《白鹿原》运用了更严格更充分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他的文学创作品位有本质性的升华,不再提取偏重于对立伦理的生活事件,对人物也不轻易呈露创作主体的爱憎褒贬,表现出作家更客观、更冷静、更睿智的态度。这一切在对白嘉轩这一人物的塑造中表现得尤为圆熟成功。白嘉轩坚实的精神力量和在白鹿村的德望,像泰山一样不可动摇,然而同时他也与时代的车轮相逆而动。

《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白嘉轩

三、白嘉轩背后所体现的现世意义

白嘉轩上述这一切德行、修养、人格,基本上是属于封建性的,但即使到目前的新时代里,也还有其价值,也还没有完全过时。白嘉轩这一形象的创新和深层意蕴正是用文学形象对这一点的揭示。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如果典型地融化着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哪怕他所隶属的阶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或已经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不合时宜的角色,他仍然会有价值。

1、“他”的个人魅力

白嘉轩身上具备着诸多传统美德和修养,有着巨大的人格力量。他洞察生活矛盾的方方面面,精明而理智,虽然不动声色,却能看清着事物的始终,逃不过他的眼睛,事物的发展每每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整伤族纪家风显出无比的权威,处理人际关系克己而谅人,用活了儒家的中庸原则。坚定地去营救打坏他腰的黑娃,对长工鹿三尊重而有着真正的友情,这一切并无丝毫的矫情和伪饰,这些都是令人敬仰。他的勤劳自守,劳动成为生命的第一需要,也是他树立人格根基的基石。这些个人魅力都是值得额我们去学习的。

《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2、“他”的积极影响

白嘉轩以其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颠覆以往的地主形象,突破一个阶级一个典型的创作陈规。正如当代著名评论家雷达所说:“白嘉轩这一形象远不是一般的地主可以望其项背的。”陈忠实通过对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国民心理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精心刻画了白嘉轩这一独特形象,突出他的以仁义为本的生活信条。白嘉轩所代表的是一个应当早就退出历史舞台的阶级,但这个已经被“过时”的阶级,他所遵从的道德、思想、哲学主张却有着巨大的现世价值,与其说这些“瑰宝”是封建阶级的,不如说它们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它们也影响着后世人的信条。

《白鹿原》:处变不乱,看白嘉轩致力于现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四、结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伦理、道德、心理意识等,决不是只属于某一特定的阶级和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超越阶级和时代的,要建设这个国家,发展这个民族,如果无视甚至鄙夷这一切,就必须要受到惩罚。因此,全面认识一个人物,他所代表的层次,即使他已然不存在于现实,我们仍要看到有价值和可利用的地方,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是我们不可抛弃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白鹿原》

2、《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