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一篇以“乐学·有为”为主题的作文,应该怎么下笔?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88 0

#高考语文##模考作文#

今天给同学们解析一下2023届福建泉州第一次质检的作文题。

【原题再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材料二:

钟扬15 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之后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毕业后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成为著名植物学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乐学·有为” 的主题班会课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作文解析」一篇以“乐学·有为”为主题的作文,应该怎么下笔?

【名师解析】

这是一篇双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材料一是《论语》中孔子关于认知三个阶段的经典论述,材料二是钟扬成为著名植物学家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两则材料存在这样的关系——材料二的人物经历印证了材料一名言中的核心观点。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以“乐学·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发言。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和交互性。

这篇作文给定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乐学,二是有为。

什么是“乐学”,我们可以理解为“快乐地学习”。

纵观整个人生,学习不会只有完成时,而应一直处于进行时,所以这里的“学”不单纯指校园学习,还包括做学问,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的学习,甚至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种的无时无刻、虚心求教的学习状态。学习是有层级,或者说是有阶段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是最好的概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只有享受其中,出入自如,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习的动力,进入“心流”的状态。

「作文解析」一篇以“乐学·有为”为主题的作文,应该怎么下笔?

至于“有为”,那就是人生有所成就的意思,这个很好理解。

“有为”和“乐学”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如何成为佼佼者?除了依靠天赋,依靠大环境、可支配资源等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领域,你能否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投入和付出,我们熟知的“一万个小时定律”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这个世界纷纷扰扰,选择多,诱惑也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怎么才能让自己沉下心来,专注于某个领域呢?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乐此不疲。唯有乐在其中,享受自我,不负热爱,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由此我们得知“乐学”和“有为”之间的关系。

这篇作文可以看成是关系类作文,考生在行文过程时,需要阐释清楚二者的关系,并通过人物事例和名言佐证这种关系,也可以在行文时加入反面论证,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作文解析」一篇以“乐学·有为”为主题的作文,应该怎么下笔?

参考立意:

①乐此不疲,成就卓越

②找到自己的兴趣,打造“主场优势”

③乐在其中,不负热爱,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这篇作文,相信很多同学会想到“韦神”——韦东奕,下面分享一则时评段落。

「作文解析」一篇以“乐学·有为”为主题的作文,应该怎么下笔?

【参考语段】

我们再怎么赞叹韦东奕的数学天赋,自己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也不会提高;将“箪食瓢饮”看作追求纯粹的学术精神,普通人也难以复制。我们真正在意并且能够记住的,是韦东奕呈现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状态。

在“内卷”“躺平”成为热词的当下,这种状态意味着一种减少焦虑的方式:万物之中,希望至美。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就不会在原地彷徨。对韦东奕来说,数学是他的期待;对其他人来说,这个期待可能是文学、音乐等。不被外界裹挟,沉下心来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专注中获得快乐,这或许是韦东奕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摘自南方日报,原文标题《不要只关注“天才的模样”》

「作文解析」一篇以“乐学·有为”为主题的作文,应该怎么下笔?

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写吗?或者想到什么好素材,欢迎在讨论区留言。

标签: 描写人物的作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