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43 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因交流而繁荣,文明因互鉴而兴盛。文化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文化安全只有在文化发展中才能实现。

从历史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博采众长的基因。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汉民族主动接受草原民族文化的“胡服骑射”,再到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多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从现实看,今日之中国,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从近代以来的被动卷入到今天的主动拥抱,充分展现了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适应力。近代以来的屈辱史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唯自强而后安,唯开放而后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亦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唯有开放环境下的斗争和磨砺才能使自己强起来。文化发展同样如此。我们珍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使其根深叶茂,焕发旺盛生机。在此意义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与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内在一致的。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只有把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激活,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话语权的争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与其背后一整套知识体系建构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维护文化安全,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要站在人类文化制高点谋划文化发展,回应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解释力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特别是文化启蒙以来西方世界创设的一整套现代性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影响着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相应地,人们也习惯于在西方知识谱系内寻找自己的存在坐标,这正是西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理基础。例如,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意识形态话语,实际上都包含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并不怀疑启蒙话语的历史进步性,但也应清醒意识到其时代局限性,进而确立文化对话的平等地位,这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应该也有责任为人类文明做出知识贡献,这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重要标志。在信息革命推动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发生剧变,已有知识体系发生“哥白尼式的革命”,由启蒙话语构建的知识体系在应对诸多新问题时频频失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经验,则构成人类新知识得以产生的丰厚土壤。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创造旨在实现文化霸权有所不同,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我们建构的知识体系,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以知识创新回应时代难题。只有这样的文化创造,才能在摆脱“跟着说”的困境之后,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摘编自《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伴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近日,围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信息时代如何实现文化安全等问题,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进行访谈。

中国社会科学网:① ?

惠鸣:在国家文化传播安全领域,由于互联网革命和数字化革命,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原有文化传播体系面临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对此,国家需要深化传媒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时代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

在文化资源方面,数字化技术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文化资源,造成传统文化资源、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等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速流失,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网:② ?

惠鸣:数字文化时代,强调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国家文化认同和国家核心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在文化传播方面,借助数字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其价值观进入我国的路径与方式更加多样、便利,对我国的国家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也更大。对此,需要始终保持文化安全的意识。

数字化传播容易在网络空间形成意见共振,放大某些不良信息。非主流、个别声音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

(摘编自《维护信息时代文化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能够与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

B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是要封闭自己、孤芳自赏,而是要在开放中发展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文化的内生动力。

C .西方强势文化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蕴藏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并否定和拒绝。

D .新时代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速流失,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伴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B .我们中华文化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以知识创新回应时代难题,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创造却旨在实现文化霸权。

C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是由于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D .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致使我们无法传播与弘扬国家核心文化,无法增加国家文化认同感。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要性”的一项是()(3分)

A .努力使国家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的利益免遭侵犯。

B .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为文化政治安全、文化经济安全、传统文化安全、语言文字和信息传播安全。

C .信息化时代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传统文化遭遇挑战。

D .必须从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强文化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4 .材料二中,“中国社会科学网”会怎样提问呢?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4分)

5 .“安而不忘危”,维护文化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局、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如何在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阿来

①马!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②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③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

④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刚才他把马叫什么?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

⑤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讲究。在这一点上,马和鹿一样,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故乡一个高僧在诗中把这两者并称为“ 星空下洁净的动物” 。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伸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吃进肚子里去了。

⑥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一种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这样的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

⑦布封说:“ 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

⑧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⑨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⑩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

⑪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⑫顶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们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了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岖的山路上,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

⑬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牲口。

⑭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⑮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⑯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扣题,点明在藏族人心中马就像酒一样能够让人激情澎湃,以此强调马的重要,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 .夜里宿营时,“我”的马过来亲近“我”,“我”也给予积极的回应,很好地诠释了“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的谚语。

C .“牲口”命贱却使不坏,名马虽神气十足在山地却没有用处,作者在理性审视山地马的同时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

D .山地马不需驾驭即可自行前进,这使作者感觉自己成为没有生命的货物,失去了作为一名骑手策马驰骋的豪迈感。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第⑥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简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B .文本分别用“马”和“牲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C .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中理想的马则属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为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

D .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

8 .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6分)

9 .文本二提到了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任选一个视角,简析这一视角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 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 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 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 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 大夏对曰:“ 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 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 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 大夏对曰:“ 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 上曰:“ 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 上叹息曰:“ 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 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 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 健对曰:“ 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 上曰:“ 然。” 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 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健等皆叩首曰:“ 臣等敢不尽力。” 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B .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C .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D .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冢宰,在周朝时是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来冢宰也是吏部尚书的代称。

B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C .经筵,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

D .顾命,指临终遗命。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称为“顾命大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孝宗即位,征召已经退休的王恕为吏部尚书,王恕当时很有威望,在选拔官吏上很有作为。他在任时不畏强暴,私下求官的路子得以断绝。

B .明孝宗在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名声,登基后让他做左都御史,马文升感恩知遇,知无不言。他对教坊的亵渎之语严加斥责。

C .刘大夏向皇帝解释年老请辞兵部尚书时提到“民穷财尽”,皇帝耿耿于怀,再次提到此话题,刘大夏借机进谏朝廷征敛过多,皇帝当即停止。

D .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2 )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14 .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①监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②,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③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④蒟酱⑤实,歌杂竹枝词。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释:①富顺: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川西南的广大地区。②五尺道:秦代修筑从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还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③文翁:汉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④馐:此处作动词用,“荐”的意思。⑤蒟酱:鸡棕酱,鸡棕是一种香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两句回顾我国古代中原王朝在广大西南地区开辟道路、设置官吏、安抚南夷的历史,笔墨简练而涵盖广远。

B .颔联两句所涉及的文翁成都设学和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典故,反映了我国古代关注边疆文化和民族团结的情况。

C .颈联两句写富顺饮食单调,文化浅俗,反映了此地物质、文化生活的落后,同时隐含了对友人赴任后生活的担忧。

D .本诗偏于议论,不铺陈文采,也不刻意求工,在质朴的语句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情感诚挚,含义深远。

16 .自古以来,送别诗作常囿于个人情感圈子之内,多表达悲戚缠绵的惜别之情,而司马光的这首送别诗却不流于此俗。请结合全诗,谈谈对此的认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2 )《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 )“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0 月30 日,西藏格鲁派掐丝唐卡艺术特展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开幕,此次展出的掐丝唐卡和巨幅唐卡,种类繁多,让观众① 。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② 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掐丝唐卡在继承藏传绘画精细柔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宫廷掐丝珐琅和坛城沙画的工艺特点,形成了③ 的唐卡艺术风格。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

根据推介资料显示,唐卡在京举办展览并非是第一次,本次展览时间将截止至11 月28 日。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21 .请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刘姥姥中任选一个,写出她的圆形人物性格特征,请写出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分别举例加以简要说明。(100字以内)(6分)

22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青年们逐渐从“ 有什么读什么” 转变为“ 想读什么有什么” ,不断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某网络平台“青年领读者”栏目邀请你参加阅读推介视频的拍摄,请选择一本书,以“经典与未来”为主题,准备一篇推介稿,结合材料的启示,阐述推介的理由,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C2.A 3.C

4.①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哪些压力和挑战 ②信息时代为何要特别强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5.①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激活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②对西方强势文化保持高度警惕,要认识到其局限性、目的性,确立文化对话的平等地位,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③在数字化文化产业下,境外势力放大某些不良信息,非主流、个别声音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等现象,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文化安全的意识,深化传媒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时代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 并否定和拒绝”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五段原文是“我们并不怀疑启蒙话语的历史进步性,但也应清醒意识到其时代局限性”。故选C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创造却旨在实现文化霸权”中“其他国家”说法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表述为“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创造旨在实现文化霸权有所不同……”,所以应是“西方国家”,这里扩大了范围。C. 因果关系错误,“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并非“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的原因。材料二只是提到“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D. 说法绝对,从材料二“借助数字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其价值观进入我国的路径与方式更加多样、便利,对我国的国家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也更大”可知,“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对我们传播与弘扬国家核心文化、增加国家文化认同感只是有一定的影响与冲击。故选A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目标。B. 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C. 突出了国家文化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最能体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要性”。D. 是信息化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故选C 。

4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后文“在国家文化传播安全领域,由于互联网革命和数字化革命,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在文化资源方面……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等内容可知,这些都是当下我国文化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以推知问题所问的应是与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的压力和挑战相关的内容,据此①中可以填入“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哪些压力和挑战”。

第二空,从后文“数字文化时代,强调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国家文化认同和国家核心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在文化传播方面,借助数字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等内容可知,这些都是与当前的数字信息时代有关,而这些内容也是关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容,据此可以推断②中所问问题为“信息时代为何要特别强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如何在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一问题,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首先,从材料一第三段中“我们珍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使其根深叶茂,焕发旺盛生机。在此意义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与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内在一致的。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只有把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激活,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可以总结出: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激活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从材料一第五段“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例如,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意识形态话语,实际上都包含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并不怀疑启蒙话语的历史进步性,但也应清醒意识到其时代局限性,进而确立文化对话的平等地位,这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对西方强势文化保持高度警惕,要认识到其局限性、目的性,确立文化对话的平等地位,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从材料二“数字化传播容易在网络空间形成意见共振,放大某些不良信息。非主流、个别声音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等内容可知,在数字化文化产业下,境外势力放大某些不良信息,非主流、个别声音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等现象,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文化安全的意识,深化传媒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时代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

6 .C7.A

8.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

9.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 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属于无中生有。文章重点写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并未对名马进行批判。故选C 。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 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错。“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只是景物描写,是客观环境的真实存在,并不能“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同理,文中只写到“简陋的鞍具”从马身上卸下来,这也并不能“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故选A 。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可见,作者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这与作者心目中的马大相径庭,此时的作者对山地马是失望的。

由“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可见此时的山地马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我与山地马是亲近的。

由“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可以看出,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作者是认同和接受它的。

由“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可以看出,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引发了作者感慨,使作者为之叹息。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写作视角的能力。

文本二中写道“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首先,从“藏族人视角”看,文中写道“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可见,在藏族人看来,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当然,这种认识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密切相关。

其次,从“知识分子视角”看,文中写道“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可以看出,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引发了作者感慨,使作者为之叹息。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

最后,从“人类视角”看,文中写道“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可见: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10 .B11.C 12.C

13.(1)在这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职,一年之内两次要求离职,朝廷都没答应。

(2 )太子聪明灵敏,但是年纪小而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必须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让他成为贤明的君主。14.每日与大臣详论治道,不仅能熟识他们,还能正确任用他们,也可以使皇帝圣心受到启发,处事更加精进高明。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的面只有片刻,这样,即使皇帝再聪敏过人,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因此常常把要办的事情托付身边的人去办。“臣下”即“臣子”,是“进见”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进见”是固定词组,下级谒见上级,晚辈谒见长辈,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 。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 .“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错误,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是官员为皇帝讲授,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故选C 。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当即停止”错误,原文“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意思是“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这些征敛都已停止。其他的征敛,可以一一商议革除”,并非所有都“立即停止”。故选C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先是”,在这之前;“一岁”,一年;“再”,两次;“许”,答应。

(2 )“东宫”,太子;“辅之以正道”,状语后置,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俾”,使,让;“为”,成为;“令”,贤明。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评论治道,谋议政事”的这句话,确定设题的区域,然后到后文找到这样做的效果,即“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意思是“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们的天资和才干正确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皇太子继承皇位,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皇上巡视太学,释奠先圣先师孔夫子,王恕请求加礼于孔子圣像前,特用金币,改以太牢之礼。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下诏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这是因为皇上当年在东宫之时就知道他的名字的缘故。马文升深深感念皇帝给予的特殊恩遇,因而更加发奋和勤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闰二月,皇上亲自耕种籍田已毕,宴饷群臣。教坊进献杂技,在表演中说出一些轻慢污秽的语言。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呢!”当即把教工、乐伎辞退而去。最先开讲的是经学。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章说:“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的面只有片刻,这样,即使皇帝再聪敏过人,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因此常常把要办的事情托付身边的人去办。所以,如果皇帝真想要做到事事明察和鉴别真伪,必须每天坐于便殿,召见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面陈他们的想法,或仔细审阅他们的奏章。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们的天资和才干正确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王恕担任尚书,不畏强暴,请托告求之路从此堵塞。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这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职,一年之内两次要求离职,朝廷都没答应。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现在天下百姓贫穷,财力困窘,万一有不测之事,罪责在兵部。我估测自己没有能力办理这件事,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又过了几天,皇帝又召见刘大夏,问道:“现今征收税赋,征发徭役,都比较适当,你为什么还说民穷财尽?”刘大夏回答:“我只是说现今征收税赋,征用徭役,没有一定之规。至于其他的,臣还没有说到。就拿臣在两广来说,朝廷每年向广西要铎木,又在广东收购香药,光这两项费用就在万钱以上。”皇帝说:“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这些征敛都已停止。其他的征敛,可以一一商议革除。”皇上叹息说:“朕在位已经很久,可是这些事情都不知道,怎能称得上是为民做主啊!”皇帝命令九卿大臣,各以其主管的职事,说说在军民百姓中朝廷的弊政,尔后加以改革,选择可以推行的,再加推行。召大学士刘健等人谋议军政大事,皇上说:“解释书的内容要阐明圣贤的旨要,直接言明,不要隐瞒。况且先生等人和翰林各位官员,这些都是辅佐的职位,都是应当直言的。”刘健回答说:“我等如果不敢直言,那么其他官员就再没有敢直言的人了。”皇上说:“是这样。”五月,皇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使他成为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孝宗一朝,明朝拥有天下一百多年。天下安定,人口繁多,战争平息,盗贼没有四处横行,可以说是和睦安乐啊。

15 .C

16.(1)在厚重历史中寄寓责任。首联写古代加强富顺地区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古写今,体现了诗人的政治责任感。

(2 )在关注现实中抒发理想。颔联意欲将文翁教化施于南夷,促进边疆文化的提高和民族团结。

(3 )在昂扬乐观中劝勉友人。尾联诗人劝友人开怀畅饮,切莫起乡关之思,南中之事大有可为,不可自伤心神。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 写富顺饮食单调,文化浅俗,反映了此地物质、文化生活的落后,同时隐含了对友人赴任后生活的担忧”错误,鸡棕是一种香菌,被视为“山珍”,“竹枝”指竹枝词,是巴、渝一带民歌,刘禹锡将其变成诗体(东边日出西边雨),对后代影响很大。颈联“盘馐”二句选取两件有代表性的事物,说明了富顺风物之美。故选C 。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注释①②可知,首联“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回顾了汉朝在“富顺”一带修路、设置官吏的史实,写我国古代就注意加强富顺地区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从而以古写今,表现诗人热切关注国家发展的胸襟和气度,体现了诗人的政治责任感。

结合注释③可知,颔联“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回顾了文翁在汉景帝末期任蜀郡太守时在成都设立学校和诸葛亮南征,对其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诚悦服的史实,在关注现实中抒发了作者促进边疆文化的提高和民族团结的心愿。

尾联“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表面看,诗人是劝友人在途中开怀畅饮,切莫频起思乡之情。言外之意是,南中之事大有可为,不可因忧思而伤神。这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表现了他对西南地区的深切关注,借以暗示友人要守边治民,谨守职责,在边关做出一番作为。

17 .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扪”“历”“胁”“徘徊”“骥”“沧”。

18 .目不暇接 独具特色 富丽堂皇 19.①将唐卡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比作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比作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

②形象地刻画了画家制作唐卡时专心、虔诚,生动地表现宗教信仰和艺术带给人的精神震撼和灵魂洗礼,表达作者对唐卡艺术的精美以及对画家创作者精神的赞美。20.推介资料显示,唐卡在京举办展览并非第一次,本次展览时间将于11月28日截止。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是说数量之多,让人看不过来,可使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

第二处,语境是说“唐卡”是有自己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可使用“独具特色”。“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处,结合“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可知,此处形容唐卡豪华的艺术风格,应使用“富丽堂皇”。“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使用两个比喻,分号前面“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把“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比作“画家的心电图”,分号后面“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把“艳丽而典雅的色块”比作“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变化的线条是画家内心跳动的展现,艳丽典雅的色块反映了画家内心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画家在创作唐卡时的虔诚、投入,展现唐卡的精美,流露出作者对这一艺术以及创作者的赞美。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推介资料显示”句式杂糅,“根据……推介资料”和“推介资料显示”二者留一;

第二处,“并非是”成分赘余,“非”即“不是”之意,删除“是”;

第三处,“截止至”表述不当,糅合了“截止”和“截止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此处可以改为“截止”。

21 .王熙凤。一方面是治家能手,另一方面又是营私好手。她不但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就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都要让她总理一切。她虽懂治家,却也败坏着这个大家族。她会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会勾结官府包办官司。22.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要理解圆形性格这一概念,然后从两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

所谓圆形性格,就是性格复杂。如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其“美”其“才”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凤姐之“才”首先就表现为“好刚口”的口才。她出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短短几句话,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果然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她的“才”还体现在“治家”上,最典型的就是“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她对宁国府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期推诿;需用过当,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的五大弊病,条分缕析,深中腠理。她一眼看出了宁府纷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在办理事务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把混乱不堪的宁国府“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但同时她的“恶”也十分可怕,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办的头件大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如果说贾瑞的死也是由于贾瑞自身的无赖品行招致的恶果,王熙凤的手段有几分“自卫”维护其二奶奶的管家主子尊严,那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逼得一对有情人自尽,就是她金钱、权力欲望的膨胀(第十五、十六回),而“闻秘事”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用剑杀人”(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则真是十恶不赦。

再如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她的乡气和见识不广,因而就带有几分可笑的意味。如第三回,写她初见自鸣钟情景: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但另一方面,作者又着力地描写了刘姥姥本质是忠厚善良的,具有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刘姥姥灵魂中的“劳动人民正直的、耿介的高贵品质”,集中表现在她机智勇敢地营救巧姐的行为上。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的识记能力。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本题要求写出除王熙凤外其他的三个女性,从中选择三位即可。

23 .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这是一则关于“阅读”的材料,当前的中国青年们可选择的阅读资料越来越多,但是选什么,如何选还需要有人引导,这则材料提示我们,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优秀青年,以当下的积累为攒足养分未来。

分析任务要求,你作为“青年领读者”,选择一本书,以“经典与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推介稿,参加某网络平台“青年领读者”栏目阅读推介视频的拍摄。

好书推介稿,要明确你推介的是哪本书,然后分条列举你的推介理由,注意你是从有利于青年成长的角度进行推介,这本书应当是对青年有精神上的引领作用,如推介《平凡的世界》,可以从孙少平入手:孙少平身上昂扬着精神的高傲,蕴含着灵魂的矜持。孙少平有着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关键时刻不计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质穷困根本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束缚,反倒映衬出他人格的完善。以这样的推介方式吸引青年读者。同时注意应是一本“经典”书籍,最好是名著,或者是影响大的作品。介绍完推介理由后,还应从阅读这样的经典作品对青年的影响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把主题中的“经典与未来”落实到位。

立意:

1.

2. 用经典照亮未来。

3. 以经典涵养底气,用文化传承未来。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