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重构艺术时空 塑造军人形象——浅析短篇小说《班长》的艺术特色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50 0

【评论】重构艺术时空 塑造军人形象——浅析短篇小说《班长》的艺术特色

重构艺术时空 塑造军人形像

——浅析短篇小说《班长》的艺术特色

余懋勋

张忠福创作的短篇小说《班长》,成功塑造了一位现代军人形象,表现了军人忠诚、守信、担当的高贵品质与大无畏精神,歌颂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部作品在全国著名的江山文学网发表后,引起文学编辑的密切关注,也得到了著名作家的高度赞扬。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说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还来源于作家的想象、虚构和主观创造。没有虚构与创作,就没有小说艺术。小说情节时空在作家的重构和改造下,以集中、新奇的形态来超越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审美刺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张忠福是一位正团职军队转业干部,他有着丰富的生活积淀,有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在23年从军生涯中,于巴山蜀水间接触过许许多多基层官兵。他对基层官兵的工作和生活都很熟悉。他时时为这些平凡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从小就热爱文学的他早就有了创作冲动,经过深思熟虑与反复打磨后,推出了这部感人肺腑的短篇小说《班长》。作品中的主人公班长是一个典型人物,是广大基层官兵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文学艺术形象。可以说,人民军队许许多多的班长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仅为小说中的班长而感动,还为自己的军人气质而感动。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短篇小说由于篇幅限制,艺术时空没有长篇小说那么阔大。短篇小说的构思常常要通过重建新的艺术时空来机智地反映生活、表达主题。《班长》的作者为了以有限的篇幅生动、鲜活地刻划军人形象,选择和提炼了一批高质量的写人细节进行重构,使读者可以根据这些军人细节的动作内容和外在形态,迅速了解人物的行为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班长》总体上采用倒叙方法,由主人公受伤躺在茅屋中央起笔,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然后“我”开始回忆。作者娓娓道来,讲述“山火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那年,“我”因家庭变故失学放弃了继续读书,参军来到部队所在大山沟,和哨所里6名战友担负着守卫铁路大桥的任务。

班长对“我”热情友好,关怀备至,还帮“我”借回复习资料,鼓励“我”来年报考警校。超期服役的班长,家有父母需要他回去照料,相恋多年的女友也等着他回去结婚,可他因为部队需要,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继续带着战友们守卫大桥。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班长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天,他收到女友来信。女友说,你既然选择了继续留在部队,那我就等不起你了。我要到南方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一刻,他心乱如麻,下哨回来的路上,班长让我先回。他却走到铁路护坡上一支接一支吸烟,想以此排解心中的郁闷。一包烟吸完了,地上留下了一堆烟蒂。他站起来,踩了两脚,便回了哨所。真是无巧不成书。恰恰那天发生了山火。听到“起山火啦”的呼叫声后,他几个箭步就冲上铁路,从最旺的那片火势,他已经清楚地知道祸因就是他留下的那堆烟蒂。

尽管经森林消防部门基本认定这场山火是列车上的乘客不慎扔到窗外的烟头引起的,可班长不这样认为,他主动向调查人员汇报,说山火是他引发的,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班长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运用正面延宕的写人技巧,选择和提炼了班长吸烟解闷和发生山火两个有关联的细节,用这两个同质异形的材料去反复描述,收到了强烈渲染典型人物优秀品质的艺术效果。

山火发生后,愧疚、悔恨一直折磨着班长的内心。班长许下诺言“会给村民一个交代”。于是,他退伍回家将父母孝敬至“百年归山”后不久,带着赎罪的心情又回到大山沟来了,并找到村镇领导四处协调,在那片光秃秃的大山沟里搭建了几间茅屋住了下来;再后来,班长又四处收集了一些松树、银杏、雪松等苗木种子,在茅屋前后开垦出了几亩坡地,开始建苗圃、育树苗了。班长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余生,还村民们一片青山!

班长在战友们协助下,将苗圃里能栽的树苗都栽到了山上,几百亩的山坡从此种下了班长的期望。此后,大家每一个周末都和他一起上山给小树苗修枝、培土、浇水;秋天,又和班长一起到山上采集种子,培育新树苗。有的战友还主动从家乡买了些适合山沟种植的脐橙、脆桃、红李等十多种果树苗寄过来,分类分片种植在山上。经过三年多努力,那片当年被烧得光秃秃的山沟又重新披上了嫩绿的新装。

班长不仅实现了“还村民们一片青山”的愿望,还给村民们种下了满坡的“摇钱树”,单那近百亩果园,一年就能给村民们带来好几百万收入;他种植的那些银杏、桂花、雪松等名贵苗木,更是“香饽饽”,几乎每天都有人开车去找他,希望班长能卖给他们一些,让他们运到城里再转卖给环境绿化整治、城市景观改造的相关部门或房地产商打造高端楼盘,听说有些树形好的,一颗都能卖几千上万,但班长硬是一颗也不卖。

为了塑造班长的军人形象,小说反复描述他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拼命扑打,可无情的山火还是把他的一切努力化为灰烬,使他多处受伤,那张脸完全被烧成了玉米粑粑,落得个终身残疾,看着既吓人,更揪心的情景。当班长“还村民们一片青山”的心愿变为现实时,镇长的胞弟一家都很喜欢班长,就请镇长前来说亲,想把胞弟的独生女儿嫁给他,但被班长婉言谢绝了。因为班长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考虑到姑娘的感受。他说:“单我这张脸就够‘吓人’的了,怎么还能再害人家姑娘跟我来担这份‘罪’?”故事讲到这里,一个“真男人”的形象,一个能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的人物,鲜活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为了将班长的故事叙述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作者在处理“山火事件”有关的情节和细节时,并不是按现实生活的原有形态排列组合,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加以重新结构。作品以班长“超期服役”“吸烟解闷”“引发山火”“火中受伤”“植树赎罪”为明线,穿插班长“热情待人”“助人为乐”“谢绝说亲”为暗线,编织了一个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余懋勋(著名文学评论家)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