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153 0

意象是诗歌中绝对缺少不了的必需品,有的诗歌只描述一个意象,也有的诗歌是多个意象的组成描写,水、鸟、木、花、鱼等都是诗人笔下的主角,尤其是鱼,作为一种意象在魏晋南北朝向唐朝的更迭时期也有了新的发展。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鱼作为中国先古时期渔民们的生存物品一直到升华成劳动人民精神世界的一种意象,其种类多样,内涵丰富。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意象就是鱼中的种类之一—鲸鱼在文学作品和诗歌中的演变过程以及其背后的原因所在,魏晋时期鲸鱼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相当低,只是一些零散的单一的一种象征性的描写。

到南北朝时期有了一些发展,一直到盛唐诗歌中对作为意象的鲸鱼综合的、复杂的描写,标志着盛唐鲸鱼诗歌的全面繁荣。

一、盛唐时期人们开始对鲸鱼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经过魏晋时期混乱动荡的社会局面之后,中国历史发展到隋唐初期相比于隋唐时期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安稳、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了,更别说盛唐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甚至是对外的外交都发展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了。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应该说,盛唐时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中对于文化的包容性比较强,所以这一时期诗人和文学家们的作品虽然也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但大都是能够直接抒发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的。

首先,因为经济十分发达,对外大开国门,所以人们有更多机会出海,见识到越来越多奇异和神秘的大海和物种,应该说在,这一时期相比于魏晋时期,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鲸鱼,因此社会中对于鲸鱼种类、外形、样貌、大小等这些详细的信息了解的就会变得更多也更加详细。

再有就是这一时期并不像魏晋时期社会以黑暗动荡为主的单一背景,这一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们大都经历过出世和入世的一段时期,也有许多对海外的世界,拥有神秘的物种和奇珍异宝的世界比较向往的文学家们,也有在政治上拥有广大的志向的诗人、政治家们。

这些知识分子在抒发情感时,多用鲸鱼、鲲鹏这样的意象自比。除此之外,社会中政治方面因为经济发达和社会稳定,一些贪官污吏也不在少数,社会中也有一些顽固跋扈的贵族们。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总之,盛唐时期,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到海外的世界,和更多的渠道认识到鲸鱼的全貌,社会环境也给了知识分子们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他们的情感和见解更加丰富,所以对于鲸鱼的描写进入了详细、复杂以及更加充分的展现。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鲸鱼的了解所知甚少

中国古代时期人们对鲸鱼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基于以往历史中的神话传说和文献记载,真正见到鲸鱼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长期居住在内陆的人们都是从别人写的对大海和鲸鱼的描述中认识和了解到的,一般是分为以下两种表征意义。

1.正面:作为一种体型巨大、神力非凡、浑身是宝的海上神兽而存在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中国历史上,古人在描述大海的时候,鲸鱼是经常出现的动物之一。

葛洪在《西京杂云记》中写道,“昔人有游东海者,得至一孤州,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州煮食。食未熟而州没,在船者斩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州乃大鱼,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还说道“大鱼晶大如小岛。”这里的鱼就是说的鲸鱼。

崔昉在《述异记》中也提到的对鲸鱼眼睛的描写,“南海有珠,即鲸鱼目瞳,夜可以鉴,谓之夜光。”就是说鲸鱼的眼珠是在夜晚会发光的一种珠宝,除此之外,在许多神话传说中人们还将鲸鱼同“鲲鹏”、“龙凤”等这些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的动物等同放在一起,给鲸鱼注入了强大、自由的神仙主义色彩。

这也许也是后来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皇家园林修筑的池苑中,经常喜欢雕刻石鲸作为装饰品的的原因所在,其表征的是一种磅礴强大的气势,同时还兼具积极的神化特性。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2.反面:作为一种专横跋扈、欺小凌弱的海上恶霸而存在

除了一些比较正面的意象表征之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鲸鱼作为一种反面形象的出现也不在少数。

《左传》中将鲸鱼视为强霸弱小、危害人间的社会反面人物,“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妄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恶。”鲸鯢说的就是对社会不义的人,借着自己的庞大来欺凌弱小,吞食次于其物。

《尔雅翼》中对于鲸鯢的解释为,“然京观喻之,独言鲸鯢者,盖鲸U导从数万子跋扈大海中,有渠魁之义。且其死也有彗星应之而出。”也就是说鲸鱼代表的是邪恶的力量,鲸鯢死而彗星出,而彗星的出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灾难,战争、饥荒、灾害、疫病等等。

我们知道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比较黑暗动荡的时期,因此这样的社会局面和情况带给诗人们和文学家们以极大的精神冲击和震荡。

故而在魏晋之后一直到南北朝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社会中文坛中有一定地位的诗歌和文学的代表作品,大都是诗人和文学家们在思想文化内容上注入了作者对社会黑暗现状的不满。所以说这一段时间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知识分子们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的一种最为直观的方式。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三、文学源于现实:鲸鱼运用于现实的程度不同

依照魏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来说,诗歌和文学作品在表达和叙述上都比较直观,像“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这些相对来说直抒胸臆的比较多。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都是直接抒发和表达,他们对于社会动乱带给人们的巨大的灾难的控诉,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的同情。

但是对于造成这些社会灾难和动乱的始作俑者,就只能使用相对来说比较隐晦的表达,或是使用意象参照,或是引用历史作为警告,总之只能进行比较模糊的影射和警告。

所以说,这一时期对于鲸鱼这种意象的使用比较少,因为鲸鱼作为积极的意象具有比较丰富的表达,而作为反面的意象表征,只有通过描述鲸鱼的巨大吞食小鱼的这种表达来隐晦的表示社会中统治阶级荼毒百姓和荒淫无度的统治的抨击可抗争。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而处于政治高压下的知识分子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发出反对和抗争的声音,因此,他们大都只是表示自己对于百姓们的同情和社会黑暗的无奈,只有社会中一小部分的诗人们通过鲸鱼来隐晦的表达和抒发自己对于统治阶级的不满。

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社会环境对文学界产生的影响之外,不同时期社会中文学的风格也影响着诗歌中和文学作品中关于鲸鱼的表述和描写。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建安七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接着就是寻找自己的归属,甚少会有对于统治阶级残暴统治和对人们造成的灾难的抨击和反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这一时期文学界的风气。

而从唐朝时期来说,诗歌的繁荣带给社会的影响也就更大。

我们以李白为例,他的诗歌传唱度比较高,而他的风格是属于相对自由奔放的追求自我的概念,并且他对于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不满也敢于直视和反击,这些都与鲸鱼的意象十分契合,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鲸鱼文学在社会中的繁荣和推广程度。

魏晋时期鲸鱼诗零散单一,无“内涵“,为何到了唐朝会全面繁荣?

四、结论

总之,在不同时期要比较同一种文学特点的发展,其独特的社会背景绝对是占据最大部分的要素所在,像魏晋时期单一的社会背景,和盛唐时期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背景就肯定不一样。

与此同时,流行文化和代表人物在文学界的影响和作用就会更大、更明显,文学界接受和承认这种文化和文学特点,它就会更大概率的在社会中流传和推广起来。

所以说,除了魏晋时期和盛唐时期不同的社会情况之外,不同时期引领社会文学发展的代表人物的习惯和风格也会多多少少的对此产生影响。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