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张雅婷 广州报道
编者按:已然来临的数字时代,数据是核心驱动要素。围绕数据的开发利用,一场新的生产与认知革命正在展开。想要了解这个时代,必须要先认识数据。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策划了数据要素市场系列报道,以期为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理解数据的敲门砖。
如果说,属于数据交易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启,那数据交易所则是这个时代的中心广场,连接数据交易生态体系的各方。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的省份之一,广东多年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要求,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
日前,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介绍,广东数据交易所已进入筹建阶段,将按照“省市共建、广佛协同”总体工作思路打造新型数据交易场所,采用“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体系架构建设运营,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建成。
聚焦数据交易的标的、流程、定价、资产评估等交易环节中的热点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广东省数据交易场所筹备单位——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谢江涛,详谈数据交易场所建设过程中的困境与探索。谢江涛同时担任华南(广东)国际数据交易公司(简称“华南数交”)董事长,自2018年起负责省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广东省大数据交易中心)筹建的相关工作。
数据应从要素到资产
《21财经》:数据要素化面临数据资产地位尚未确立的问题,你如何理解数据向资产转化?
谢江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若要和其他要素一样参与流通、交易,其前提是数据的资产化。
数据很特殊,它的存在方式和价值体现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尤其是数据资产的价值,需结合特定应用场景、获取的难易程度、时效性和未来预期的收益等多重因素进行评估。数据资产的评估目前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在没有形成资产属性前,它难以进入到财务报表。这是目前影响其流通性的现实难题。
数据从要素转化为资产,可以将其路径概括为“数据要素化—要素产品化—产品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过程。数据资源经挖掘成为具有开发意义的要素;数据要素经加工治理、开发应用,形成数据产品;数据产品经确权登记进入市场化流通交易,反映出其价值形成资产;数据资产被赋予各种金融属性,最终实现数据资产的资本化。
《21财经》:哪些数据能够申请交易资格认定?能够加工成数据产品的原始数据需要满足哪些特性?
谢江涛:目前数据交易标的大致分为:原始数据、经加工处理的数据产品、数据治理及其他相关服务。
能够加工或交易的数据或产品,前提是合法合规,其来源和获得途径等都必须是合法的。合法是底线,不可触碰。国家和广东省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和《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条例》等,都对数据安全有明确规范。不符合法律规范的、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个人隐私的数据,不能交易。
合规是边界,不容逾越。金融、行业、国资、属地等监管部门都对数据合规有明确规范。数据源是否可清晰授权、可追溯,权属单位是否知情,使用场景和流向是否可控等,都是需要关注的。
实现数据合规的监管,需要法律体制、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三管齐下。法律法规对数据交易平台也提出具体要求,《数据安全法》规定“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方的身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
目前华南数交公司进行了相应探索,建立了管理制度,例如“三级授权”,即:数据产品供方内部审核授权、专业机构合规审核评估、数据交易场所审核监管。在技术手段上,利用软硬件设备监管数据流向,确保数据交易安全可控。
《21财经》:可否简要介绍数据交易的流程?
谢江涛:数据交易的流程可以概述为:数据供方通过数据脱敏脱密、加工、清洗等环节,按照数据交易所的标准和要求形成数据产品后,向数据交易所申请交易;数据交易所将数据产品进行审核,例如是否具有资产凭证、相应授权,并提供定价参考,供方确认参考定价后在交易所挂牌。挂牌后,数据交易所会公布数据产品的说明、适用场景、竞价方式等信息,征集需方。交易过程中,交易所会对需方资质、交易行为等进行审核、监控。最后经双方确认,完成交易并由交易所提供交易凭证。
数据交易价格由市场决定
《21财经》:华南数交在交易规则上有什么探索?
谢江涛:作为国有企业,华南数交要保证不能走偏方向,更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践踏国有资产。公司创立以来一直重视规则和规范,目前已经编制了交易制度体系,内容涵盖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数据流通交易全生命周期。目前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一是数据价值评估模型。从多维度评估数据价值,为交易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保障数据流通安全的路径。例如我们正研发“数据流通一体机”,通过北斗鉴权码、数据沙盒、多方安全和隐私计算平台等,把规则、流程全部嵌入到软硬件设备中。交易各方、数据经纪人可通过一体机交易,做到“可用不可动,流通不出域”。上述技术既可实现跨机构、跨区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也可为有关部门开展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等监管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打造数据要素流通“根平台-子平台”体系。搭建统一数据交易基础设施体系,解决共性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打破技术壁垒,促进各类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
《21财经》:华南数交在定价标准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如何科学评估数据资产价值?
谢江涛: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并非由交易场所决定的,交易场所内完成的是“数据议价”。
数据流通交易的定价维度、定价模型、定价方式有多种,交易所可根据以往交易的价格形成定价权重分析,作为交易参照,结合多维度评估模型、当前成本及未来收益判断,得出估价,为买卖双方提供议价参考。
针对市场数据,在市场没有广泛接受的定价标准之前,可采用“参考价格+撮合议价”的形式。因为数据不同于一般实体商品,它是可复制可二次交易,所以价格针对不同场景可调整商议,数据供方有一定话语权。到市场化阶段,交易所就可以形成并公布价格指数,供市场参考。
针对公共数据,在未形成价格机制之前,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者价格部门提供参考收费机制,或由专业评估机构基于具体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华南数交目前正在协助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开展“公共数据资产凭证评估登记试点”和“数据资产融资试点”案例,探索在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医疗、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案例。
《21财经》:目前数据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有哪些?
谢江涛:确权难,定价难,监管难,互信难,入场难等都是业内的共性难题。但上述问题都可以从技术及运作手段找到解决方案,更为突出的难题还是在政策、监管等方面。
一是,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来看,数据交易场所面临多头监管的困局。目前,交易场所牌照的获取由金融部门监管,公共数据流通交易由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监管,各行业的交易则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且社会数据仍有监管补位的需要。国家层面已经意识统筹监管的重要性,7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也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
二是,目前监管主要针对场内交易。《数据安全法》对从事数据交易服务机构有明确规定,对违反规定的机构最高可处以100万元罚款。反观,场外交易则相对宽松,为“灰色交易”和“泛交易”留出了生存空间,据业内专家估算,近年黑市数据年交易已逾1500亿规模。数据交易场所不等于整个数据市场,数据市场还应包括交易所之外的综合生态,在法规和监管层面,应加强对场外交易行为的监管力度,积极引导数据进场交易。
《21财经》:相比于北京、上海的数据交易所,广东将建立的数据交易所的竞争力在哪些方面?
谢江涛:广东具有深厚扎实的产业基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智慧高效的行政体系。其长期作为全国经济人口第一大省,坐拥四座万亿级城市。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广东地理上连接港澳地区,正全力建设全球第五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可观的跨境数据合作潜力。这都为广东建设数据交易所提供了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市场前景。在政策层面,今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也为广东继续深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
其实,广东早在2016年就开始筹建省级数据交易场所,进行了非常充分的项目准备。包括华南数交在内的筹备单位,已经在数据交易平台、数据资产评估、数据交易安全体系和数据交易规则等方面取得一定建设成果,为下一步数据入场交易正式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按照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按“省市共建、广佛协同”“一所多基地多平台”模式的方向推进广东省数据交易所的建设工作,将对标上海,争取建成具有“广东特色,全国一流”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