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的一些思考

天涯百科 情感日志 631 0

  博物馆是探究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窗户。博物馆记载着它们的历史,连接着它们的现在,预示它们的未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去某个地方必先去看看它的博物馆。我有幸到美国交流,其间参观了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独立宫、自由钟等地,对中美的博物馆文化有所感悟。

  中国的博物馆以陈列与博览为主,周代技艺精湛的青铜器、春秋汉唐的铁器大变迁、明清象征中国名片的瓷器……那些出土的传世文物被罩在玻璃里面按年代或功能或流派依次摆放。大到构建复杂的马车、编钟,小到细致精美的铜镜,包含古代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种类齐全,将一部文明发展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美国博物馆大多是以一种讲故事的口吻诉说历史。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一幅图片和投影文字讲述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始末,一段模拟影片再现了莱克星顿的枪声,一张南北对峙的巨幅面板揭开了南北战争的序幕……

  不同的陈列理念引发我的思考,博物馆应该满足怎样的参观需求?又应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对博物馆价值的判断仅仅依赖于它的文物储藏量,有怎样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而忽视了大众适用性和教育意义。美国国家博物馆内有大量的文字介绍,在那些占满了墙面的文字中,从美国独立战争到当代发展,只要你肯静下心来看一遍,就可以掌握较清楚的发展脉络。当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美国的历史短,甚至还不如我们的某些王朝存在得久,想要讲清楚似乎并不难。我们国内的博物馆一般都很大,都竭尽全力地想要把中国历史概述一遍,时代越久远越大同小异。那些文物下面只有简短的两行介绍,从哪里出土,哪个时期的,是做什么用的。参观博物馆的人看到的只是冰冷的器物,而非背后的历史,看不懂所以走马观花。

  当然,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在此期间创造的物质与文明财富足以让那些出土的文物价值永恒。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里,文物展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文化归属感和一个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但我们的确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加强博物馆讲解人员培训,来提高讲解水平;定期举行博物馆历史文化讲座;又或者加强博物馆一体化建设,整合资源,区分不同内容和专业的博物馆,从而满足人们不同需求,也有助于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所在,要发挥教育作用,不仅是博物馆的陈列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费城是美国独立的见证者、华盛顿签署《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颁布的地方,在那里,独立宫和自由钟立于城市一隅,树木掩映,草坪环绕。独立宫是个小二层楼,甚至不如一些高档餐厅大,所有的展览仅仅是二楼模拟当年大陆会议与制宪会议的场景。而那里的游览时间约为两小时,讲解人员细致地讲述独立战争的历史与建国初期的探索。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听故事,在这里,孩子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种对历史崇敬的态度。

  我们是中国的年青一代,历史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必须尊敬和谦卑地对待博物馆,对待历史,才有可能从中找到破解时代谜题的线索,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标签: 博物馆 思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