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成八阵图,功盖三分国。诸葛亮在鱼腹浦摆下的奇门遁甲号称可抵十万兵马。陆逊明明已经深入阵中,在劫难逃。”逊方要出阵,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墙;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写道。诸葛亮岳父这时冒出来,引陆逊出阵,救了数人性命。黄承彦不按佳婿指引,困东吴大将于其中,无非有以下几点原因。
此阵乃是诸葛亮入川时所部,以诸葛亮的能力自然不能预测出关羽被杀,刘备复仇这些事来的。在此处布阵,其实是抵挡吴蜀交恶时的防御措施。一旦吴军撕毁合约,进犯蜀地,可以一定程度的迟滞敌军。当然,这是诸葛亮的设想。后来,关羽北上身殒,打乱了隆中计划,刘备的出川诸葛亮也拦不住,原来的防御措施这时候起作用了。保护刘备快些跑到白帝城也就不难理解了。此时再杀掉东吴的大都督,对未来的吴蜀联盟也是极大的不利,这时候已经不是刘备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蜀汉此时真的到了危亡时刻。
黄承彦可能想不到这些。他此时动了恻隐之心该是较为合理的解释。原文中这样描述。正惊疑之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老者引出之。”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老者何人也?”老人答曰:“老夫乃黄承彦也……却才在于山岩之上,忽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然迷矣。老夫不忍,特自‘生门’引出也。”当然,他一个隐者,考虑到女儿女婿的政治前途,自然也不希望蜀汉一直陷于战火之中。施以恩义,告知不可为。也就达到目的了。这也是诸葛亮心中所想。他临走时说的东吴大将,不一定指的就是陆逊。
反观此战,陆逊一战成名。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对蜀汉的敌意和领土要求要远逊于吕蒙。作为蜀汉的盟友,陆逊是东吴后期少之又少的精英了。用他来牵制曹魏的淮河一线,作用也是极大的。杀掉他,反而是得不偿失。黄承彦放走他是正确的。
三国的稳定性就在于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但都未至于生死一线。夷陵之战,是三国最终定型的的决定战役。蜀汉虽小,势力最弱已经无法改变,赖有一线精英人才苦苦维持。曹魏还是天下雄主,一时难以撼动。这是肯定的了。关于黄承彦放走陆逊的是是非非,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