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很出名的谋士,他有着“卧龙”的称号。提到诸葛亮,相信现代人也并不陌生。有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神通广大,三个皮匠为什么能够比得上一个诸葛亮?这实在令人疑惑。这句俗语里的皮匠,其实指的是军队里的副将,也就是“裨将”。诸葛亮在大家眼里是个无所不能的人,但只要人多,就算是诸葛亮来了也会败下阵来。虽然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其实它的下半句更为经典,只是鲜为人知。
在《字海拾趣》里有记载这样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凑成诸革梁。”关于这句俗语,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人们把乡间的俗语,以讹传讹变成了如今的俗语。在古代,人们的鞋子讲究实用美观,因此人们会用猪皮包边的竖梁镶在鞋子的表面。但这种技术很讲究手艺,手艺不好的皮匠就做不出好的鞋,所以人们便会用这句俗语来形容这样的皮匠,然而传着就变成了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
诸葛亮神通广大的程度,能令听过他事迹的人咂舌称赞。这其实并不夸张,毕竟就算他在《三国演义》里的本领被写弱,但他依然被很多人所喜爱。诸葛亮一生立下的功绩有很多,比如为刘备出谋划策、劝说孙权与刘备联盟、成功收江南等。通过很多的事情,我们都能看出,诸葛亮的确本领很大。但本领大的人,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比如诸葛亮遇到“猪队友”的时候。
这里的“猪队友”,其实就是马谡。那时诸葛亮带着军队北上,攻打魏,而因为马谡的原因,导致伐魏失败了。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虽然很强,如果身边有“猪队友”的话。对方的“三个臭皮匠”便会发挥他们的作用,让诸葛亮败下阵来。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一句,但由于人们经常说的只有前面一句,导致后面那句鲜有人知。这后半句话便是:“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粥。”关于这后半句,也有相关的故事可以讲。
在夷陵之战失败之后,蜀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挑起事端,专注于保持自己的国家实力。过了五年,蜀国才开始向北进攻。但由于种种原因,诸葛亮没能带领军队节节获胜。诸葛亮曾对刘禅说过,让他“亲贤臣,远小人”,对于诸葛亮的忠告,刘禅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错信了宦官黄皓说不需要增兵防护成都,导致魏军抓住这个弱点,攻打无人防守之地,最后刘禅只得投降。蜀国在诸葛亮的经营下虽然没能变最强,但是蜀国至少还保住了自己的地位。由于刘禅错信宦官,导致自己国家因此灭亡,先前诸葛亮所做的努力也变成灰烬。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其实不止这一个。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这句俗语里包含了一个故事,是关于诸葛亮与周瑜的。传说周瑜曾被诸葛亮连气三次而死,但周瑜并没有真死,而是装死。他先是让自己的下属把自己被诸葛亮气死的消息传出去,随后让诸葛亮来为自己吊孝。到了要吊孝那天,诸葛亮真的来了。他看见灵堂上的官员哭得很不走心,便心生疑惑。于是他走近棺材去查看,发现棺材有着十几个奇怪的小孔。他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周瑜的诡计。之后,诸葛亮便假装很伤心,不仅下跪甚至还为周瑜念祭文。但其实他做这些只是一个烟雾弹,他真正要做的是在每个小孔塞上他捏好的蜡烛,目的是让棺材里的周瑜透不过气,成为一个真正的死人。待诸葛亮塞完这些小孔,也哭得差不多的时候,周瑜就从从“假死”变成了“真死”。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其实有很多。诸葛亮的智慧,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已逝去,可望不可追。诸葛亮留给世人的,不仅是这一些俗语,也有他的光辉事迹。若是有人问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下半句,相信大家也知道如何回答了。一个人的本领再大,如果对方全部人都齐心协力,那么对方的力量也会比得上一个诸葛亮。同时,就算一个人能力再大,若身边的人不给力,肯定也会不成功。虽说后一句比前一句更浅显粗鄙,但它的道理很实在,也能称之为经典。
参考资料:
《字海拾趣》
《三国演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古今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