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踢个球都要摆阵,古人打仗当然也讲阵法了。
阵法一直有,只是被“玩坏”。
阵法一直有
所谓阵,就是队形配置的方式。
人数多起来时,如果没有阵,没有适当的组织、配置,那么,冲起来以后,战场就如同春运的火车站,敌人还没打,自己就踩踏起来了。
所以,东西方战场,都有阵法。只是因文化、地形、技术差异而各有特色而已。
因为年代久远,先秦时期的阵法已经难以考究。
不过,先秦有没有军阵的疑问,去兵马俑看一趟就可以打消了。
当时,阵法是刚需;懂得阵法,是一位将领必备的素质。
比如:孙子到了吴国后,为了展现其兵法思想,要拉着吴王的妃嫔宫女们列队演练阵法。
《孙膑兵法》总结了春秋以来的“十阵”,算是比较完整的总结。
后来,八阵、六花阵,乃至宋代严格到近乎呆板的各种阵图,阵法一直是军队必备。
随着热兵器的逐渐应用,阵型由密集转为疏散,但仍是“刚需”。
明代以用兵灵活著称的戚继光,“一切号令行伍,俱如图款,豪不更易”。
到了现代,我军的“三三制”、美军的“二二制”,也都是一种阵法。
所以,只要是有组织作战,阵法是一定存在的。
被“玩坏”的阵法
不过,阵法传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
最早在唐高宗时,当时的人对古代阵法就已经搞不太清楚了。
唐高宗曾经询问群臣,“兵家有三阵,何谓耶?”
只有一个号称博学的家伙胡诌了一通“天地人”,其余群臣都无言以对。
宋代打仗对阵法讲究得出奇,所以,宋代君臣也很想借鉴古阵法。
所以,宋神宗曾组织了一众博学之士考究古阵法。
结果···“难以施用”,大家根本搞不清楚。
因为古代阵法已经说不清了,所以很快,他就被玩坏了。
1、打仗的人不谈古代阵法了。
岳飞根本不愿浪费时间研究古代阵法:阵而后战,古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飞没有花心思去研究什么古代阵法,他从实际出发,针对金军骑兵独创了“撒星阵”。
同样,戚继光打造“鸳鸯阵”,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是依据古代阵法。
2、不打仗的人开始“玩阵法了”。
就像今天热得发紫的量子力学一样,越是谁都说不清的东西,越是有兄弟去“猎奇”。
所以,占卜问卦、奇门遁甲,各种传统文化纷纷往阵法上靠,演绎出各种神乎其神的阵法传说。
古代阵法,已经被“玩坏”了。
三国时期的阵法
汉末三国时期,阵法非常丰富。
界桥之战时,公孙瓒4万步骑列为方阵,与袁绍结阵而战。
曹彰北征时,以军车结成寰阵,阵内弓弩满持,疑兵部署于车隙,以步制骑。
曹操讨伐马超时,以铁骑列十重阵,精光耀日,震慑马超联军。
曹操是一位阵法达人,他整理了《步战令》,以指导作战。
诸葛八阵图
蜀国国力弱、兵力少、骑兵更少,又要北伐,所以,诸葛亮对阵法很讲究。
他从蜀军步兵比例高、弩兵特色鲜明的实际情况出发,企图通过阵法,协调步、弩、骑、车等兵种和矛、戟、刀、弓、弩等兵器,“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八阵图的水平应该是很高的。
诸葛亮对八阵图很满意,他自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
司马懿巡视其退兵营垒后,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
晋人对八阵图的评家也很高:“推子八阵,不在孙吴(之下)”。
不过,诸葛亮没有留下相关纪录文字,而其八阵法也在唐朝就已经失传。
只是,据说有三处八阵图的实物遗迹。
但是,即使是保存最好的鱼腹江边遗迹,到宋代时也已只能见其约略了。
由于没人知道八阵图详情,所以:他也被“玩坏”了。
《三国演义》中,描写八阵图“并无一人一骑”,却能够“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可比十万精兵”。
诚如此,诸葛亮还练什么兵嘛。直接摆石头,一路摆到洛阳,不就“汉室可兴”了吗?
阵法一直有,只是被“玩坏”。
古阵法,对指导今天战争意义可能已经不太大了。
不过,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们还是期望更多像兵马俑那样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对真正的古代军阵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