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225 0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

语文实践活动是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进行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表现出“阅读力、理解力、学习力”。通过“阅读与鉴赏”体现阅读力;通过“表达与交流”体现理解力;通过“梳理与探究”体现学习力。

一、学业质量内涵

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生在该学段结束时语文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

整体看来,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阅读单元质量标准。阅读单元是指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或任务群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此学业质量是指学完阅读单元之后,学生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的相应内涵和具体表现。

2、学段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学段学完之后必须达成的核心素养的质量要求。在逻辑上,学段质量标准是一个学段内相关“单元”“主题”质量标准的综合概括和整体表现。

3、学业质量标准。这是小学语文总体学业质量标准。通过将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纵向连接起来,形成各段学业质量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的阶梯关系,总体上描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递进过程和最后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学习的表现水平与阶段要求必须要参照学业质量标准来评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课程内容是基础,学业质量标准指导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和调整。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二、学段质量要求

1、课标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能独立识字,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不同语境中汉字的意思。能辨识同音字、形近字,纠正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音字义,并借助语境和工具书验证自己的推断;在学习中,能发现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和段落,自觉记录、整理,乐于与他人分享积累的经验,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交流中运用。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作简单的发言。能根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判断信息真伪,感知情感倾向,形成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初步认识;能概括说明性文字的主要内容或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信息,初步判断内容或信息的合理性;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说明事物或程序,运用文本主要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能用多种媒介方式表达交流。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围绕学习活动搜集材料,提供简单的活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活动展开调查,从多方面获取活动各阶段的材料,并用多种方式有条理地记录学习活动过程,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

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已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积极向他人推荐,并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在文学体验活动中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能与他人分享阅读作品获得的有益启示,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重视明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够围绕发现的问题,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的观点与看法,结合学习积累和经验,初步形成自已的理解和认识;能主动梳理、记录可供借鉴的语言运用实例,比较其异同,积极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写作实践中;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想象作文,想象丰富、生动有趣;能写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

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记录真实生活;能根据活动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要探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能借助跨学科知识和相关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已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组织讨论和专题演讲,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反思中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能根据校园、社会活动的需要,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撰写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活动总结。

2、课程内容、思考训练及文前提示

课文1《草原》

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课文2《丁香结》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课文3《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文4《花之歌》

文前提示语: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课文5《七律˙长征》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文6《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 ) → ( ) →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3.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7《开国大典》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课文8《灯光》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课文9《我的战友邱少云》

文前提示语:我读过英雄黄继光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文10《竹节人》

文前提示语: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玲玲: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桐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星星: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11《宇宙生命之谜》

文前提示语: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玲玲: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桐桐: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可以判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课文12《故宫博物院》

文前提示语: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课文13.《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14.《穷人》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4.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课文15《金色的鱼钩》

文前提示语: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课文16《夏天里的成长》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第17课《盼》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2.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比较具体?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18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是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课文20《青山不老》

文前提示语: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课文21《三黑和土地》

文前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指什么新的感受?

第22课《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23课《月光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3.选做: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课文24《京剧趣谈》

文前提示语: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如果你仔细欣赏京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京剧,并和同学交流。

第25课《少年闰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一一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B.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C.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4.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

第26课《好的故事》

1.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文前提示语: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又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下的一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三、学段质量表现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应对与调整;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发现与再造。这些应该是学生学业表现的一些观察点,是他们的关键行为表现,也是我们重要的观察点。

(一)阅读与鉴赏

☆1、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

1.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

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使根,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

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7.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

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六年级上册“阅读与鉴赏”关注点

课文1《草原》

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课文2《丁香结》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

课文3《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课文4《花之歌》

文前提示语: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

课文5《七律˙长征》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

课文6《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 ) → ( ) →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3.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

课文7《开国大典》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

课文8《灯光》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

课文9《我的战友邱少云》

文前提示语:我读过英雄黄继光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课文10《竹节人》

文前提示语: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玲玲: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桐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星星: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

课文11《宇宙生命之谜》

文前提示语: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玲玲: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桐桐: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可以判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

课文12《故宫博物院》

文前提示语: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推断探究;)

课文13.《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

课文14.《穷人》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4.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课文15《金色的鱼钩》

文前提示语: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赏析评价;)

课文16《夏天里的成长》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

第17课《盼》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2.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比较具体?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赏析评价;)

第18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是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

课文20《青山不老》

文前提示语: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课文21《三黑和土地》

文前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指什么新的感受?(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赏析评价;)

第22课《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

第23课《月光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3.选做: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课文24《京剧趣谈》

文前提示语: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如果你仔细欣赏京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京剧,并和同学交流。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赏析评价;)

第25课《少年闰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一一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B.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C.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4.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第26课《好的故事》

1.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文前提示语: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又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下的一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赏析评价;)

(二)表达与交流

☆1、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

1.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

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

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

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5.修改自已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2、六年级上册“表达与交流”关注点

课文1《草原》

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

课文2《丁香结》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3《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

课文4《花之歌》

文前提示语: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

课文5《七律˙长征》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

课文6《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 ) → ( ) →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3.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7《开国大典》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8《灯光》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

课文9《我的战友邱少云》

文前提示语:我读过英雄黄继光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表达与交流要关注: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10《竹节人》

文前提示语: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玲玲: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桐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星星: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应对与调整;)

课文11《宇宙生命之谜》

文前提示语: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玲玲: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桐桐: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可以判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应对与调整;)

课文12《故宫博物院》

文前提示语: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介绍与说明;)

课文13.《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14.《穷人》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4.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15《金色的鱼钩》

文前提示语: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应对与调整;)

课文16《夏天里的成长》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第17课《盼》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2.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比较具体?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

第18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是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课文20《青山不老》

文前提示语: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21《三黑和土地》

文前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指什么新的感受?(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解释与分析;)

第22课《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第23课《月光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3.选做: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课文24《京剧趣谈》

文前提示语: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如果你仔细欣赏京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京剧,并和同学交流。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

第25课《少年闰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一一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B.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C.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4.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第26课《好的故事》

1.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文前提示语: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又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下的一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表达与交流要关注:解释与分析、应对与调整;)

(三)梳理与探究

☆1、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2、六年级上册“梳理与探究”关注点

课文1《草原》

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2.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发现与再造。)

课文2《丁香结》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发现与再造。)

课文3《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

课文4《花之歌》

文前提示语: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课文5《七律˙长征》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课文6《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 ) → ( ) →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3.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发现与再造。)

课文7《开国大典》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收集与组合。)

课文8《灯光》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

课文9《我的战友邱少云》

文前提示语:我读过英雄黄继光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张贵栓‖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课文10《竹节人》

文前提示语: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玲玲: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桐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星星: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

课文11《宇宙生命之谜》

文前提示语: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玲玲: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桐桐: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可以判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课文12《故宫博物院》

文前提示语: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发现与再造。)

课文13.《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发现与再造。)

课文14.《穷人》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4.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发现与再造。)

课文15《金色的鱼钩》

文前提示语: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

课文16《夏天里的成长》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第17课《盼》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2.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比较具体?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第18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发现与再造。)

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是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课文20《青山不老》

文前提示语: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课文21《三黑和土地》

文前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指什么新的感受?(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第22课《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发现与再造。)

第23课《月光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3.选做: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发现与再造。)

课文24《京剧趣谈》

文前提示语: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如果你仔细欣赏京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京剧,并和同学交流。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

第25课《少年闰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一一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B.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C.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4.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发现与再造。)

第26课《好的故事》

1.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前提示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文前提示语: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又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下的一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收集与组合。)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