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道统论与李翱的复性思想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发展方向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68 0

韩愈和李翱都是唐代儒学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韩愈提出了“道统论”,而李翱提出了他的“复性”思想,成了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的中间环节,是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说先秦是“儒学”,而宋明理学是“新儒学”,那么,韩愈、李翱等的唐代回归儒学的思想便可以视为是“新儒学”的先导。韩愈、李翱对儒学思想的探索和传播,确实有助于让先秦儒学往“心性”方向发展,即继承了孟子的“心性论”,如果说先秦荀子是将孔子的儒学思想往“外王”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孟子却是将孔子的儒学思想往“内圣”方向发展,于是,有了后面的唐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在这个意义上,韩愈、李翱确实能解释宋明理学发展道路的承继环节,他们两人的思想多少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发展方向。

韩愈提出了“道统论”,维护儒家思想,在当时,韩愈是尊儒反佛的思想先锋,在佛教盛行时,韩愈大声疾呼,针对佛教关于性与情对立,要求灭情以见性的出世追求,韩愈主张因情以见性,提出克制情欲,加强道德修养,改善人性,提高德行,积极入世。韩愈为反对佛教,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提出了“道统论”,他所指的“道”,不是道家的“道”,也不是佛学的“道”,而是儒家的孔孟之道,即“仁义道德”。在韩愈看来,“仁”就是“博爱”,“义”就应该遵循德行而去做的事,而心存“仁义”即是“德”。韩愈所谓的“统”主要是之儒家学说的承继系统,在韩愈看来, “道”发端于尧,经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发展到完备。孔子后,诸儒不得要领,只有孟子得其真传,孟子后失传,就只有韩愈能接续上了,他很自信,复兴儒学成了韩愈反对佛教,师承孔孟之道的重大最大的责任。 韩愈还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主张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他认为上品之人生来就能照道德标准行事;中品之人要通过修养才能依德行事,而下品之人则是天生有劣性,只能以强制手段驱使其“畏威而寡罪”。这启发了后来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发展。宋明理学家们也基本上承认在传承儒学方面,韩愈是他们的先导。

韩愈的道统论与李翱的复性思想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发展方向

李翱

李翱在与韩愈有些相像,在唐时儒、释、道三家并存,特别是佛学正与原先的传统思想互相对抗时,大力倡导复兴儒学,这对于承继儒家道统思想也是很有贡献的。李翱他一方面突破汉唐窠臼,批道反佛,努力阐述先秦儒学中的思孟(子思、孟子)心性思想,发挥儒家的“内圣”学说,另一方面,他依托《易传》、《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论述其“复性”思想,从经典和论点两个方面引领后来的宋明理学的发展。李翱有《复性书》三篇,论述人性论,他认为,人皆有“性”与“情”,而性是善的,情是恶的。“性者天之命也。”“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人之性皆善也。”即是,人性本善,皆有仁、义、礼、智等德性。但凡人会动情,“情者性之动也”,“情者性之邪也”,而“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他认为,“情者妄也、邪也。”即是说,性之动而产生情,情是邪恶的表现。于是,就是邪,是恶,而不是德,不是善了,于是,就必须采取一些“复性”办法,如“无虑无思”,他说:“知者无知,动静皆离,而寂然不动,是至诚也。”又说:“是故诚者圣人性之也。寂然不动,是至诚也。”又说:“是故诚者圣人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通天下之故,行止语默,无不处于极也。”“知者无知,动静皆离,而寂然不动,是至诚也。”又说:“是故诚者圣人性之也。寂然不动,是至诚也。”又说:“是故诚者圣人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通天下之故,行止语默,无不处于极也。”又如,保持“慎独”,即是说,无论外界怎样变化,君子皆要做到“未始离于不动”,永不动心,保持心的“寂然”状态,他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覩,恐惧乎其所不闻。”再如,“择善固执”,即是说,“复性”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必须能“择善固执”,必须执着地坚持修行,他说:“修道之谓教,何谓也?曰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有人评论说,李翱是扬弃佛学,弘扬儒学,这有点道理,而这一“复性”论亦成了宋明理学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的思想来源。

总之,韩愈、李翱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也可以说是影响了宋明理学发展的理论方向,他们是从儒学的“子思学派”到宋明理学的一个中间环节,对“新儒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