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周年 南繁人传扬“种子”精神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52 0

中新社三亚5月22日电 题:袁隆平逝世周年 南繁人传扬“种子”精神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一座5.22米的袁隆平铜像当日在海南三亚揭幕。“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提出的“种子”精神已在南繁基地生根发芽,影响着每一位南繁人。

海南岛南部地区有着优越的光热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到秋冬时节,中国各地的育种科研人员将种子带到海南岛进行加代繁殖和选育,这一工作被称作南繁,这些科研人员自称“南繁人”。

“1994年我到海南工作,一直在南繁和育种一线,可以说是海南接触袁隆平先生最多、得到教诲帮助最多的人。”第八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获得者、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说,袁隆平一生致力水稻高产、再高产、超高产,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不懈求索。

袁隆平生前亲自推动的最后一个科研攻关项目“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三千斤”,正是瞄准高产而定。本月初,三亚一处示范点早造水稻测产亩产910公斤,达到预设目标。2021年,这个示范点早造+晚造稻平均亩产1586.86公斤。

示范点负责人陈灿介绍,早造水稻品种依然是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湘两优900”(又称“超优千号”)。其间虽遭遇低温等不良影响,但仍取得设定的目标,说明品种和技术的稳定性得到验证。

袁隆平生前曾多次呼吁对宝贵的南繁土地资源加强保护。海南早前划设了26.9万亩南繁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重点保护。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南繁核心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陵水安马洋)配套服务区(下称“安马洋核心区”)一期已经投入使用,有20余家单位进驻。

“老爷子对南繁事业饱含深情。”安马洋核心区负责人戴扬说,2015年首届中国(陵水)南繁论坛举办时,袁隆平应邀出席,在主旨演讲中特别谈到他在三亚、陵水一带的育种经历。“他吃苦耐劳、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戴扬说,安马洋核心区第二期、第三期将加快建设,为南繁专家提供更好保障。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铜像揭幕的那一刻我心情复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隆平之子袁定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己追随父亲脚步,每年冬天也来三亚从事南繁工作。去年冬天至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棠湾基地顺利入驻,“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三千斤”、国家耐盐碱中心等项目都有了新进展。

“我们正在建设国家南繁‘硅谷’,袁老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胸怀祖国和人民的情怀,是我们要传扬和吸取的精神力量。”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说,在这片南繁土地“树一尊铜像,更是希望树一座精神的丰碑”。(完)

标签: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