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49 0

《金瓶梅》是中国16 世纪末出现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最初以钞本流传,大约在17世纪初出现刻本。

大概钞本和最初的刻本都没有署作者的真实姓名,所以其书出现当时 即流传一些关于作者的传闻,或谓其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沈德符《万历野获

编》);或谓其为「绍兴老儒」(袁中道《游居杮录》);或谓其为「金吾戚里的门客」(谢肇淛〈金瓶梅跋〉);然均无确指。

入清以后,明代嘉、万年间的著名文人王世贞被说成是《金瓶梅》的作者,人们还把《金瓶梅》的创作成书编织成了孝子报仇的故事:

权臣严嵩父子向王世贞之父王杼强索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王杼交出赝品,为唐顺之(或汤裱匠)识破,因被构陷致死;为报父仇,王世贞特作小说

以投仇敌所好,书页上涂有毒药,使严士蕃(或唐顺之)阅后中毒而死,云云。除此说流行外,也有人称《金瓶梅》作者是李卓吾,或薛应旗,或赵南星,或卢

楠,然影响不大。

《金瓶梅》以钞本形式流传时曾引起很大轰动,也引起当时人对此书的不同评价。

或 谓其为「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袁宏道〈与董思白书〉),「信稗官之上乘,(谢肇淛〈金瓶梅跋〉;或谓其)(李日华《味水轩日

记》,)「大抵市诨之极秽者」炉锤之妙手」「决当焚之」(袁中道《游居杮录》引董其昌语)。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金瓶梅》

清初,彭城张竹坡曾对此书加以评点,以后则因「诲淫」罪名屡遭禁毁。

20 世纪初,由于一些学人在西方近代文艺思潮的引发下「为小说正名」,宣传「小 说乃文学之最上乘者」,中国古代小说也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有人开始

发表对《金瓶梅》的一些新看法。

如1903 年狄平子提出《金瓶梅》描写当时社会之情状,是「真正社(《新小说》)。然而这类评论多为三言五语,没有展开论述。

会小说,不得以淫书目之」真正开始从小说史的角度对《金瓶梅》进行研究的是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作品《中国小说史略》(北京大学新潮出版社,1923-1924 年初版)中,鲁迅阐述了三个主要观点:

一、《金瓶梅》并不是专写「市井间淫夫荡妇」的淫书,「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

二、《金瓶梅》不仅是明代「人情小说」(鲁迅又称其为「世情书」)的开创者,也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作品,所谓「同时说部,无以为上者」。

三、《金瓶梅》「间杂猥词」,即杂有一些有关性行为的描写,「而在当时,实亦时尚」,为当时自上而下的社会风气使然。

1931 年,有书贾在山西介休乡间收购到一部明刊《金瓶梅词话》,归国立北平图书 馆,1933 年「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104 部行世。

这一新发现的刊本有「欣欣子」序,谓本书作者为「兰陵笑笑生」,又有「东吴弄珠客」序,后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

人们因知不仅清代通行的「张竹坡评第一奇书」本《金瓶梅》为后出,甚至「张评本」所据的原本,即所谓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也为后出,且

对原作有较大删削、增饰和修改。

至于清乾隆以后各种标榜「古本」「真本」的《金瓶梅》印本则更是张评本的删略本。《金瓶梅词话》的发现引起了学人的注意。

辰伯(吴晗)随即连续发表3 篇论文对其 进行了研究,在第三篇论文〈《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文学季刊》1 卷1期,1934 年1 月)

中,作者首先通过对《清明上河图》流传过程和王杼被杀事件以及书中多山东方言的考证,否定了太仓人王世贞作《金瓶梅》的说法;

其次,作者通过一些史实的考证,断定《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1682-1702)中」;

最后,作者还通过揭示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提出「《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所写的是万历中年的社会情形」。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吴晗1934 年第3 篇论文发表前,郑振铎在1932 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 京朴社1932 年2 月)第4 册第60 章已经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角度

对《金瓶梅》进行了评价,认为《金瓶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而且较之中国古代其他长篇小说「实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

次年,郑振铎又以郭源新的笔名发表了〈谈《金瓶梅词话》〉(《文学》1 卷1 期,1933 年7 月),认为「在《金瓶梅》里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社

会」,「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除去了那些淫秽描写,《金瓶梅》仍不失为一部最伟大的名

著」。

文章还讨论了《金瓶梅》的版本问题。

30 至40 年代,从文学批评角度研究《金瓶梅》的论文还有李辰冬〈《金瓶梅》法 (《大公报》文学副刊225 期,1932 年4 月)和阿丁《金瓶梅》(《天

〈之意识与技巧〉文译本〉地人》半月刊4 期,1936 年4 月)。

前文以比较的方法,将《金瓶梅》与巴尔札克《人间喜剧》和佐拉《卢贡-马卡尔家族》两部世界名著相比拟,认为其观察细密,描写深刻,人物生动,

「是一部写实派的真正杰作」。

后文认为其思想倾向「在于讽世,在于暴露资产阶级的丑态」;在技巧方面,则擅于在平淡中曲曲传出各人的心情,社会的世相,遂使整部小说「在平凡

处透不平凡,琐屑处见不琐屑」。

其他关于《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亦有20 余篇。其中有钩稽资料者,如阿英〈《金瓶 梅》杂话〉(1933 年6 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小说闲谈》);

有考察版本者,如周越然〈《金瓶梅》版本考〉(《新文学》1 卷1 期,1935 年2 月);

有从《金瓶梅》中辑考戏曲史料者,如涩斋(冯沅君)〈《金瓶梅词话》里的戏曲史料〉(《剧学月刊》3 卷9 期,1934 年9 月);

还有考察《金瓶梅》的风俗描写及其与曲艺关系者,如阿英〈《金瓶梅词话》风俗考〉 (《小说闲谈》)、赵景深〈金瓶梅词话与曲子〉(《银字

集》,上海永祥印书馆1946)、傅惜华〈明代小说与子弟书〉(《文艺杂志》2 卷10 期,北京艺文社1944)等。

1940 年8 月天津书局出版姚灵犀《瓶外卮言》,是20 世纪上半期唯一一部有关《金 瓶梅》的研究论文与资料的合集,收录吴晗、郑振铎等人论文,还有

其自作的一些谈版本以及《红楼梦》与《金瓶梅》承传关系的文章。

其中《金瓶小札》则是最早的《金瓶梅》词语汇释。

20 世纪前半期的《金瓶梅》研究,鲁迅《小说史略》影响深远:其对《金瓶梅》小 说史意义及艺术创造的肯定,成为20 世纪对《金瓶梅》评价的起点;对

《金瓶梅》性行为描写成因的分析亦给予后人以启发。

吴晗对《金瓶梅》成书时代的研究由于采用了比较严密的历史考证法,后人亦多为信服;郑振铎等人关于《金瓶梅》「写实主义」的分析评价也达到了当

时的文学批评所能达到的高度。

同时代其他一些学者的论文,虽然总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涉及已经较广,开拓了《金瓶梅》研究的空间。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银字集》

20 世纪后半期,由于受中国政治形势和思想变化的影响,《金瓶梅》研究经历了前 30 年的沉寂和近20 年几乎是特殊繁荣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学人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学术研究受到各种政治的、思想的影响和限制。

直到1954 年才出现了关于《金瓶梅》的第一篇论文,即潘开沛的〈金瓶梅的产生和作者〉(《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8 期,1954 年8 月29 日),提出

《金瓶梅》是集体创作成书的观点。

次年,徐梦湘发表〈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潘开沛〈金瓶梅的产生和作者〉读后感〉(《光明日报》1955 年4 月17 日),表示了不同看法。

这个问题的讨论在当时没有继续下去。

除此以外,50、60 年代发表的关于《金瓶梅》的论文不过几篇,这些论文主要根据当时流行的「现实主义」等文学批评理论对《金瓶梅》进行评介,并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消长。

如李西成〈《金瓶梅》的社会意义及其艺术成就〉(《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57 年1期)认为《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巨著」,肯定其曝露黑

暗的社会意义、反封建倾向和极高的艺术成就。

同年,李希凡〈《水浒》和《金瓶梅》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文艺报》1957 年38 期)则针对李长之〈现实主义和中国现实主义的形

成〉(《文艺报》1957 年3 期),认为《金瓶梅》在基本倾向上已经「离开了现实主义,走向了自然主义」。

此文以后直至1962 年才有任访秋〈略论《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成就〉(《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62 年2 期)发表,再次论述《金瓶梅》「创

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伟大作品」,不过来年在同一刊物上即发表了〈为什么如此推崇《金瓶梅》〉(《开封师范

学院学报》1964 年2 期)一文,对肯定《金瓶梅》的说法提出批评。

以后《金瓶梅》研究又成为人们不敢涉足的禁区,尽管1962 年出版的、谈到《金瓶梅》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和游国

恩等主编)仍被作为教材发行。

这两部文学史在肯定《金瓶梅》暴露社会黑暗和小说技巧上的成绩时,都特别指出其是有严重缺点的小说。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中国文学史》

进入「新时期」以后,吉林《社会科学战线》1979 年2、3、4 期连载朱星〈金瓶梅 的版本问题〉〈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金瓶梅被窜伪的经过〉三

篇论文,1980 年10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朱星以这三篇论文为基础的《金瓶梅考证》一书。

朱星重新提出《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贞,不过原本没有「秽语」,所有的「秽语」都是改编者后加的。

虽然朱星的观点很快受到否定,如黄霖〈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疑〉(《复旦学报》1979 年5 期),赵景深〈评朱星同志金瓶梅三考〉(《上海师范学院

学报》1980 年4 期)等。但他的论文和专书的出版却引发了研究《金瓶梅》的热潮。

因这次「《金瓶梅》热」是朱星的论文引发的,所以80 年代较早发表的文章中有不 少是讨论《金瓶梅》作者和版本成书的。

作者问题很为当时人们关注。徐朔方根据吴晓铃在1962 年版《中国文学史》注脚中所提出的看法,作〈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论文(《杭州大学学

报》1980 年1 期);张远芬认为「兰陵笑笑生即贾三近」(《抱犊》1982 年5 期);黄霖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复旦学报》1983 年3 期)。

以后,又陆续有人写文章,提出李先芳、谢榛、王穉登、汤显祖、冯梦龙等人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但这些说法大多出于推论甚至猜测,不能确证。

所以,除了这些论者发表文章互相质疑、辩难外,也有学人对他们持论的根据和方法提出批评,如孙逊、陈诏〈金瓶梅作者非「大名士」说:从几个内证

看金瓶梅的作者〉(《上海师大学报》1985 年3 期),认为以沈德符「嘉靖间大名士手笔」为标准去寻找《金瓶梅》作者是不得要领的,从各方面看,《金瓶

梅》的作者不可能是「大名士」;

李时人〈贾三近作金瓶梅说不能成立─兼谈我们应该注意考证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徐州师院学报》1983 年4 期),不仅对有人考证《金瓶梅》作者的

结论予以否定,也对执论者的态度和方法提出批评。

(与作者问题相联系的是创作成书问题。1984 年,徐朔方发表〈金瓶梅成书新探〉《中华文史论丛》1984 年3 辑),重提1954 年潘开沛提出的集体创

作说。

支持《金瓶梅》是「集体累积型」作品的有赵景深、支冲、刘辉、陈诏、陈辽、吴小如等人,但不少人仍坚持《金瓶梅》是作家独立创作的观点,李时人

还撰文对徐文提出了商榷(〈关于金瓶梅的创作成书问题:与徐朔方先生商榷〉,《上海师大学报》1985 年3 期)。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朱星先生纪念文集》

80 年代初发现了一些晚明有关《金瓶梅》的新资料,同时人们也对《金瓶梅》的时 代、流传和版本进行了探讨。

如关于《金瓶梅》成书的时代,80 年代有人重提《金瓶梅》成书于嘉靖,也有人发表文章再次论证其成书于万历时。

80 年代初关于《金瓶梅》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大多承继60 年代。

论者发表的论文,有从「暴露封建黑暗」和反映生活真实的角度肯定这部小说,并在肯定其「现实主义的成就」时指出其「自然主义」严重缺陷的;

也有人认为虽然作品中若干人物形象描写已经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但全书却有严重的「自然主义」倾向,甚至是中国文学史上「自然主义的标

本」。

还有不少论文比较注意《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或强调其承前启后的小说史意义,如张俊、孙逊、徐朔方、郭豫适、曦钟等人的论文。

1983 年3 期《复旦学报》发表章培恒〈论金瓶梅词话〉,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中 国小说史上一部里程碑性质的作品,标志着我国小说创作「现实主义」一

个新阶段的开始,不仅对社会现实作了清醒的、富于时代特征的描写和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而且书中的性描写也与晚明肯定「好货好色」的进步思

潮有关。

1994 年2 期《南开大学学报》刊载了宁宗一〈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作者认为《金瓶梅》是放不到「自然主义」的框子中去的,其取材更加切近现

实生活、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从而不再用类型化的配方演绎形象以及「化丑为美」的美学方法等,都突破了过去小说的写作风格,显示了鲜明的「现实主

义」风格,预告着「近代小说」的诞生。

这两篇论文仍然主要围绕「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讨论问题,但却注意到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所以虽然后来被有的研究者认为是

「溢美」倾向而加以批评(〈略论金瓶梅评论中的溢美倾向〉,1986 年11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论集》),但其中一些新见影响了不少研究者。

随着对《金瓶梅》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围绕「现实主义」和「自然 主义」这两个理解各异的概念来讨论问题,限制了对作品的认识。

1987 年3 期《文学遗产》发表了李时人〈金瓶梅:中国16 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一文,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风俗史」性质的小说,其通过描写

晚明一个「前资本主义商人」及其家庭的兴衰荣枯,实际辐射到了对整个时代社会经济、风尚及心理的描写,从而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本质;

《金瓶梅》不仅是「暴露」,而是包含著作者自身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体验,表现出小说艺术对生活的一种回归,并使其成为晚明文学新潮的重要代表作之

一。

60 年代以来关于《金瓶梅》主角西门庆是一个「官僚、恶霸、商人」三位一体形象的说法,因两部《中国文学史》的流行而流行,其实早在30 年代吴晗

已经提出《金瓶梅》所描写的是「市井社会」和「新兴商人阶级」的生活,只是未从这方面展开论述。

80 年代后期,研究者重新审视这一说法,有认为西门庆本质上是一个商人,亦有人论述其是「新兴商人」。

后者如卢兴基〈论金瓶梅:16 世纪一个新兴商人的悲剧〉(《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3 期),即认为西门庆「是在朝向第一代商业资产阶级蜕变的父

祖」。

「新兴商人」的说法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批评,认为是一种「臆想之词」,但研究《金瓶梅》首先要注意西门庆的商人身分,或者说西门庆虽然有多重社会

身分,但其真正的角色首先是商人的说法(何满子〈金瓶梅泛解〉,《文史哲》1991 年6 期),则为不少研究者所接受。

近年来,研究者注意从「商人」的角度去看待《金瓶梅》主角,从而调整了看问题的视角,促进了《金瓶梅》历史内容的研究。

关于从小说美学角度研究《金瓶梅》也逐渐有所深入。

宁宗一〈小说观念的更新与 《金瓶梅》的价值〉(《金瓶梅研究集》,齐鲁书社1988 年)、石昌渝〈《金瓶梅》小说文体的创新〉(《文学遗产》1990

年4 期)等不少论文多注意从小说史、文体创造及美学风格等方面对《金瓶梅》进行研究。

80 年代后期及90 年代初,不少中青年研究者介入了《金瓶梅》研究,他们比较注 意从更多的视角,如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方面观照作品。

如有一些论文就侧重从社会心理及创作心理等角度讨论《金瓶梅》的性描写问题。

1992 年5 月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宁宗一主编的《金瓶梅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便集中了若干中青年学人的锐意之作。

1993 年3 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又出版了宁宗一主编的《金瓶梅小百科丛书》,包括跃进《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陶慕宁《金瓶梅中的青楼与妓女》等5

本书,亦都出自中青年学者的手笔。

80 年代的《金瓶梅》研究热潮中,曾出版了若干部《金瓶梅》研究的数据集,如《金 瓶梅资料汇编》(侯忠义、王汝梅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

《金瓶梅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年)、《金瓶梅数据汇录》(方铭编,黄山书社1986 年)。

80 年代至90 年代初,多次举行《金瓶梅》的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几本研究论文集和不定期的《金瓶梅学刊》5 本。

也有人注意到港、台和国外的《金瓶梅》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文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金瓶梅西方论文

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齐鲁书社1989 年)。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日本研究论文集》

《金瓶梅》中的方言因与研究作者有关,所以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多篇论文发表,后来还出现了两部专门的《金瓶梅词典》,一为王利器主编,吉林文

史出版社1988 年版;一为白维国编,中华书局1991 年版。

199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鉴赏辞典》(上海师范大学文学所、上海市《红楼梦》学会编)和1991 年巴蜀书社出版的《金瓶梅大辞典》(黄

霖主编),则是关于《金瓶梅》「百科知识」式的「辞典」,后者还包括《金瓶梅》研究情况介绍的词条。

据初步统计,80 和90 年代共发表《金瓶梅》研究的论文和有关文章900 余篇,与 《水浒传》研究文章数相埒,超过《三国志演义》的研究文章数,特别是

1988 至1993年发表文章数量超过《水浒》和《三国》研究文章的总和。

在这期间出版的专门的著述也有数十部,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仅次于《红楼梦》研究著作的数量,其中主要有孙逊、陈诏《红楼梦与金瓶梅》(宁夏人民出

版社1982 年)、蔡国梁《金瓶梅考证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年)、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年)、徐朔方《论金瓶梅

的成书及其他》(齐鲁书社1988 年)、宁宗一《说不尽的金瓶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年)、李时人《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 年)、王启

忠《金瓶梅价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年)等。

「新时期」以来的「《金瓶梅》热」,推动了《金瓶梅》研究,但著述和文章中也掺 杂了不少非理性、非学术的东西。

最近几年,「《金瓶梅》热」稍有消歇,我们应该冷静认真地回顾本世纪关于《金瓶梅》的研究过程和有关情况,进一步思考研究的理论、方法,在学术

上将《金瓶梅》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本文作者 李时人 教授

附记:本篇系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时的一讲,由陈松柏、聂付生等记录整理,后发表于《零陵师专学报》2000 年第4 期。

文后有陈松柏、聂付生所写按语:「李时人教授认为治学有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是熟悉、掌握有关的文献,特别是注意对文献的辨析;

第二是要了解『研究史』,知道前人研究之得失,学术指向之所在;

第三是要有理论方法的准备,以引领研究的深入和更新。

本文即李先生为博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课程的记录,由陈松柏、聂付生等记录整理。根据李先生的意见,记录稿有所删节,特别是删去了

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批评意见。 ─陈松柏、聂付生,1999 年3 月。」

李时人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

文章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李时人<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