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45 0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王新禧

周瘦鹃,这是一个渐渐远去的名字。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现当代作家、翻译家、名编辑,民国文坛“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有“哀情巨子”之称。其大半生以鬻文、编书为业,不但作品多产,且在文坛交游广阔,故而在20世纪的文艺界名头响当当。不过可能较少人知道,在文名素著之外,周瘦鹃还有着高超的园艺水平,以此为基础所衍生的园艺散文,亦为识者所称道。

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周瘦鹃与盆景

紫兰小筑 意别红尘

周瘦鹃莳弄花草之兴致,大约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过此期间囿于条件所限,花草只是“白相相”而已。他真正全身心投入园艺事业,则要等到30年代初。这时上海滩风雨如晦,同时周瘦鹃遇到事业转折点,编辑生涯走入下坡路,矛盾错综,其个人情绪上产生退隐思想,渴望摆脱名利纷争,过上恬然静谧的生活,于是开始在故乡苏州物色屋宅,准备归隐。

不久天从人愿。周瘦鹃集创、编、译于一身,日日夜夜勤于著述,主编的杂志《紫罗兰》、鸳鸯蝴蝶派代表刊物《礼拜六》周刊以及翻译小说集等,销量均颇佳,再加上大量著译单行本作品、编辑期刊的出版,都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经济方面的殷实,使得他有足够的财力,在纷扰的民国乱世,于山水秀丽的苏州,购到废园一座,作为遁迹故乡、隐于闹市的一隅清欢地。

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周瘦鹃创办的民国文学期刊《紫罗兰》

位于苏州市一条幽僻小巷里的王长河头三号,占地近四亩,原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后裔的产业,园已残破。周瘦鹃被园里的一株素心腊梅和一簇天竺所吸引,遂花费所有卖文所得积蓄,于1931年冬购下该园,又买下南邻半亩土地,合并开拓。因喜爱紫罗兰,乃为新居取名“紫兰小筑”。此后,他叠石成山、掘地为池,同时广植花木、藏蓄书画文玩,陆续造起屋四间、栽下树百株,不久便绿草如茵、花木扶疏,颇具园林之胜。1932年,周举家迁入此园定居。

满园葱茏、淡香疏影,世外桃源般的姑苏园宅“紫兰小筑”,是周瘦鹃寄情花草、潜心研究盆景盆栽的小天地。数间平屋分别起名为爱莲堂、紫罗兰盦、寒香阁等,屋前假山重叠、碧池漾波,所植花草树藤、佳种名木不下百种,此谢彼开,一年四季皆可品赏。他陶醉其间,自比陶渊明与林和靖,试图超脱世俗。花园中的绿意满目、鸟雀啁啾,也给他带来了一段与世无争、快乐安宁的日子。

然而时局动荡,山河日蹙,岂能容得下一介文人的自我逸乐?1937年11月,日军侵入苏州,周瘦鹃与程小青两家避寇皖南,逃难至安徽黟县山村。避难期间,“紫兰小筑”内大部分盆栽遭损,五百尾名贵金鱼亦难逃兵劫。抗战结束后,周瘦鹃回到残破的“紫兰小筑”,经过全力整修,故园逐渐恢复旧观,苍翠满目、姹紫嫣红,屋前、坪上、架中,盆花盆景错落有致。周越发潜心于花木盆栽及搜罗古盆奇石,再度做起了栽花填词的隐士。

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紫兰小筑

一手执笔 一手莳花

转眼到了1949年。对于新社会,驮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周瘦鹃,起初是有所顾忌的,何去何从,心中茫然,只好“从此周郎闭门卧,梅花四壁梦魂清”,一方面继续埋头做隐士,一方面谨慎地观察着新时代、新风尚。很快,新政府向周瘦鹃伸出了欢迎之手。整个“十七年时期”,周瘦鹃受到了较好的礼遇,也成全了紫兰小筑里最安宁幸福的时光。他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走出旧宅,积极参与新社会的建设大计,参加各地的展览和研讨活动。紫兰小筑也跟着声誉日隆,林圃中常常贵客盈门,不但文化名流屡屡踏访,就连周恩来、朱德等多位中央领导到苏州时,也都曾慕名光临周家,长谈交流,一嗅花香。周瘦鹃高超的园艺与盆景技艺,更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慕名者和学习者纷至沓来,游览参观,好不热闹。那些花木盆景跟着他,不但优雅地端坐在堂堂之室,接受着公众的称赏与赞美,还被印上年历和明信片,飞进了千家万户。

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群众在周家花园观赏盆景

身为一代文艺与园艺大家,周瘦鹃一手执笔,一手莳花,留下了大量文字作品。细查《周瘦鹃年谱》和《周瘦鹃著译书目》,可知周瘦鹃的笔墨活动,以1937年为明显分界线,此前皆是哀情小说的创作、对外国流行小说进行的编译以及各类报刊的编辑工作;此后因日本全面侵华、上海沦陷之故,周瘦鹃基本上停止了作品出版,把文字功夫一时荒废。到了1949年革故鼎新,风花雪月、凶杀猎奇的作品已不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创作要求,只能全部废止。周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跟不上形势,因此在文学创作上深感自卑,不仅自我否定了旧文章,更不敢动笔写新文章,心中是打算“退藏于密,消磨岁月于千花百草之间,以老圃终老了”。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3年。当年6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突然到访,在赏花题字后,与周亲切交谈。周瘦鹃提到了往年的写作,予以全盘否定,他说:“我在解放前所写的东西,技巧上陈旧,已不适应时代,现在就不想再动笔了。”但陈毅正色道:“不!这是时代的关系,并不是技术问题。”继而鼓励周瘦鹃重新写作,“如今时代变了,只要注意学习,您还是可以写好的。”元帅的信赖与鼓舞如春雷一般,打消了周的顾虑,让他走出栗里,萌生了再度执笔的热情,继而创作了大量紧贴新时代的散文作品,题材以游踪游记、花木佳果、风俗掌故、苏州地域文化、歌颂新风气新面貌等为主,从1955年起,陆续结集为《花前琐记》(1955年6月)、《花花草草》(1956年9月)、《花前续记》(1956年12月)、《花前新记》(1958年1月)、《行云集》(1962年11月)、《花弄影集》(香港1964年3月)六本小品随笔集出版。由于中国创作园艺散文的作者不多,周瘦鹃是其中最知名者,且作品水平确乎篇篇一流,故被推许为“园艺散文第一人”。

周瘦鹃本以为可以“花竹幽梦罗兰香”地颐养天年,孰料后来“文革”中风波骤起,“紫兰小筑”亦在风雨中飘摇。一时间,古木伤残、香花呻吟,周瘦鹃也在1968年决绝而去。

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花前琐忆》初版

花之华章 有理有趣

周瘦鹃是一个典型的苏州文人,而苏州文人的诗书文章大多出于性灵,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情趣。尽管是一位处于新旧转变时期的过渡人物,但周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文人的情趣,所以他十分注重风骨格调,欣赏如梅花般“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诗意境界。在文坛复出后,怀着“身受知遇,报国有心”的思想,周瘦鹃的创作力相当旺盛,明快、直白地畅抒胸臆。

他的底子毕竟还是长期浸濡在古典文化和江南美学中的苏州文人的底子,是陶渊明、林和靖那样人物的身骨,所以苏式文人和古代隐士的淡泊闲适、不趋俗流和生趣盎然,仍然是他创作的底蕴。笔端流淌出来的字字句句,也就必然清灵秀丽、雅韵横流。这在他的园艺散文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周瘦鹃之栽花种草,非常符合明代陆绍珩在《醉古堂剑扫》中所说,“全凭诗格取裁”,其借花花草草之文,映照与诠释传统文化,经营文人精神场域,不刻意追求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也不刻意诗意化日常生活,却能涉笔成趣,并显示出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篇章普遍不长,其中既有花事掌故、果物传说,亦有百卉诗词、赏花逸事,文字清新洗练、朴实自然,说景写物、谈人论事,外加总结园艺实践经验,无不有情有趣,虽小道而大可观,笔墨卷舒间,洋溢着对所从之业的挚爱深情及其对园艺美学的深刻见解,婉约多姿,别有洞天。

在“情趣”之外,周的园艺散文尚有一种独有的“理趣”。周瘦鹃难能可贵地具备文学家和园艺家的双重气质,人生阅历丰富且博学多才,美学素养深厚,一两千字的文章里,包含了密集的知识容量,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或特定的描述对象,广征博引,生动活泼地将相关知识娓娓讲述,曲而不晦、美而不俗,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欣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所要阐明的事理与人文科学知识,增广了见闻、陶冶了性情,并领悟到一定的人生哲理。

一春无事为花忙:周瘦鹃与他的“园艺散文”

《花花草草》初版

周瘦鹃的园艺散文,还拥有着强烈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和精当的结构布局。在明朗俊逸、情致婉约的基本风格上,又表现出平实质朴、妙趣横生、练达精悍、圆润洒脱等不同侧面,内中透着雍容、典雅,寄托着怡然乐观的精神,释放着不同流俗的个性。其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清隽,写法上虚实结合、诗文并举、韵白兼用,行文中随心插入相关诗词掌故,引述骚人吟咏,从容舒缓、挥洒自如,信笔所至而能井然有序,体现出格局紧凑却又曲折有致的精巧美。

爱花成癖的“种花人”,将自然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都倾浸在了这小小的花木中。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曾写道:“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 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如今,虽然斯人已逝,但那些满溢着芬芳、秀逸之气的“花之华章”,仍然以独丽一时的清韵雅姿,为读者们带来恬适温馨的精神享受。

标签: 法家代表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