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大观园:红楼梦立体书》:塑造可观、可游的大观园立体世界

天涯百科 百科知识 79 0

《复刻大观园:红楼梦立体书》:塑造可观、可游的大观园立体世界

好的小说作品塑造人物的成功,使得每个读者在内心里都会忍不住的勾勒人物的模样,以至于有“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红楼梦》也不例外,有人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林妹妹、一百个宝哥哥。那么,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脂粉堆里的宝哥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到底是何模样?读者是有视觉感官需求的。

在印刷术不发达的过去,我们是通过木刻本绣像、石刻本绣像来“眼见为实”的。众 所周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名著的在流传中有过多个版本,其中不少版本中,插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木刻版画。到了《红楼梦》所诞生的清代中叶,古代的木刻版画已日趋式微,以至于诸多《红楼梦》版本中,木刻本绣像的质量不及前述古典名著。

虽说如此,纵览《红楼梦》的绣像史,亦产生了一些令人激动的版画作品,包括程甲本、双清仙馆等木刻本,以及晚清刊印的颇精的石印本。其中,刊行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程甲本”,共刊有绣像24幅,第一次将《红楼梦》中那些透着烟火气、仙气的“风流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道光十二年(1832)雕印双清仙馆《红楼梦》,置于卷首的64页人物绣像格外引人瞩目:每页绣像前半绘人物,后半绘花卉,以花喻人,如宝玉配紫薇、黛玉配灵芝、宝钗配玉兰等。此外,每个人物还配有一句诗,均选自《西厢记》。这些诗句可看作是绘工对书中人物的认知与评判,读来颇有意趣。如黛玉云“多愁多病身”,元春云“一个仕女班头”,平儿云“好教我左右做人难”,晴雯云“虚名儿误赚我”等,很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有些诗句亦具有好恶倾向,如袭人云“只待觅别人破绽”,明显含有贬斥之意。64页绣像从警幻仙姑始,至刘姥姥终。所绘人物,除了“金陵十二钗”等书中主要人物外,还包括了很多次要角色,如碧痕、春燕等一帮丫鬟,芳官、蕊官等一众戏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六十四幅绣像,除了“宝玉”一幅外,其余所绘均为书中女性角色,像贾政、贾琏等书中的重要人物均未被选入。或许,这套绣像的作者也和贾宝玉一样,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罢。在《红楼梦》绣像史上,可以说双清仙馆刊本第一次为读者全面展示了“红楼女儿图”。

如果说“程甲本”和“双清仙馆本”构成了《红楼梦》木刻版画的两大系统,那么晚清以来层出不穷的石印本,便构成了红楼梦绣像的另一体系。此外,在《红楼梦》传播流布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独立于小说文本之外的画册,影响较大的有改琦绘于光绪五年(1879)的木刻本《红楼梦图咏》、孙温《彩绘全本红楼梦》、吴友如绘《红楼梦十二金钗》等。其中,孙温的《彩绘全本红楼梦》影响力最大,当下市面上流传的多个版本的《红楼梦》,多采用孙温画作作为配图;更是曾于2004年在国家博物馆首度展出,轰动一时,观者无不惊讶于其细节之精妙。

最新出版的《复刻大观园:红楼梦立体书》一书,正是以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为原型,突破画像的二位限制,打造出了一座立体的大观园。之所以选择这套画作作为创作蓝本,是因为其内容足够完整,且包含了大量的建筑细节,为建造这座立体的大观园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美术素材。打开大观园立体书,可观潇湘怡红,览天仙宝镜,赏秋窗夜雨,品梅雪烹茶。当经典文学与出版新形态发生碰撞之后,便有了这本大观园立体书。正如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在推荐中所说:“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大观园就成为人们艳羡尤其是年轻人神往的青春世界。

立体书这一形式,不仅丰富了《红楼梦》的出版品类,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出了大观园的建筑之美。该书前后历经三个阶段终得面世:在第一阶段中分析清代孙温红楼梦画面中的“视觉+空间”元素,第二阶段对小说里“情感+空间”的要素提取,即如何呈现“每个人心目中的大观园”,在第三阶段完成“艺术+空间”的理论实践,结合原著植入故事场景,实现红楼梦纸本立体书的空间融合。最终完成了这本由300余个部件,1800余个粘着位组成的大观园立体书。

为了制作这款立体书,团队多次赴北京大观园实地考察,力求呈现出更多的大观园细节之美。从沁芳亭桥到省亲别墅,再到潇湘馆、怡红院,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更加真实和立体的“红楼绘卷”。除了古典园林之外,还有许多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名场面”,如宝黛共读西厢、晴雯撕扇、元妃省亲、黛玉葬花等等,都可在书中一探究竟。

《红楼梦》里虚构的大观园世界,终于可观、可游。

编辑:郑文丰

编审:肖 燕

签发:田 坚

标签: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