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天涯百科 67 0

有几个专家特别有意思,当然这几个专家咱们就不点名了,毕竟人家还要靠专家这个名头混饭吃,揭人老底总是不太礼貌的。

这几个专家围绕今年全国甲卷出的作文题目颇有微词,当然了有意见还是可以敞开来讲的,只不过这几个所谓的专家说暴露出来的水平,令人堪忧。先来捋一捋这几位专家关于这个作文题都得出了什么匪夷所思的结论:

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专家都说太难了

1、本作文题出得太偏,完全是为了显摆出题人的文化高深,而忽略了全国高考同学的地气。故意把作文题出得过偏过难,这是在为难学生。2、该作文题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友好,理由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买不起《红楼梦》这本书,也没条件去读《红楼梦》这些名著,更不可能了解题目中场景。利好富裕家庭孩子,存在明显的阶层歧视。3、这个作文题目违背了双减的初衷,双减本意是要减负,然而考名著中的场景就是要求孩子们大量阅读,是在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然后他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作文题目出得不好

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看了这几个专家的煌煌大言,小可实不敢苟同,且严重怀疑这些个专家何德何能敢称之为专家。换句话讲,若是让这些个所谓的专家来答这个作文题,我甚至怀疑他们能不能拿到及格分。当然,说话还得有理有据,以下请容小可反驳一二,且当它山之石。

1、这个作文题偏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要是真看懂了出题人想让你写什么,它可一点儿都不偏。出题人的目的是要让考生重点理解:“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景独创”,要学会思考这十二个字背后的深意,实际上和前面红楼梦中的那一大段话关联性很弱。事实上,如果你仔细理解,前面一大段话是后面这十二个字的注解,这已经够明白了,难不成专家还不懂。

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学习-模仿-创新

举个简单的例子,正如我们的中国特色科技发展一样,我们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从最初的“直接移用”(俗称“拿来主义”)、到后来的“借鉴化用”(俗称“模仿改进”)到最后的“情景独创”(俗称“自主创新”),这是一个从原始的拿来主义到自主创新升华的升华过程。这种案例在我们生活当中比比皆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学习也是经历这样一个升华的过程,从老师的直接知识传授,再到学生个人的理解消化,最后到学生的创新升华。请问这样的作文题偏吗?

不管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的孩子,他都有这样的历程。之所以觉得偏,那是因为个人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出题者的问题。

2、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友好?

老实说,最近有一种趋势,很多人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搞阴谋论,这个恐怕是某些阴谋论爱好者的拿手好戏。有些人不管对不对,只要是读者想听到的东西,它就能东拉西扯地攀上点关系。这不,考了红楼梦,专家们就说这是出题者故意在整贫困人家的孩子,不得不说,假专家的脑洞确实够大啊。

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穷人还在放牛

这道作文题和红楼梦怕是只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些人就拼命说:没读过红楼梦,不了解出题的背景,就写不出好文章。这可真是够有水平的,专家自己读不懂出题者的意图,看了一段红楼梦觉得云里雾里,然后就得出了这段匪夷所思的结论。正如前文所述,本题和红楼梦基本没有什么关联,题目的重点都在后面的表述中,前面引文的表述是长了一点,也偏了一点,然而这和写文章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前面即便是借用其他的引文,甚至是根本没有引文,依然不会影响到后面文章的作答。

所以你看,这个作文题和红楼梦有多大关系,要求你很清楚地了解红楼梦吗?不了解红楼梦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吗?

有意思的是,专家们还扯到了贫苦人家买不起红楼梦,穷人家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在干农活没时间看红楼梦上面。我们真想给这些专家点个大大的赞,你说了很多人喜欢听到的话,虽然很扯淡。忽悠一下外行可以,听听那些真懂语文的老师的怎么说吧。

这道作文题和红楼梦扯不上多大的关系,生拉硬扯上什么阶层问题那更是无中生有。弱弱地问一句:是为了几两碎银子吗?

3、违背了双减的初衷?

不知道专家知不知道,“双减”和高考有关系吗?有没有人说,双减要求大家不要博览群书了,双减数理化就少学一点了,双减我们就把题目搞简单一点了?

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双减和人才选拔要结合起来

“双减”的核心目的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卷问题,高中显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并且“双减”不是要改变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我们就是要让真正聪明、适合深度学习的孩子考上好学校,而不是让一群只会死记硬背、从题海战术中假装脱颖而出的人。求新、求变、求灵活,这就是今天我们高考出题想要达成的目标。这样的出题模式恰恰是要让孩子们从反复痛苦无效的题海战术中出逃出来,让孩子们最终能够有机会走在创新的道路上,正如出题者说期许的那样“情景独创”。难道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就是:“情景独创,传承创新”吗?

毋庸讳言,这个题目对于很多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确实颇有难度,但对于那些懂得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扎实、生活经历丰富的孩子来说,这个作文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它不需要你读很多名著,也不需要背诵许多古文典籍,它只需要你读懂,并且懂得灵活运用。这难道不是最契合“双减”的么?

这些个专家竟然能做出如此错误的论断,原因无非有二:

第一:有些不在行的专家,真是没读懂出题者到底想要考生写什么,然后因为自己不懂就匆忙结论:这个题目有问题,太偏、太怪。老实说,这种专家是可爱的,至少他没有坏心,只不过用自己的无知去证明一个错误的结论罢了。专家也只是在自己的领域内是专家,出离了自己的领域,他也只是普罗大众,尚可原谅之。

高考作文和《红楼梦》有关系,专家们水平堪忧

捕风捉影

第二:装傻充愣型的,这个就比较可恨了。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和口味,生拉硬拽、上纲上线,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嘴脸,四处散播明知错误的观点。他不是不懂,就是会想观点太正无人关注,为求打赏,信口胡诌。高考压根不关心,考题不是重点,重点是一定要有话题,这种假专家一点也不可爱,甚至有点可恨,因为他能忽悠一大批善良的旁观者。

红楼梦的作文题既不偏,更不怪,和什么阶层没半毛钱关系。这就是未来高考出题的方向,考的不是你记住多少,而是你理解透多少。高考历来都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不难点怎么行

标签: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