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记忆

天涯百科 范文 40 0

  最令人难忘的记忆应是人们对家乡的凡人、凡事的过滤、重拾和缅想、回放……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我所住的中心沙长春村有个不太好听的别名:"七十二个半寡妇村",缘由吸血虫病(又称"大肚子病")盛行,特别是男人们涉水劳作更易沾染,一旦生病又难以治愈,表象为面色蜡黄、肚子膨大、全身浮肿。解放前的战乱、医疗能力的所限加剧患者只能等死。扬中因四周环水、潮起潮落,成了全国吸血虫病的重灾区。在我记忆中,我家附近江滩曾大面积、全覆盖灭杀钉螺,先围坝、扬龙提水、喷药闷杀,这算是源头上扼杀病原体。每到春天,以生产队为单位,男女老幼都要集中按时送便化验,那时人人响应,个个配合,以便筛选、确认吸血虫患者。一经查实,患者会被强制性、全免费治疗,直至治愈。如今,年轻人可能已不知吸血虫病是怎回事,这正是消灭吸血虫病人民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印证。可忆当年,你能说这不是扬中人敢于抗击恶魔的倔强吗?你能不被毛泽东《送瘟神》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所震撼、鼓舞吗?看当下,城乡医保全覆盖,预期寿命大大增加,更显扬中人成就的精神风貌!

  沉沙积洲,围堤成岛,扬中便有了太平洲、中心沙……这里的人们骨子里就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更有"人定胜天"的气概。解放过后的几十年间,每到冬季,扬中大兴水利成了上下共识和习惯,所有劳力齐上阵,加固、加高江堤,江堤上红旗招展,喇叭里歌声嘹亮,堤坡上人头涌动,穿梭不息,号子声此起彼伏。人们肩上的扁担、络子,手中的铁锹、锄头,身上的汗水,衣裤上的泥巴绘就了一幅幅会战群众的写真图。临近江堤的村落成了会战的后勤保障基地,以生产队为单位借用社员家锅灶煮饭,尽管只有少许肥肉榨油炒青菜,红烧豆腐或萝卜,尽管没有桌椅可坐,只能手托碗,席地或半蹲就餐,但此时人们的狼吞虎咽恰是辛劳过后饥肠寡肚的真实写照。冬季除了江堤还有河港的开凿、疏浚大会战,时间一般会持续二十天左右。我也有幸参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扩路、固堤、抗洪大会战,感触更深。老百姓响应政府召唤,打的是按田亩、劳力分摊的义务工,有工出工、有力出力,出资献钱、以资代劳,凭的是一份建设家乡、保卫家园的责任和热情。如今,以机械化、市场化、投资性为模式进行公共基础建设。可忆当年,你能说这不是扬中人气壮山河的神奇吗?你能不被毛泽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金句所敬仰、折服吗?看当下,环岛江堤固若金汤,坚实伟岸,恰似扬中人筑就的精神长城!

  与时俱进、执着追求是移民岛城人的特质。他们善于精耕细作,干成了全省"三麦"高产县;他们精于大胆创新,把芦、柳、竹升级为扬中 "三宝"、出口创汇的 "主角";他们攻于创业守业,把光伏、电气等产品做成美誉全球的精品;他们勤于取之有道,把刀鱼、河豚等江鲜传香全国;他们专于独具匠心,任凭娴熟的工匠本事走南闯北,践行着"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信条。香港、上海留下扬中裁缝的美名,浙江、安徽遍布扬中木匠、篾匠的身影。这里要特别提起那个年代的开船人、磨刀人、"敲糖人"(以废旧换糖)、挑货郎,箍桶匠、铜匠、铁匠,炸炒米的、磨豆腐的……他们靠手艺谋生,诚实、勤劳、节俭,在服务民众中体现价值。如今,有些职业已消失,工匠的手艺也失传了,被现代工艺、被新品所替代;请裁缝上门为全家人量身定制四季服装,请篾匠回家做箩筐、竹篮、晒垫等篾器家伙已成为奢侈。可忆当年,你能说这不是扬中人敢作敢为的闯荡吗?看当下,工业园区、先进设备、智能制造带来了生产方式的跨越飞跃,仍见扬中人铸就的精神传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奔腾不息的长江映衬着岛城劳动人民与祖国共命运、同成长。扬中人"送亲人过大江",迎接新中国;扬中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战,建设新家园;扬中人改革在先、发展争先,拥抱新时代。记忆过往,扬中人更应、更会、更能意气风发奔向未来。


标签: 难以 忘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