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的故事,令人受益匪浅

天涯百科 经典日志 36 0

  一个看似普通的钉子却引伸出了种种的问题,它让人看到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之处,也令人改善了许多的毛,这个钉子的故事可谓令人受益匪浅。

  一起阅读钉子的故事和它的读后感吧,相信这些文字一定能给你很多的启发。

  钉子的故事一:

  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决定帮助他改掉坏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就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柵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在柵栏上钉了16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他发现,不发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些。慢慢地,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每天在柵栏上钉钉子的次数渐渐少了。到后来,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建议:“你如果能坚持一整天都不发脾气,就从柵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亲切地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柵栏上留下的小孔,柵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别人的心灵中留下疤痕。这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他人的身体,即使把刀子拔出来,那伤口也会永远存在。”

  小男孩明白了,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

  《钉子的故事读后感》

  看完了这篇钉子的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饶恕是多么的重要。

  生气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甚至比其它情绪来的更多,可是再生气时不仿想一想,是否有人会因为你这一场生气而造成不可抹灭的伤痕呢?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不无道理的。

  如果想要变的快乐,生气觉对不是办法,只有“饶恕”才是真正的快乐之道,不管有多么的生气,最重要的是要留有余地,而不是加以攻击。而且当自己生气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快乐消失不见了,常常听人家说:“生气容易变老”,这样看来,常常生气不是一件美事,反而是一件蠢事呢,所以人要尽量学会原谅,才不会做蠢事!

  《钉子的故事读后感》

  刚放寒假,我和妈妈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当我看到一本书叫做《钉子的故事》,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钉子会有什么故事呢?于是我便买了这本书。回到家中,我便迫不及待读了起来。

  《钉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在爸爸的教育下,怎样由令人讨厌的暴躁脾气慢慢转变为拥有众多朋友的故事。故事紧紧围绕“钉子”来展开情节。它写了有个小男孩的脾气很坏,他爸爸就给了他一大包钉子,告诉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栏杆上钉一个钉子。

  当我看到故事的开头时,心里就为小男孩打抱不平:发脾气怎么了,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可想不到,那小男孩竟钉了三十七个钉子!啊,他也太爱发脾气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的心变得热乎起来。那小男孩学会了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懂得了宽容,他在栏杆上钉钉子的数目减少了,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坏脾气……他的爸爸知道了他的转变,就进一步要求他:如果他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可拔下一个钉子。不久,小男孩把栏杆上的钉子全都拔掉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小男孩的转变拍手叫好呢!

  接下来爸爸对小男孩说的话,我深有感触。爸爸说:“当我们对别人发过脾气之后,我们的语言就像这些钉子一样,虽然已经拔掉了,但会留下钉孔。我们这样做就好像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体,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会永远存在。”我想:是呀,口头上伤害的是心灵,与伤害别人的身体又有什么两样呢?

  《钉子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人要学会宽容,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要把这个故事送给我的每一位同学、朋友,如果这个故事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就知道,我已经拥有了一圈的朋友了。

  《钉子的故事读后感》

  每一则故事背后总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地方,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品评这样一则小故事又会有不同的感悟、启迪。

  初读《钉子的故事》时是在小学,那时只是单纯的知道,做人不能乱发脾气,要跟周围的小朋友处理好关系,不能打架,要做一个遵纪守律、爱好文明的优秀少先队员,做一个老师喜爱、家长疼爱的好孩子,这应该是所有小学生的想法。

  今天再次阅读这则小故事时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首先,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谁有义务一定要对自己好,对自己好的那是一种情分,所以说能够拥有相亲相爱的亲朋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在平时的交往中不能恃宠而骄,不能一味的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有时候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处于亲朋的位置时,自己会怎么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很明白,有时候自己做不来的时候不要强加于人。人的每一步行动都会留下痕迹,伤害也不例外。胡乱发脾气,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他人。一些敏感的词汇或者愤怒时的口无遮拦,都会对自己的朋友造成困扰,有时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但是事实上两人之间已经存在了裂缝,这个裂缝究竟有多严重,谁的没法说,后续的弥补问题也就变得很棘手。所以要善待他人。

  其次是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避免自己情绪化。“冲动是魔鬼”,往往越急事情会办的越糟,首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这是处理问题的基础。一个人在情绪不稳的时候容易犯错误,甚至是一生难以弥补的错误。情绪化的处理问题往往不能切实的解决问题,并且会为你平复后处理时添加不少麻烦。

  再有就是文中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这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推崇。让小男孩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一步一步的进步,而非“棍棒出孝子”,在这样的事情上棍棒只会导致小男孩的脾气更坏,因为他的父亲就这样,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小男孩一步一步的在父亲的善导下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脾气,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也知道了发脾气会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这样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钉子的故事二:

  一个商人在集市上生意红火,他卖完了所有的货,钱袋装得满满的。他想天黑前赶到家,便把钱箱捆在了马背上,骑着马儿出发了。

  中午时分,他到了一个镇上休息了一会。当他想继续赶路时,马童牵出马来对他说:“老爷,马后腿的蹄铁上需要加颗钉子。”“由它去吧,”商人回答说,“这块蹄铁肯定能撑到走完这六里路,我要急着赶路呢!”

  下午时候,他又一次叫人喂马,马童走进房间对他说:“老爷,马后腿上的一块蹄铁掉了,要不要我把它带到铁匠那去呢?”“由它去吧!”商人回答说,“这马一定能坚持走完这剩下的几里路,我时间紧着呢!”

  他骑着马儿继续往前走,但不久以后马就开始一步一瘸的了,再过会儿就开始踉踉跄跄,最后它终于跌倒在地,折断了腿。那生意人只好扔下他的马,解下钱箱扛在背上,步行回家。等赶回家时已是午夜时分,只听他嘀咕着:“都是那颗该死的钉子把我给害惨了。”

  欲速则不达。

  《钉子的故事读后感》

  《格林童话》的《钉子》是一则小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一些同学很爱学习,希望自己成绩出色,于是连饭都不吃,等到考试时身体吃不消,成绩反而下降。所以我们要注意身边的细节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果会更加严重。


标签: 受益 匪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